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案的图片化板书设计

时间:2022-03-02 04:22:52

【前言】化学教案的图片化板书设计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教案的图片化板书设计,即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首先顺其纲要进行构思排版,形成腹稿后即在黑板上进行上课之前的板书,待板书生成,则使用相机进行全景拍照以形成图像,将图像转换成图片格式镶嵌于word文档的教案之中,便形成了图像式的板书设计文本。其主要流程可概括为...

化学教案的图片化板书设计

【摘 要】 随着课程理念的不断发展,光环聚焦下的课堂究竟谁是赢家,承载胜败的课堂日益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焦点。一面精致的板书能给师生留下非常良好的印象,因而,将教案中的板书进行图片化设计,这一华丽的转身能引发授课教师直觉思维的立体空间构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案的图片化板书设计主要流程可概括为四步:第一、梳理内容,形成板书框架;第二、收集资料,打造板书形象;第三、相机拍照,揽尽板书全貌;第四、图片处理,生成板书文本。

【关 键 词】 教案板书;图片化设计;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1]。再好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计,如果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那它也只能停留在“空中楼阁”之上幻想;再好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如果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和展示,那它也只能止步于“雨雾深山”处飘浮不定。

从教案中的板书这一理论层面导出的课堂现场板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初学者而言,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一般铺陈所不能取代的。

先秦时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中所说的“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将教案中的板书进行图片化设计处理,这一华丽的转身能引发授课教师直觉思维的立体空间构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此做一个肤浅的介绍:

教案的图片化板书设计,即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首先顺其纲要进行构思排版,形成腹稿后即在黑板上进行上课之前的板书,待板书生成,则使用相机进行全景拍照以形成图像,将图像转换成图片格式镶嵌于word文档的教案之中,便形成了图像式的板书设计文本。其主要流程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梳理内容,形成板书框架

教学内容从何而来?教材是主线,此处不再谈及,在这里只想说明两点事实:一个事实是,“内容”并不是静态确定的,而必须是在动态的过程中获得的;另一个事实是,世上的全部事实,即不管是天上人间有的,抑或是天使与魔鬼争论的东西,都可以作为教学的对象,也就是说,成为教学内容。一个化学方程式甚或是学生做的白日梦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2]。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板书设计环节,充分发挥其灵活性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的理性思考,这是非常值得考虑的,如果繁琐花哨而挤占了过多的版面,这与“庭槐高臃肿,屋盖素模胡”一样大煞风景。

二、收集资料,打造板书形象

充分利用色彩的简易加工信息和化学用语的独特表达方式,预留给学生足够的创作空间,必要时,提前邀请学科代表共同热身创作,动态生成的板书绝对不用怀疑它的生命活力。运用模型研究方法进行启发式讲解和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了解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3]教学实践中,如使用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圆形磁铁来表示原子,并在这一种假设的基础之上构建不同的分子模型,这一方法很值得尝试运用。谁都知道,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学生通过自己在磁性黑板前的左右腾挪,实现着微观世界里的新旧物质变化,这个活动过程比一般的多媒体课件展示更有效果。

三、相机拍照,揽尽板书全貌

考虑到板书设计的科学实用性,建议将教案板书提前誊写在小黑板上,在教案过渡到课堂的中间地带提前体验预设的效果,是一件痛快的事情。但小黑板过于精致,的确难以做出大气的作品出来,如果条件许可的话,移动式黑板算得上是教学灵感闪现的绝好载体,经过一番深耕细作,便可以将成型的板书移到走廊或是其他光线明亮的地方进行拍照。工夫在课外,形成的图像成了呼之欲出的活生生的蓝本。

四、图片处理,生成板书文本

相机拍照的图像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素材存放在电脑内提供日后参考。编辑时可以将图像直接复制到教案板书设计的word文档中,也可以采用文本框的形式进行更为灵活实用的编辑。这里以文本框编辑为例,其具体操作步骤为:插入文本框双击文本框设置对象格式线条与颜色下拉键填充效果图片点击图片选择图片插入确定再确定。

运筹帷幄之中,相信一面以图片形式设计编辑的板书,于一位成竹在胸的化学教师而言,一定能为课堂教学活动增色添辉。

借此,举一实例如下:

板书设计内容及图片: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课题2 燃料和热量(fuel and heat quantity)

一、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卡纸制作)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现象、吸热现象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希尔伯特·迈尔. 课堂教学方法(理论篇)[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王祖浩,王磊.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上一篇:增强中职计算机学习效能感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礼仪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