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时间:2022-03-01 12:58:37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收治的84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为73.8%,有效率为92.9%,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性。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典型的起病方式,病情进展迅速,常表现出阶梯式加重,随着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已经成为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1]。我院采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将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有84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 CT扫描证实,入院时发病均在6 h以上。其中,男52例,女32例,年龄40~79岁,平均65.2岁;CT显示梗死位置:基底节梗死58例,脑干梗死13例,脑叶梗死 8例,小脑梗死5例;梗死面积:平均为(4.95±1.68)cm2;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且两组患者均排除脑出血、出血性脑梗死、伴有脑水肿的大面积脑梗死及有抗凝治疗禁忌证的患者,均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钙离子拮抗剂、清除氧自由基、神经营养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42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 U皮下注射,2次/d,共7~10 d。治疗组42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口服,1次/d,共10~14 d。治疗前后查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凝血四项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脑CT或脑MRI及心电图。

1.3 疗效评价标准[3] 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标准,对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进行评定,最高分45分,最低分0分,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其中,①基本痊愈:NDS减少>90%;②显著进步:NDS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NDS减少18%~45%;④无变化:NDS减少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分析 表1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分析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P值

对照组4222.45±3.2614.33±2.67*

治疗组4222.19±3.159.86±2.04*#

P值->0.05

注:组内比较:*P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组别例数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显现率

(%)有效率(%)

对照组4291767361.9%76.2%

治疗组42121983073.8%92.9%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检测分析

组别纤维蛋白原(g/L)血浆粘度(mpa.s)血小板聚集率(%)

对照组治疗前3.59±0.681.55±0.3470.15±19.58

治疗后2.94±0.58*1.33±0.33*51.26±20.33*

治疗组治疗前3.61±0.721.54±0.3170.24±18.41

治疗后2.13±0.47**#1.10±0.29**#35.62±18.11**#

注:组内比较,*P

作者单位:471700河南省洛宁县人民医院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表2结果表明:对照组42例患者,显效率为61.9%,有效率为76.2%;治疗组42例患者,显效率为73.8%,有效率为92.9%;两组之间的临床显效率及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检测分析 表3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经统计学比较分析,无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多发生在病后6 h~1周,错过了溶栓时间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逐渐进展或呈现出阶梯式加重,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早期的抗凝治疗非常重要[4]。氯吡格雷为新型抗血小板药,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而防止血栓形成;还能通过阻断由释放的ADP引起的血小板活化的扩增,抑制其他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低分子肝素由普通肝素直接分离或降解后冉分离而获得,具有选择性抗凝血因子Xa活性,而对凝血酶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较小的特点。这样就使其抗血栓作用和敛出血作用分离,保持了肝素的抗血栓作用而降低了出血的风险[5]。本组资料中,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为73.8%,有效率为92.9%,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性。由此可见,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刘捷,司玲珍,张荣申.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国实用医刊,2008,35(1):89-90.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 邢志伟,史云东.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缺血脑卒中的临床观察.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6,6(1):44-46.

[4] 柴东河,曾庆银.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09,11(3):16.

[5] 马莉,张苏明.进展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卒中与神经疾病,2006,13(3):190-192.

上一篇:120例羊水指数异常患者的围生儿结局分析 下一篇:雅施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2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