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L―90的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建议

时间:2022-03-02 03:33:12

基于SCL―90的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建议

摘 要 采用SCL-90 症状自评量表,对广东J学院2015级高职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健康状态处在正常范围内的高职生占62.5%,有37.5%的高职生心理健康状态呈阳性,也就是有轻度以上症状。从心理问题的种类来分析,在强迫症、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等几个因子上表现比较明显。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 高职新生 心理健康 调查分析 教育建议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5.093

Abstract Using SCL - 90 symptoms self rating scale, of Guangdong College of J class of 2015 freshmen for investigation of mental health status, the results show: mental health status in the normal range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ccounted for 62.5%, 37.5%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tatus is positive, that is, there are more than mild symptoms; from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re analyzed, in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depressio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anxiety and terror factors showed more obvious. At last, the corresponding educational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freshmen; mental healt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educational suggestions

0 引言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通过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擞肫拦溃了解其心理健康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探索提升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干预实验提供数据,为进一步做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帮助。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广东J学院2015级新生,共4330位新生参加问卷测试,其中有效问卷4111份,有效率为94.94%;其中男生1953人,女生2158人。

2 施测方法

采用瑞格心理管理系统,以自然班级为单位组织新生进行团体施测,要求学生在电脑上独立作答。

3 研究工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为躯体化、强迫症、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以及其他等 10 个有关精神症状的因子,共 90 个项目,被测者按照近来一周的情况,按进行1-5 级评分,其中1表示“无”,5表示“严重”。量表总分或因子分越高,说明精神症状越严重,健康水平越低。

4 数据处理

采用 SPSS16.0 进行统计分析。

5 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5.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检出情况分析

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试结果,从总分上来看:有37.5%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呈阳性,即总分≥160;也就是说有62 .5%的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处在正常范围内。

此外,从表1中的检出情况来看,检出最多的是强迫症状,其次是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等。

5.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体状况

表2是高职生SCL-90量表数据分析的总体情况,从表中得知,与全国常模相比较,各因子的P值均小于0.05或者0.01,即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5.3 《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男生与女生差异性检验

5.4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城乡生源差异性检验

6 结论和原因分析

6.1 结论

《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试结果显示:心理健康状态处在正常范围内的高职生占62.5%,有37.5%的高职生心理健康状态呈阳性,也就是有轻度以上症状;从心理问题的种类分析,在强迫症、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等几个因子上表现比较明显。

6.2 原因分析

本研究认为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现在的学生恰恰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很容易产生浮躁心理,这无疑会增加高职生在人际关系上的敏感程度,当高职生身处这种社会环境中,就会增加焦虑、抑郁、强迫的症状。第二,独生子女居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以自我为中心,离开父母家庭到学校环境中自理能力差,遇到问题和矛盾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怖的体验。第三,对于网络的利用和依赖越来越严重,智能手机的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流行这方面尤甚。在对网络的时间和心理投入过多,其在现实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经验大大减少,导致人际关系敏感度、焦虑、抑郁等增加。第四,从学校角度来看,教育重心出现偏差,教育理念滞后,过于关注学生的“问题”。这种“问题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对立,还会给学生以消极的心理暗示,最终导致大多数没有问题的学生也开始关注自己的消极方面,忽视自身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7 教育建议

7.1 转变观念,完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转变观念,改变过去以“问题”为导向,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构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以发展为导向,有效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7.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学校、 院系、 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完善心理危机三级预警和干预机制,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其他专业老师的培训工作,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7.3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第一,开展心理普查与评估,给每位学生建立个人心理档案。建立筛查、干预、跟踪的工作模式有助于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到有的放矢。第二,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列为全校公共必须课,编写本土教材,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第三,设立心理发展与咨询中心,并开通热线电话以及微信公共平台,方便学生进行咨询。第四,成立学生心理协会,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影响和带动同学们塑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第五,在校园媒体,如校报、校广播台等开设专栏,根据不同时期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登载相应的心理文章,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同时也为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学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开播“心灵之窗”类直播节目,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第六,举办“525”心理主题系列活动,包括心理主题讲座、心理主题征文、演讲,心理话剧比赛以及播放心理电影等,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 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8:13-19.

[2] 杨金莲.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7):73-79.

[3] 胡剑虹.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9(17):90-91.

[4] 周兰.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职业时空,2011(4):166-168.

上一篇:高职院校“电工基础”教学之心得 下一篇:改进实验材料 激活科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