棓丙酯联合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

时间:2022-03-01 07:40:44

棓丙酯联合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棓丙酯联合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发病在48h内急性脑梗塞患者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棓丙酯180mg+生理盐水250ml,qd,同时给予葛根素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qd,连用14d;对照组给予棓丙酯180mg+生理盐水250ml,qd,连用14d。疗效评定标准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2%、76%,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棓丙酯联合葛根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关键词:脑梗塞;棓丙酯;葛根素;疗效

急性脑梗塞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和复发率相当高,目前治疗药物比较多,我科于2013年1月~11月应用棓丙酯联合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塞,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1]且满足下列标准:①发病48h以内;②年龄60~80岁;③无全身严重并发症,头颅CT除外脑出血;④血压在200/110mmHg以下。治疗期间依据病情允许使用脱水剂、抗高血压、降血脂、降血糖药物及抗生素等,未使用溶栓药物。将符合入选条件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发病时间平均在30h。其中梗塞部位在基底节区18例,脑叶6例,脑干1例。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发病时间平均25h。其中梗塞部位在基底节区16例,脑叶7例,脑干2例。两组年龄、发病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治疗组给予棓丙酯180mg+生理盐水250ml,qd,同时给予葛根素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qd,连用14d;对照组给予棓丙酯180mg+生理盐水250ml,qd,连用14d。两组使用的其它药物基本相同。

1.3疗效评定标准 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1]。①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l%~100%,病残程度0 级,可恢复工作和操持家务;②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部分生活自理;③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7%以内;⑤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⑥死亡。

将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作为有效;将无变化、恶化,死亡作为无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w内进行评分。

1.4总疗效 治疗组25例,基本痊愈3例(12%),显著进步15例(60%),进步5例(20%),无变化2例(8%),总有效率达92%;对照组25例,基本痊愈1例(4%),显著进步12例(48%),进步6例(24%),无变化6例(24%),总有效率76%。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失积分减少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脑梗塞主要发病机理是由于动脉硬化、血粘稠度增高、脑血栓形成,使血管腔变窄或闭塞,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充血水肿、变性坏死,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棓丙酯本品具有抑制(血栓素A2)TXA2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可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比粘度,加快红细胞电泳速度,也可松弛血管平滑肌,增加脑血流量,还可通过提高脑组织SOD,GSH-PX和CAT活性,减轻脑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脑水肿形成,并保护脑组织Na+,K+-ATP酶活性,有效地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增强组织细胞抗缺氧能力。葛根素有效扩张病变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和供氧量,改善脑循环,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促进脑组织代谢,以抢救半暗带。因此,棓丙酯和葛根素钠联合应用理论上讲可起到协同作用。本研究发现两药联合治疗组第14d与对照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存在显著性差(P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外科学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 29(6):381.

[2]朱家志.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10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01).

[3]胡佳,吴江平.中西医综合治疗脑梗死后偏瘫57例疗效观察[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3(06).编辑/哈涛

上一篇:对儿童预防接种前后的护理干预 下一篇:血栓通与硫酸镁治疗重症肺心病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