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自改作文的实践

时间:2022-03-01 02:46:16

指导学生自改作文的实践

【关键词】指导学生 自改作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A-0025-02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文指导、作文实践的继续和深化。在目前来看,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细细一想:那学生毕业后,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写了文章,谁来帮助他改呢?叶圣陶先生指出:“改与作的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学生做错的数学题可以让学生自己订正,那么作文中的差错,学生同样有能力做到自改。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学段目标中也要求(五、六年级)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因此,学生只有自己掌握了修改本领,养成自改的好习惯,作文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古今中外的大作家反复修改自己的名篇佳作的故事,为学生树立修改作文的榜样,让他们对修改作文有新的认识。从教师的范改入手,教给学生“一想”“二读”“三改”“四评”的具体评改方法。之后,让学生合作批改,进行练习;训练的要求方面,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再给学生自批自改后的作文一个总的评价,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自批自改后的优秀作文,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下面是笔者在日常作文教学工作中指导学生自批自改作文所做的具体实践。

一、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但很多学生并不能深切地体会这一点,更谈不上落实到行动上来了。学生往往认为一篇作文写完就万事大吉,有一种轻松感和满足感,根本不知道修改的重要性。尽管老师再三要求,他们也只是应付了事地将作文再浏览一遍,并不屑动笔,更提不起兴致,当然收不到效果。所以激起学生的修改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尤为重要。笔者常向学生讲述一些古今中外的大作家反复修改自己的名篇佳作的故事。如贾岛的“推敲”之说;美国作家海明威不顾体残多病,多次修改《老人与海》的故事;以及鲁迅、老舍等一些名作家修改著作的故事。有了学习的榜样,他们对修改作文有了新的认识。

二、范改引路,教给方法

由于学生的水平有限,直接让他们修改,他们肯定会无从下手,不知从何处起笔。为此,笔者先从范改入手。或者选择一篇作文进行细改之后,给每人复印一份,并讲清老师是从哪方面来修改的;或者将其中有代表性的作文打印出来,课堂上边评边修改。教师在修改时要正确使用修改符号,从字、词、句、章四方面进行修改,并结合本次习作要求写出评语。

在评改方法的指导上,笔者着重指导“一想”、“二读”、“三改”、“四评”。“一想”是指评改前想一想本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二读”指修改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哪里需要改动。“三改”指动笔修改,这时的修改不限于一次完成,而是需要进行反复的修改,直至自己满意为止。“四评”指按照本次作文的要求,结合作文的实际情况,给自己的作文写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语。

三、合作批改,积累经验

这时就让学生自己批改还为时尚早,还需有一个练习的过程,合作批改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合作批改的形式是4人一组,每组选出一个批改组长,由组长总负责并执笔,其余3人助评,共评共改。学生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小组合作批改后,必定会积累一定的修改经验,以后便可缩小批改范围,如两人对批,直到最后自批自改。

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在训练的要求方面,有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是这样要求的:

第一步看书写格式是否正确。学生初学修改,要求不能高,只要把书写格式修改正确了,就算达到要求。

第二步看有哪些错别字。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运用修改符号修改。

第三步看哪些句子有语病。发现病句,在下面划上横线,并用修改符号修改。

第四步看哪些标点使用不当。如有不当,作出修改。

第五步看句与句之间是否连贯。意思前后衔接是否紧密,有无交待不清的地方。如有,用适当的语句进行过渡。

第六步看段与段之间是否连贯。学会使用过渡句段进行过渡。

第七步看文章重点内容是否具体。重点内容是否描写细致,叙述具体,有哪些重要内容需要补充。

第八步看本次作文的要求是否落实。

第九步根据修改情况,为自己的作文写一个评语。

以上九步不要求一下子达到,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五、师生共赏,体验成功

学生自批自改后的作文,回到教师那里后,教师再给一个总的评价,基本原则是尊重学生的意图,肯定学生的成绩,并婉转地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将其中优秀之作展示出来,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经过自改的实践,学生在如下几个方面有了可喜的变化。

(一)学生对自己作文的关注度提高了

未训练前,学生对自己作文的关注度极低,学生普遍认为作文是为老师而写,写好后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虽然教师改得很辛苦,但往往是劳而无功。学生拿到教师批改后的作文,只留意一下分数,对教师的修改和评价并不在意,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看不懂教师的评改。经过自改作文的实践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学生不仅关注自己的写和自己的评改,更关心教师的评改,非常希望得到教师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认可。因此,作文本交上去后,就急切地等待教师的回音。当学生拿回作文本时总要先看教师的评语。当他们看到老师那么欣赏自己的作品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

(二)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

学生经过多次自批自改,尝到了不少甜头之后,作文的兴趣大增,对作文的认识提高了,学生不仅关注作文的批改,更关注作文的拟写,这样写作水平与批改水平同步提高了。学生作文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激发了学生的认识潜能

对学生进行自批自改的训练,学生的潜力得到了激发,很多学生不仅会从作文的结构、内容上进行评价,还会从思想上进行评价。有些同学的评语写得真诚和实在,如:

某同学为自己的《我的同桌》写的评语:“这篇文章没写同桌离开教室后发生了什么事情,不完整。因为看一个人的好坏不能只从表面看,还要从他的行为表现来看。本文错别字太多,看来我在写作时三心二意了。”

某同学为自己的《过年,让我喜欢让我忧》写的评语:“我的文章能从喜、忧两方面写出了过年给我的感受,特别而真实,我忽然发现我长大了。长大了,真好!”

某同学为自己的《观〈雷锋〉有感》写的评语:“我的作文大部分都是影片内容的简单介绍,我看后的感想是什么也没多写,更没注意联系自己实际,不符合观后感的要求。看来我对观后感的写法掌握得还不够,需要继续学习。”

学生看问题的视角与教师是不同的,所以评价尺度也不同,让学生按自己的心理和认知来评价自己的作文,有利于促进他们对作文的自省。

有了学生的自批自改,教师在评改作文上轻松不少,更重要的是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批改自己的文章,培养了自改能力,养成自改的习惯,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

(责编 黄鸿业)

上一篇: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环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