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预设

时间:2022-03-03 01:15:42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预设

不久前,笔者有幸观摩了一节展示课――《海燕》,在课后的议课中,上课老师关于课堂切入设计的一席话给我极大的启发。她说:“文本的切入,我设计了‘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只怎样的海燕’的问题。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我有几方面的考虑:其一,我认为,在学生整体感知文本阶段,老师不应该过高地要求学生对文本理解得非常深透,只要求学生对文本有个整体感知即可;其二,这样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本的内容,而不是肢解文本;其三,我认为这个问题适合每一位同学,能够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文本学习的激情。”在感叹于老师语文教学的专业情怀的同时,我更多佩服该老师在课前能进行如此精妙的预设。

有效的课前预习既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如何进行有效地课堂预设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和思考来谈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预设要重视学情分析

所谓学情分析就是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分析,包括他们已有怎样的知识基础、怎样的语文能力水平和怎样的语文学习态度等。真实客观的学情分析能让我们有效地进行课堂预设,预设课堂教学过程,预设课堂活动,预设随堂问题,预设课堂情景,并及时修正原有的教学方案和策略,正如全国新教育专家许新海博士说:“学情分析,通俗讲就是分析学生学了什么,学得怎么样;他们还有哪些不懂,还有哪些读不好、感受不到;他们想学什么,能学什么,会学成什么样。惟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才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比如,施教八年级(上)《松鼠金龟子》之前,我通过学生作业和师生交流,认真分析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了解到学生能初步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文体知识、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方法和技巧,能够初步分析说明文的结构,但是对于说明的方法和作用以及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理解得并不深刻。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为本课制订了如下目标:①感知课文内容,了解金龟子的习性。②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严密、准确的特点。③掌握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学情分析还包括学生的个性差异及语文学习的能力高低。我们只有在尽可能全面的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课堂的预设,才能实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才能真正落实“尊重个性,尊重课堂”,才能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二.预设要紧扣文本价值目标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认为:课堂预设需要智慧,但必须要紧扣文本价值目标确定最佳的突破口,这样才能牵发动身,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才能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钱老师所谓的文本价值目标就是隐含在文本中重要的学习价值,就是语言学习的价值,以及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价值。新课标强调语文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功能,文本的核心价值也有两个方面――文本的内容与形式。内容是指“三维目标”,形式是指文字、文体、语法修辞、句式、结构、标点符号、语气语调等。课堂预设时要紧扣文本的价值目标,预设问题指向明确,文本重点突出。惟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避免耗时费力、花哨空洞的弊端;才能真正体现对文本的尊重,对学生的尊重。正如许新海博士说:课堂预设是必须要受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制约的,是必须要为高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来服务的,绝不可能是远离课堂教学目标,想怎么预设就怎么预设的。

三.预设要善于预测课堂意外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应该属于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这样的课堂是活的、开放的。这样的课堂中,常常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节外生枝”的突发事件,就是所谓的课堂“意外”,它是学生在体验中碰撞出的智慧火花,具有即时、不确定的特点。

那么,我们如何面对和处理这样的课堂意外?其一,是靠教师自身的智慧机智地应对;其二,就是靠教师课前根据预设预先考虑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预先制定相应的应变方式。比如,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考虑学生在目前的知识能力和水平下可能会作出怎样的回答,可能会出现怎样的课堂氛围。如能这样,或许能避免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冷场和尴尬,也或许能更好地调控课堂,更好地培养和激发课堂生成,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师课堂的气场。布鲁姆说:“没有预测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能成为艺术了。”因此,为了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有时可以预测和预设意外。

除此以外,课堂预设还要考虑课堂教学的效益、文本自身的人文内涵、课堂结构设置以及课堂反馈训练,甚至随堂问题的提出方式,凡此种种,惟有真正做到有效预设,我们的课堂才有活力,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黄勇,教师,现居江苏海门。

上一篇:中学课文中的眼睛描写 下一篇:导学案更应突出教师的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