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卷考试如何才有效

时间:2022-10-28 01:30:54

闭卷考试如何才有效

【关键词】闭卷考试 有效 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A-0010-01

当今的教育考试形式多样,有闭卷、开卷、口试等。如何实施有效考试,将考试功能发挥到最大化,成为我们教师心中的梦。本文针对闭卷考试及考后如何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作初步探讨。

一、科学编制试卷是有效考试的重要前提

试卷的编写是否合理,是否具有科学性,将会直接影响到考试结果,从而影响到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1. 明确考试目的。编制试卷之前,首先要明确考试的对象的认知发展水平;其次要明确本次考试的目标,主要是考查学生哪一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拟订试卷大纲。实际上就是对整张试卷的总体设计。从试卷的结构、题型的分配、侧重点、难易程度等。比如:试卷的易、中、难程度的比值是8∶1∶1。试卷当中的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操作题等类型的题数安排,以及各大题的分值等都进行了初步的权衡拟订。

3. 设计考试题目。试卷大纲初步拟订以后,要着手搜集有关资料和素材作为设计题目的依据。资料和素材不能生僻或超出学生的能力范畴,试题的覆盖面要广,要符合课标精神,同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设计试卷题目时,除了一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应让学生理解掌握外,更要注重一些真实性、情境性的题目,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们教师能在学生答题过程中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推理、思维、判断等能力。不仅重视了学生的结论,也重视了学生获得结论的过程。

4. 尝试与修改。试卷编写完以后,虽然在内容和形式上符合要求,但是否真正达到科学、合理,同时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实践出真知”,最好是自己从头至尾认真地完成一遍。这样就会发现卷子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比如:题目相似、题型重复、题意模糊等,以便进行进一步的修改。

二、因“材”评价是有效考试的终结目的

考试的宗旨是发现学生发展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而不是给学生定性和划分层次。但既然是考试,学生及家长都想知道结果,想知道孩子得到的是什么样的评价。

1. 定量评价。(1)试卷分值因人而异,体现考试的激励功能。以前的考试是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每次的成绩一公布,只是对部分优生产生了激励的效果,其他学生对于高分永远是“望分兴叹”。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题目进行分类,加代表灵活变式题;加代表有一定的难度的题目。对学生分成三类,一类是只做不加任何符号的题目,全对同样是100分,其余题目作为附加题。一类是可以不做题,全对也同样是100分,题作为附加题另外加分。第三类是试卷须全做,同时依据试卷内容可增加1到2题的附加题。

这样的结果是让后进生、中等生也能尝到“高分”的甜味,让他们知道只要自己的努力学习、认真答题,“高分”将不再是梦。

(2)部分学生“推迟判断”,淡化考试的甄别功能。《课标》里强调:学段目标是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对此,我们可以选择推迟作出判断、评价的方法。

如学生在期末时,对于前面的某次测验并不满意,可以申请再解答一次,这时,如果学生的答卷情况好过第一次,我们应给以评价,同时进行口头表扬、鼓励。也有的学生试卷一分发,马上就能改正原答卷中的错误,并分析自己的错误原因,我们也可以对他进行二次评价及鼓励。

这两种“推迟判断”主要是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能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成为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动力。

2. 定性评价。最常见的定性评价是期末的鼓励性评语,但是如果能在每次的试卷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定性描述,相信效果会更好。比如:在第十一册期中考试小东的试卷上,我写上这样一段话:小东,开学至今,你的书写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计算;也能正确地求出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能较快辨认出物体所在的位置与方向。如果你做完试卷能认真检查,相信你的成绩会更好。这样的评价,实际上是师生的一次情感交流,相信学生看完之后,既有了成功的体验,也知道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同时,也让家长了解孩子半个学期来的学习情况,并找准改进的方向。

(责编 罗永模)

上一篇: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幼儿教育切莫“小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