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力@金融

时间:2022-03-02 11:58:56

数据驱动力@金融

从科学研究到技术分析再到产业变革,一个大规模生产、采集、清洗、存储、处理、挖掘、分析,并提出新的商业模式,实现更多数据价值的大数据时代已然开启。

今年2月微软在全球市场上进行的调查显示,有超过75%的大中型企业将在一年内部署大数据解决方案,而推动解决方案得到迅速应用的关键在于客户关系、市场推广与销售部门的迫切需求。在中国,这种现实需求同样迫切,事实上在商业智能、公共服务、市场营销这几个大数据应用潜力最为巨大的领域中,依靠大数据所带来的创新力已经悄然显现。

金融领域是最快动起来的一环。数据显示,2012年末,招行个人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达到了90.66%,交通银行电子银行分流率现已超过76%,通过人工处理的业务已经不到30%,而3年前的这一比例还在50%。数据前所未有地在深刻影响着银行业的未来发展。一方面,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催生了互联网金融;另一方面,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深入洞察复杂且充满变化的市场也成为了传统银行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传统银行业来说,这种转变,多少带有一些被入侵的感觉。作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一度银行探测、收集、整合企业信息的能力是无人匹敌的。但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银行原有的信息优势。在新的规则下,银行必须做出改变,去主动吸引客户,遵循网络规则,适应全新的生存环境。信息不再如以往一样,由用户主动且标准化的准确推送。所以,需要银行扩大触角,主动出击,全面的收集、分析、辨别庞杂纷乱的信息,改变运营思路,重新审视市场与自身。

“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是在抢夺数据的控制权”,CFCA副总经理曹小青表示,电子支付被互联网企业拔得头筹,这一直是银行的痛处所在。为了夺回领地,各大银行也在通过大力发展手机银行,打造银行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等方式纷纷涉水互联网金融。记者了解到,中国建设银行在去年推出了网上商城善融商务(BUY. ),华夏银行已将手机银行、Pad银行列为华夏平台金融重要发展战略。

“互联网提高了金融数据收集能力,大数据为金融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思路”,对于大数据对银行业的影响,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助理总监袁俊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环境改变了金融客户的行为习惯,并且使交易信息透明化。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银行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和深层分析,将庞大用户群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整合起来,形成了基于客户交易行为的大数据。银行再通过对这些大数据的积累、研究、分析和深层次挖掘,逐渐产生了客户的基于互联网数据分析下的“商业信用”,体现了信息的潜在价值。可以说,“在信息社会,谁拥有数据谁就获得了话语权”,袁俊德将大数据在银行业的应用表现归结为,营销、风险控制、绩效管理。

数据的价值来源于对交易行为和信息数据的深层挖掘和研究,才能做到精准定位和营销,才能通过数据挖掘,开展高附加值的增值业务,进而根据不同客户和市场需求设计不同金融产品。“营销与风险控制是并行的”,袁俊德强调银行业每年用于风险控制的投资非常巨大,所以在风险控制方面,希望借助大数据去开展相应的工作。而对于绩效考核,他举了信息中心的例子,在银行数据中心的运维过程中实际上是精细化分工的,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应用等都会有专业人才负责。当IT出现问题时,它会牵连到端到端链路上的各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种设备、每一个系统产生出来的信息格式各不相同,因此分析就变得非常重要。

事实上,作为国内五大商业银行其中一员,中国银行一直注意挖掘大数据所能够带来的业务价值。现如今中国银行已经在前端柜面平台系统的数据库分配了大量的微软SQL Server解决方案,马上就能够完全结合业务需求,完成大数据的最终落地。在业务角度上,联合全球统一客户经理平台项目(CRM),中国银行完成了客户精准的营销分析,并且可以有效地对风险和绩效开展管理工作。

针对风头正劲的互联网金融现象,袁俊德认为,在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金融行业、互联网行业之间的界线日渐模糊。无论是金融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两者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均利用各自的优势地位和产品服务于客户,同时在服务客户的同时相互渗透和转化。

那么,大数据改造下的未来银行究竟会是什么形态?借用交行董事长牛锡明的话来说,银行未来将向智慧银行转型,即将银行建设成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拥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具备透彻的感应度量、全面的互联互通、深入的智能洞察三大能力,实现对客户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三流合一管理,从而帮助企业打通供应链各个环节,成为企业的全能财务管家。

上一篇:“第五空间”守土有责 下一篇:信息化助推沈飞航空产品研制 步入高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