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运动员奥运年度运动训练过程的调控研究

时间:2022-03-01 08:20:27

高水平运动员奥运年度运动训练过程的调控研究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运用“运动训练过程论”、“运动训练控制论”两个基本理论,对参加奥运会高水平运动员在奥运年度的训练过程的调控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运动员个性化特征诊断(包括运动员的技术战术特征、体能特征、心智特征、个性特征、比赛能力特征以及其优势和弱点分析);2)训练负荷调控;3)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调控;4)技战术训练及其调控;5)生理生化调控;6)心理训练及其调控。根据六个方面的控制内容及实施过程,结合我国部分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过程控制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国家队备战下届伦敦奥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水平运动员;奥运年度;运动训练过程;调控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1.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7-0121-04

Research on th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Training Process of Elite Athletes in the Year of Olympic Games

XIE Yun1, QIAO Ping-jun2

(1.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Tianjin 300381,China;2.P.E.Dept.,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7,Henan China)

Abstract:Adopt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tion, interview, case study, logistic analysis and comparing analysis and with two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sport training process and training control, the paper gives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regulation of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the high-level athletes in the national team for the Olympic Games in the year of the Olympics. The resear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ix aspects.1) The features of the athletes, namely, the feature of tactics, physical capacity, intelligence, character, competing ability, advantages and weakness. 2)Training load regulation.3)Training method and measures.4) The training and regulation on the tactics and strategies.5)Physical andbiochemistry regulation.6)Psychological training and regulation.According tosix control process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pre-games training process control on the high-level athletes in the national teamsfor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in 2008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to the national team for the London Olympics.

Key words: elite athlete; the year of Olympic Games; sport training process; regulation and control

投稿日期:2010-04-02

作者简介:谢云,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

高水平运动员年度训练过程的调控研究历来为专家和学者所重视。对运动训练过程进行科学的调控,是教练员进行科学训练,取得理想训练效益,提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前提。不同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由于大赛任务的年度安排,对运动员的训练过程的规划和调整控制也有所不同。而在奥运年度的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训练过程(包括期间的比赛)更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对它的调控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也为我国奥运会的备战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国内外参加奥运会的部分优秀高水平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系统查阅近五年有关高水平运动员奥运会年度和非奥运会年度的运动训练过程调控的研究文献。文献主要来源于各种书籍、中英文电子数据库、国家图书馆、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的原文库等。

1.2.2 访谈法 运用结构、半结构以及无结构访谈法对部分奥运项目的国家队主教练和优秀运动员进行访谈,获取高水平运动员在奥运会备战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同时也对其他非奥运会年度选手的运动训练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3 案例分析法 通过具体实例佐证研究假设,使理论由具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象。

1.2.4 逻辑推理法 通过运用类比、演绎、归纳、分析、推理等逻辑学方法,结合多学科理论,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以得到正确的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奥运年度的时间的概定 依据本研究的需要把奥运年度的时间确定为次年的11月初到奥运会比赛结束10个月左右的时间。如:雅典奥运会奥运年度就是2003年11月初~2004年8月底,北京奥运会奥运年度就是2007年11月初~2008年8月底,其他依此类推。

2.2 两个基本理论的阐述

2.2.1 运动训练过程论 任何形式的训练活动,都发生在一定时间区域内的,运动训练活动总是与时间的推移、阶段的传递密切地联系在一起。通过训练实践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必须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特性,准确地分析训练过程的结构,科学地组织训练过程的实施,从而有效地对训练过程进行控制。田麦久(1988)把运动训练过程看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剔除其中的干扰因子,系统进行质化,其理论具有高度的系统化,更高的逻辑性和普遍性;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包括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训练目标的建立、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活动的实施、训练过程中的检查评定、训练目标的实现等六个基本环节。运动训练的过程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适应性和劣变性、集群性和个体性、多变性和可控性等四对重要特性。

2.2.2 运动训练控制论 “控制论”一词Cybernetics,来自希腊语,原意为“掌舵术”,有调节、操纵、管理、指挥、监督等多方面的涵义。控制论把物质运动看作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整个控制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流通的过程,控制是通过信息的传输、变换、加工、处理来实现的。反馈是控制论的核心环节,对系统的控制和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生物体保持自身的动态平稳,或是机器维持自身功能的稳定,都要通过反馈机制来实现的,使系统尽可能地自动按照预定的程序运行。

60年代中期人们开始对控制论在体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认识到要想取得运动训练效益的最大化,必须对运动训练系统的各因素尤其是运动训练行为的对象及其变化施以有效的控制,以保证其朝着预定的方向运行,实现预期的目标,运动训练控制理论应运而生。人们把运动训练过程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运用从训练过程中所采集的大量信息,对训练过程、对象及竞技能力发展等实施着程度不同的反馈、控制与调节。大量的运动训练实践表明,这种控制是可行的并且是有必要的,已经对提高运动训练的实效性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2.3 奥运年度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训练调控基本模式 奥运会高水平运动员一般具有如下的特征:1)运动技术高度娴熟、训练思维高度模式化;2)伤病积累的不可避免性;3)部分技术风格、训练风格高度个性化;4)训练动机的下降性;5)高度的自察性和主动性。

在奥运会备战过程中,除了对运动员的起始现实状态进行诊断,确定训练和比赛指标、制定详尽的训练计划以外,教练员和运动员还必须在执行训练计划的过程中对计划实施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自察、评定和训练监测。通过这些程序获得大量的运动训练的反馈信息,及时对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出正确的诊断,予以修正和调节,使整个运动训练的发展能够尽可能地最接近竞技状态转移的最佳通路(图2)。

2.4 奥运备战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训练过程调控基本程序及内容

2.4.1 奥运备战高水平运动训练调控基本程序 奥运会高水平运动员备战训练过程有所不同,但在训练调控方面还是有规律可寻,要遵循以下基本程序(图3)。

2.4.2 奥运备战高水平运动训练调控基本内容 高水平运动员奥运会备战的训练调控过程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内容(图4),每一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教练员可以根据运动员情况进行微调,只是内容安排的比重不同而已。

2.4.2.1 运动员个性化特征诊断 运动训练的个性化诊断是奥运备战训练过程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制定和调整训练计划及确定训练目标的重要依据,尤其对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的环节具有重大意义。高水平运动员个性特征的诊断内容主要包括竞技能力特征、个性特征、比赛能力特征以及自身的优势和弱势等。以下是对射击优秀运动员的个性特征诊断(表1,表2)。

表1 张娟娟个性特征诊断

表2 钱佳灵个性化特征诊断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射箭项目金牌零的突破,不是偶然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重点运动员和主要对手的个性特征及其技战术运用进行分析,做到“知己知彼”。训练过程中加强训练的针对性,思路清晰、对策合理,训练计划操作性强,科学性高,从而达到预期的参赛效果。

2.4.2.2 训练负荷的调控 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施加适宜负荷并产生适应性,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基本手段之一。对于奥运会参赛选手而言,多年大负荷的训练和比赛,已近个人生理极限,因而想增加负荷打破已有的内平衡,获得新的适应来提高运动成绩必须经过检测,科学安排负荷内容。否则会使运动员产生过度疲劳,导致伤病积累,机体发生劣变。即使运动员竞技状态较佳,也要根据项目的特征和训练规律,依据前期的平均负荷量,适宜增加负荷。因此,备战过程中要研究运动员负荷安排变化,为备战期间的负荷控制做严格的规划。另外,在训练控制过程负荷安排中,教练组应该遵循适宜负荷、交替安排、区别对待、科学规划、完整实施以及及时调整等六个基本原则。

2.4.2.3 训练方法和手段上的调控 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有效调控,对于奥运年度高水平运动员备战至关重要,维持运动员的技术稳定,负荷的合理性有较大的帮助,可使运动员保持良好的已形成的竞技状态。

俄罗斯女子链球运动员库泽考娃多次创造女子链球的世界记录,奥运年度没有在运动负荷上不断增大,而对其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进与控制(表3)。

表3 库泽考娃奥运年度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调控

在2008年女子链球备战奥运的过程中,为了使张文秀的运动成绩有较大的突破,教练组对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科学的调控。根据张文秀的具体情况,在最大力量训练方面减少了上肢练习手段,改变抓举的形式为“抛”式抓举,这样使训练方法更接近专项技术的要求;下肢力量训练增加了单腿蹲,提高运动员下肢承受能力;最大力量训练的安排根据运动员现实状况,采用一定强度的重复训练法,既保证力量素质水平的提高,同时不影响动作速度的发挥;最后采用减轻链球重量提高动作速度的方法,增强运动员神经系统对刺激的灵活性和肌肉快速收缩能力,提高神经―肌肉协同用力的能力(表4)。

表4 张文秀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比较

通过对张文秀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和调控,加强了练习的针对性,促进力量的增长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

2.4.2.4 训练的技战术调控 技战术训练水平对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总体水平和取得满意的比赛成绩至关重要。对于奥运会高水平运动员而言,多年的系统训练使得技战术运用非常娴熟,训练控制应该完善技术细节,强化个性化的独特技战术,突出个性化风格。

前苏联功勋教练员彼得罗夫斯基对短距离选手训练调控过程是运动训练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成功范例。他以世界优秀运动员为原型,建立百米10 s成绩的模式(表5),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表6),夺得了第二十届奥运会100 m金牌。

表5 鲍尔佐夫100 m(10±0.1 s)分段技术模式

从表8中,可以发现张文秀的双脚支撑的时间明显小于国外运动员,双脚加速阶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张文秀双脚加速时在80°左右,右脚就离开地面,而米安科娃、莫雷诺等世界优秀运动员双脚加速时可以达到90°甚至达到100~110°右脚才离开地面。为了改进张文秀技术方面的问题,制定了多种训练手段,提高下肢和腰腹力量,采用胶带作为辅助手段对踝关节、大腿内外侧肌肉、胯部及腹背力量进行了强化训练。经过训练调控,旋转过程中身体重心和身体姿态保持较好,旋转节奏和旋转半径有了明显的改善。

2.4.2.5 训练的生理生化调控 生理生化指标是运动员肌体反应即运动项目内在特征的体现,而技术和外在的负荷是运动员肌体进行运动训练外在机制的反应即运动项目外在特征的表现。运动训练的目的是要达到运动项目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的高度统一,从而取得满意的比赛成绩。

表6 鲍尔佐夫100 m(10±0.1)s主要训练指标模式

立定三级跳远4×100 m变速节奏平均速度/m・s-10.382.63.6-3.76.4-6.52355.0-5.111.7599010.5表7 鲍尔佐夫(1968年)竞速能力检查评定结果

以表5~7引自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过程》,1988。

表8 张文秀与国外选手用时参数比较

国家击剑队为了备战2008年奥运会,对重点运动员进行生理生化监控,与世界优秀选手对比,确定负荷及技术指标,为备战奥运科学化训练提供了重要依据(表9~11)。

表9 2008奥运重点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的测定结果(x±Sd)

注:*,表示同性别间内比较p

表10 08奥运重点运动员WAnT无氧功率的测定结果(x±Sd)

表11 WAnT测定后运动员血乳酸(mmol/L)测定结果(x±Sd)

对三个剑种重点击剑运动员V・O2max进行测量,发现男花高于男佩和男重;女花和女重显著高于女佩。我国男运动员V・O2max水平显著低于瑞典运动员,而高于美国运动员。如从运动员体能恢复角度看,我国选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击剑的三个剑种中,佩剑节奏最快,其次为花剑和重剑,对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如此,作为击剑运动员的一般身体素质,良好的有氧能力仍有利于运动员代谢产物的清除和体力的恢复,因此也为体能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正确的导向。

击剑运动对运动员下肢的爆发力和速度耐力有非常高的要求,而WAnT 不但可以测定下肢肌肉的非乳酸性无氧能力,而且还可反映肌肉的无氧耐力。表11显示我国女子优秀击剑运动员WAnT 峰功率和平均功率显著均高于国外运动员。三个剑种男女运动员组间比较,男运动员中,峰功率男佩显著高于男重和男花组;平均功率大小依次为男佩、男花和男重;功率衰减率分别为男佩、男重和男花。显然,男佩运动员峰功率和功率衰减率最高。女运动员中,峰功率并无显著差别,平均功率女花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功率衰减率女佩最高。反映出男子组中,男佩有着最好的ATP-CP 供能能力,但糖酵解的持续供能能力要略低于男花运动员,而男重运动员与其他组别比较无显著特征。在女子组中,三个剑种ATP-CP 系统供能能力无显著差别,而女花运动员糖酵解持续供能能力最强,女佩运动员保持高速糖酵解持续供能能力较弱。

对监控数据进行科学地分析,确定训练对策并贯穿于整个击剑备战训练过程中,中国击剑队重点运动员在备战过程中专项能力都得到提高, 08奥运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4.2.6 训练的心理调控 当今信息化时代,训练方法手段普及化,竞技成绩的极值化,心理素质尤为重要。由于项目不同,其对心理素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其训练方法也有所区别。但心理训练应该持久不懈,做到有备无患。

例如在击剑运动员心理训练中,对重点运动员可能产生或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1)应变差,主变少;2)盲目逼攻,假主动;3)咬不住,打情绪;4)压力重重,功亏一篑;5)动机弱,训练不主动。利用心理诊断系统对运动员的决策能力、操作思维、神经类型和竞赛策略进行测试,同时还对运动员的注意类型、目标设置和比赛心理自我评价做了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重点运动员心理技术档案。完成了运动员的心理诊断后,根据国家队的实际情况制定重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计划:1)运动决策能力的训练过程。2)表象预测训练和对手模拟训练。表象预测训练和对手模拟训练也是在训练系统上进行的。3)认知模式的训练。

3 结 论

1)把奥运会次年11月初到奥运会比赛结束10个月的时间称之为一个奥运年度。

2)奥运备战高水平运动训练调控基本程序:(1)重点运动员个性化诊断;(2)阶段性的检测评定,寻找差距;(3)分析原因,调整目标体系;(4)调整训练计划;(5)实施新的训练计划(包括新的训练方法、手段、新的负荷等的运用);(6)再检测评定,对比分析目标寻找差距等。

3)奥运备战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学特征:(1)运动技术高度娴熟、训练思维高度模式化;(2)伤病积累的不可避免性;(3)训练动机的下降性;(4)高度的自察性和高度的主动性;(5)部分技术风格、训练风格高度个性化。

4)奥运备战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训练过程调控主要内容包括运动员个性化特征诊断、负荷调控、方法和手段的调控、技术战术的调控、生理、生化调控以及心理调控等。这些是高水平运动员奥运备战训练调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练员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所侧重。

5)训练负荷调控是训练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必须遵循适宜负荷原则、交替安排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科学规划原则、完整实施原则、及时调整原则等原则,教练员可以灵活处理,但避免教条化。

6)奥运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术训练的控制应该完善技术细节,强化个性化的独特技战术,突出个性化风格。

7)运动训练的目的是要达到运动项目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的高度统一,处理好有氧和无氧训练的比例问题,从而取得满意的训练效益和比赛成绩。

8)高水平运动员心理训练控制基本程序应包括决策能力的训练、表象预测训练和模拟对手训练以及认知模式训练等。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过程[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2] 控制论起源[DB/OL].baike.省略/view/62820.htm.

[3] 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2008年奥运会备战攻金模式和准备方案(总局内部资料) [R].2008.11.

[4] 叶・弗勃列夫斯基等著,步润生译.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训练过程的控制[J].体育科研,2003(3):46.

[5] 冯连世,等.优秀运动员的生理生化监控实用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7.

[6] 田野,等.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7] 杨桦,等.竞技体育与奥运备战重要问题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4.

[8] 徐本力.体育控制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5.

[9] Stewart KJ, Peredo AR. Williams CM. Physi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uccessful fencing performance[J].Human Ergol,1977,6:53.

[10] Nystrom J, Lindwall O,Ceci R. Physi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orld Class Fencers[J].Int J Sports Med,1990,11(2):136.

上一篇:“211工程”大学体育网络平台建设现状的研究 下一篇:较弱条件下的有限覆盖体育赛事的推广活动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