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人民婚姻幸福感因素调研分析

时间:2022-03-02 04:45:03

影响我国人民婚姻幸福感因素调研分析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四川省居民婚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编号:13SB0026);西华师范大学基金青年项目《四川省居民婚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编号:12A020)之成果

【摘 要】 本文基于201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对中国一般居民的婚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居民的婚姻幸福感受性别、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和居住地的影响;男女婚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有明显差异,男性主要受收入影响,女性则与受教育程度有关。

【关键词】 婚姻幸福感;来源;实证研究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元素,而婚姻幸福则是家庭幸福的源泉。但近日由民政部的《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自2003年到2014年间,中国的离婚率已连续12年出现增长,2014年的离婚人数达2003年的3倍!离婚率的快速增加表明中国居民的婚姻状况堪忧,如何提高婚姻质量便成为社会各界一个共同关心的话题。在这中间,婚姻幸福感作为婚姻质量最直接的度量指标之一,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探讨和关注。

与国外学者对(外国居民)婚姻幸福感所做的大量实证研究相比,国内学者对(本国居民)婚姻幸福感的研究大部分以理论探讨为主,定量分析或实证研究并不多见。尽管近年已有学者尝试利用中国的调查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但一般仅关注某一类人口,如老年人、[1]青年、[2]留守妇女、[3]流动人口等,[4]缺乏对中国居民婚姻幸福感影响因素的一般分析。为此,本文拟基于201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对中国居民婚姻幸福感的来源(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对以往的研究进行补充。

一、中国居民的婚姻幸福感状况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a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是我国最早的全国性、综合性、连续性学术调查项目。在2011年的调查中(以下简称CGSS2011),关于被调查者的婚姻幸福感状况,主要通过自陈报告的方式进行测度,即询问被调查者“总的来说,您对您的婚姻/同居生活感到满意吗?”,要求被调查者从数字1到5之间进行选择,1至5分别表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无所谓满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依次对应于由低到高的婚姻幸福感的程度,受访者婚姻幸福感的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婚姻幸福感的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选择4和5的被调查者分别占到有效样本总数的61.75%和23.50%,表明大部分被调查者对婚姻生活的状况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尽管整体状况良好,但仍有4%左右的被调查者处于未离婚且对婚姻状况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的状态,理论上说,这部分人也是更可能离婚的群体。

二、婚姻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统计分析仅能了解婚姻幸福感的概况,为进一步考察婚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本文将利用CGSS2011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参照国内外已有研究,[5-6]实证分析所考虑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和社会交往频率等,实证分析的模型为:

上述模型中,表示被访者i的婚姻幸福感状况,sex、age、income、education、residence、relationship分别表示被访者i的性别、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和社会交往频率等变量,α为待估计参数,μ为随机误差项。

由于婚姻幸福感以序数数值表示,不是连续值,因此我们采用有序概率模型(Ordered Probit)对上式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中,第(1)列为不包含年龄的平方项的全体样本的估计结果,第(2)列在进行模型的估计时加入了年龄的平方项age2,作此处理的原因是根据国外学者对婚姻幸福感的研究,婚姻幸福感随年龄呈U型曲线变化,在婚后数年达到最高值,随后呈下降趋势,婚后20年左右到达最低值,此后逐渐回升,直到老年阶段,因为不再有工作及抚养子女的压力,婚姻幸福感又处于较高水平,我们希望检验中国居民的婚姻幸福感是否也有此U型变化趋势。[7]第(3)列和第(4)列分别对男性子样本和女性子样本进行估计,以期发现不同性别的个体婚姻幸福感的来源是否有所不同。

表1 婚姻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

解释变量 (1) (2) (3) (4)

sex -0.242***

(0.060) -0.245***

(0.060)

age -0.006**

(0.002) -0.023*

(0.012) -0.002

(0.003) -0.008**

(0.003)

age2 0.0001

(0.0001)

income 0.050**

(0.022) 0.050**

(0.022) 0.120***

(0.038) 0.016

(0.027)

education 0.044***

(0.014) 0.044***

(0.014) 0.014

(0.020) 0.068***

(0.019)

residence_0(参照组)

residence_1 -0.027

(0.095) -0.027

(0.095) 0.122

(0.139) -0.182

(0.130)

residence_2 -0.209***

(0.072) -0.210***

(0.072) -0.223**

(0.107) -0.204**

(0.098)

relationship 0.023

(0.028) 0.022

(0.028) 0.005

(0.042) 0.040

(0.037)

LR检验 77.26 80.26 20.14 39.70

Pseudo R2 0.0074 0.0076 0.0047 0.0071

样本数 4965 4965 2219 2746

注:上标“*、**、***”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由于只考虑回归系数的方向,有序自变量education、relationship均视为连续变量处理。

表1第(1)列全体样本的估计结果显示,的确存在婚姻幸福感的性别差异,对中国居民而言,女性的婚姻幸福感要显著低于男性。年龄变量age的系数估计值为负,且在5%的统计上显著,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居民的婚姻幸福感有降低的趋势。收入income和教育education的系数估计值均为正,且分别在5%和1%的统计上显著,这说明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婚姻幸福感会提高,平均而言,受教育程度高的居民的婚姻幸福感要高于受教育程度低的居民。从居住地看,整体而言,乡镇居民的婚姻幸福感与农村居民相比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城市居民的婚姻幸福感要显著低于农村居民。对于社会交往,虽然变量relationship的系数估计值为正,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意味着社交频率的增加并不能显著改善人们的婚姻体验,从而增加婚姻幸福感。

第(2)列与第(1)列相比,除年龄相关变量外,其他变量的系数估计值无论是大小、方向还是显著性水平均没有太大的变化,估计结果表现了较大的稳健性。加入了年龄的平方项age2后,虽然age2的系数估计值为正,age的系数估计值为负,但由于前者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这说明中国居民的婚姻幸福感并不似西方国家那样呈现U型变化,而是呈现出随年龄缓慢下降的趋势。

第(3)列对男性子样本的估计中,收入income的系数估计值为正,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一估计值无论是在大小和显著性水平上,均高于基于全体样本的估计,这说明收入的增加,对男性的婚姻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意味着对男性而言,适量收入是其婚姻幸福的必要条件。除收入外,居住地对男性的婚姻幸福感也有影响,城市男性的婚姻幸福感要低于农村男性。

第(4)列对女性子样本的估计显示,与男性不同,女性的婚姻幸福感与年龄有关,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婚姻幸福感有下降的趋势。对女性而言,收入income的系数估计值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并不显著,即女性的婚姻是否幸福与金钱无关。但度量受教育水平的变量education的系数估计值为正,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知识越渊博(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其婚姻也越幸福。男女婚姻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差异似乎表明,男性的婚姻幸福与否更多的与物质因素有关,而女性的婚姻幸福感则更多的来源于非物质因素。与男性类似,城市女性的婚姻幸福感也显著低于农村女性。

三、结论

本文基于CGSS2011数据,对中国居民的婚姻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尽管中国近年来的离婚率逐年上升,但大部分被调查者仍对婚姻状况表示满意。

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中国居民的婚姻幸福感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呈现U型变化,而是具有随年龄缓慢下降的趋势,教育和收入对婚姻幸福感均具有正向影响,社交频率则没有显著影响;分性别看,男女婚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其中男性主要受收入的影响,女性则主要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但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城市居民的婚姻幸福感均低于农村居民。

【参考文献】

[1] 陈华帅.老人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9(06)67-72.

[2] 蔡玲.青年婚姻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3(03)56-62.

[3] 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基于广东五市的数据分析[J].南方人口,2008(04).50-57.

[4] 王玲杰,叶文振.流动人口婚姻满意度实证分析[J].人口学刊, 2008(02)32-37.

[5] 王存同,余姣.中国婚姻满意度水平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13(01)25-32.

[6] Bradbury TN, Fincham FD,Beach SR. Research on the nature and determinants of marital satisfaction: A decade in review[J].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2000.62(4)964-980.

[7] 但也有研究认为(Glenn, 1998),婚姻幸福感可能并不遵循U型假设,而是在头10年经历明显下降后,再经历几十年的逐渐下降.

上一篇:积极引导大学生适应就业形势新常态 下一篇:从《夏洛特烦恼》看电影中穿越情节的设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