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及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时间:2022-03-01 12:09:07

讨论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及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摘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应当作为建筑行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同时,建筑结构设计决定着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和抗灾性能,同样是建筑行业中应当重视的要点,本文分别分析建筑工程质量和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以及一些管理和设计的实际控制措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结构设计;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市场的规范性和法律意识较差

现阶段,虽然我国已经专为建筑行业颁布了《建筑法》,但是绝大多数的地方政府以及建筑主管部门都没有认真并且严格的贯彻这项法律法规,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执法不严、有法不依以及违法不究的现象。因此现阶段的建筑市场的管理工作只是满足了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招投标、质量验收以及施工监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暗箱操作的现象。

1.2 一线施工人员的素质较低

据统计,在我国建筑行业的一线施工人员中,没有上岗专业资格证也未经过相应培训就上岗的农民是占有很大的比例的,即使他们施工的热情和积极性再高,但是没有专业的技术水平作为支撑,在施工的过程中还是经常会出现违规的操作,严重的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

1.3 工程质量的监督系统还不完善

通常情况下,我国建筑行业对于工程项目质量的监督工作都是由建委质量监督站所负责的,但是质量监督站的体制却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的,需要监督负责的项目很多,但是负责监督的人员却很少,大大的降低了监督的力度。

1.4 建筑市场竞争很大,建设单位行为的规范性差

建筑行业是一类劳动力十分密集的行业,其最主要的工作手段就是简单的手工操作和辅助设备的配合作业等,因此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是很低的,很多资金规模较小的企业和个人都进入了这个行业,这也加剧了行业的竞争。另外,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很多业主单位并不符合市场主体的标准,甚至有一些根本就不是法人,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就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行为。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改善措施

2.1 把好原材料的质量关

施工所用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最直接的因素,一些特殊的工序,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更是十分重要。没有高质量的施工材料,高质量工程项目又从何而来呢?所以,我们应重视材料计划的编制、采购以及其进入施工现场后的验收、检测等工作,对每一个环境都应做好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工作。严格按照采购的流程进行采购工作,从具备一定采购资质的供应厂商名册中选择供应商进行采购,同时完善进货检验的记录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由于建筑市场的材料质量参差不齐,所以还要做好建筑材料以及设备运转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工作,选择施工项目的主要材料时,应严格的遵守设计要求进行选材,必须具备相应的质保书,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应进行严格的试验检测。对于一些质量不达标的材料设备,一律不得使用,出现质量问题时,应追溯到质量事故的源头。

2.2 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建筑项目施工时,应严格的执行质量责任制,层层负责、道道把关以及全员参与,另外也要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一些竣工交付完成的工程,也应定期的对其进行用户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听取用户的意见,出现问题时应及时的改正,杜绝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提高建设单位的信任以及用户的满意度。在施工的准备阶段就应明确质量要求,施工的过程强化质量标准,所有的施工人员都将施工质量放在首位,强化质量检查、质量监督以及奖惩机制,开展各项质量竞赛评比活动,落实各项创优措施,杜绝一切质量事故的发生,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2.3 施工单位应做好对相关人员的管理培训工作

第一,在所有的一线施工人员中,应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培养施工队伍的责任感,防止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第二,应充分的调动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觉他们的潜力,帮助员工进行其职业生涯的规划工作,让每一名员工在企业中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应建立严格的员工奖惩制度,赏罚分明,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分别对员工进行奖励,形成企业的凝聚力;第三,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的高低,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的,因此,施工单位在选择了专业素质较高的施工队伍后,还应重视对其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思想品德。

3 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建筑物和结构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当今社会经济体制的发展,越来越多新、奇、特的建筑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结构设计的重大挑战。而基于对建筑物整体安全性能的考虑,对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形成了一定的约束和限制,若想使两全其美,建筑和结构两者相互协调发展,就要设计工作者的想象力,工作力,执行力得到质的变化。只有设计工作者的能力提升了,才能使建筑和结构两者相得益彰,彼此渗透,创造出更多建筑领域的奇迹。

一个工程设计想通过计算机全面合理的完成目前来看还不现实,所以简单的认为结构设计时规范加计算的模式是极其错误的。对于错误的计算结果,往往通过概念设计就会很快发现,甚至有的错误只能用概念近似计算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所以,结构设计的使用者在确保基础数据输入无误的情况下,对设计理论的适用范围要完全吃透,特别是边缘假定和实际受力情况一定要相符合。掌握好概念设计不仅可以保证审计的正确性,还可以通过它来解决设计中出现的误差和问题,提高整个设计的技术水平。结构设计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整个设计方案初期阶段,基础的设计过程是不能借助计算机来实现的。所以结构工程师还要对整个设计有效果和造价方面的宏观概念,运用已经掌握的结构概念和资料,不断丰富自己的结构概念,有思想有灵魂的运用好它们。

4 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和措施

4.1 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问题

一是挑板阳角的面积在整个基础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可视为直角或者斜角。二是底板钢筋如果按照双向双排布置,阳角无需做加筋处理。从结构的角度出发,能出挑板、特别是底板的钢筋通长布置的情况下,不应该因为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地板通长筋的用量,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当地下水位高时,应设计基础挑板,有利于解决抗浮问题。从建筑的整体角度来看,若能取消挑板,则能很大程度上方便柔性防水的施工工艺。

4.2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遇到的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人们对建筑物审美观的不断提升,许多建筑设计开始只追求自身的建筑特点,却忽略了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出现了许多形状不规则、布置不合理的情况。与此同时,很多结构设计工作者过分强调设计的个性,不注意抗震设防方面,面对这种情况,设计者应该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对设计中存在的不规则混凝土构件进行模型计算,对相关的计算参数进行有效的校正。另外还有一些计算构件实际所采用的模型和程序设计不合理,应多次计算,获得有效严谨的数据。

4.3 纵向框架和横向框架的问题

很多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容易忽视纵向框架结构,只考虑横向框架结构。按照当前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两个主轴方向都应该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所有的地震作用力和一些相应的应力都应该由该方向的抗侧力构件承受。设计工作者不能仅仅按照纵向连续梁进行建筑设计,却忽略了纵向的柱梁节点和框架中的纵筋、箍筋的配置。保证梁支座辅筋、跨中纵筋的配筋量的充足与合理。

5结语:

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工业链,其产品就是关系到万千居民和使用者的建筑物,建筑物的质量优劣源于设计是否合理,对合理设计的切实实施取决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所以,只有控制好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才能建造出真正放心的建筑物,我们建筑行业的从业者必须严于律己,站好自己在这个链条中的每一班岗。

参考文献:

[1]高立人,王跃.结构设计的新思路-概念设计[J].工业建筑,2004.

[2]李明.建筑结构设计的思考[J].建筑结构,2004.

[3]陆爱中.试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工作重点[J].价值工程,2010.

上一篇: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问题探究 下一篇:概述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接缝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