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

时间:2022-02-28 11:59:29

通识教育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

【摘 要】通识教育的理念是对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的反证,是对教育本质认识的深化,是当前高校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校园体育文化快速发展的灵魂,培养创新人才的首要任务。如何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这是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通识教育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通识教育;校园体育文化;有效途径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近年来逐渐被我国大陆教育界所接受和认同,并在部分高校开始实践。体育文化作为通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正确认识通识教育在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与有效实施,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认真对待与思考的问题。因此,提高通识教育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认识,对于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及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

1 通识教育的含义及特征

通识教育也称大学普通教育,是指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向全体大学生提供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其个性自由、全面的发展, 使受教育者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与心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使之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责任感的社会合格公民。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教育的一种或一类,它首先应该具有教育的特征,除此之外,它还应该具有自身的特征。要认识通识教育的特征,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入手分析。当我们把通识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时,它呈现的主要特征是导向性和价值性。导向性特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把整个通识教育看作是一个具有引导功能的教育,它肩负着既要给高等教育以营养供给,又要引导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二是,针对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学生来说,它要引导受教育者培养和发展人类的美好人性,引导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和谐的人,使大学生具备正确的感情和理性,具有完美的人性。价值性特征是与“职业性”或“实用性”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通识教育有明确的价值追求,它直指教育的育人功能,重在开发和培养人的道德与理性。

2 校园体育文化的涵义及其特征

校园文化的内涵范畴尚未达到统一的共识,广义上我们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环境中,由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生产、生活各领域中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产物之总和。校园体育文化又同位于企业、社区等体育文化,从属于广义的体育文化,同样对体育文化的介定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体育现象,特别是体育运动中的民族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汇点勾划出了校园文化的外延。具体地说: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中以师生的体育价值观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思维形式和物质形态。学校的体育设施、体育艺术作品、竞赛及体育的管理制度等都属于校园体育文化的范畴。校园体育文化不仅是学校师生的创造结果,也是师生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创造过程。

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健身性、娱乐性和竞争性。以社会文化为其背景,滋生于社会而又不同于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文化,因而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就是校园精神,而校园精神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是校园群体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心理特征、行为方式。有人把学术文化比作校园精神文化之首,而把体育文化看作是校园精神文化之躯。因此,体育文化作为校园精神建设的一种途径和形态构成了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 通识教育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关系

校园体育文化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不言而喻,特别是培养与体育有关联人才的培养更是相当的重要。将通识教育的内容寓于校园体育文化的潜在课程之中,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潜在课程是指学校范围内除显著体育课程之外的、按照体育文化建设目的及其具体化的体育文化建设目标规范设计的校园体育文化总称。那么通过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科学管理,更好地促进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使学生掌握终身锻炼身体的科学知识、技能与方法,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4 通识教育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

4.1 通识教育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了广泛的知识基础和智力储备

体育文化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有赖于深厚的知识为基础,没有知识,人们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问题就缺乏依据。通识教育就是要通过多种形式――课堂内外,必修课和选修课等,向高校全体大学生提供一种广泛的文化教育,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等各个领域,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在专业上或其它方面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提供广博的知识基础。

通识教育强调学生广泛涉猎各种领域的知识,还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提供了智力储备。多种领域的知识教育,对于训练学生全面思维、形象思维,丰富想象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充分发挥通识教育对大学生智力开发的作用,充分利用文学、音乐等艺术作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的创造心理,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开拓学生的创造精神,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2 通识教育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人才培养营造了宽松的环境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创新强调的是一种个性的发展,就是人的个性与独特性的张扬,是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主体精神的对象化与外化。然而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宽松的环境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而压抑的环境只能泯灭人的个性和创造性。通识教育既承认创造潜能的普遍性及创造力的可培养性,也承认个人的天赋及特质,强调在关注全体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基础上,因材施教,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个别化的教学方法,提供多种学科的知识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满足全体学生的各种需要和多方面的兴趣,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让所有学生在此各显其能,自由发展。从而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性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弘扬和发挥,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高度自由的思维时间和实践空间,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营造了宽松的环境氛围。

4.3 通识教育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良好品格的形成

体育文化建设过程并不仅仅是理论与实践过程,它还需要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顽强的意志,较强的责任感,锲而不舍的精神,强烈的激情等等。

那么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有了责任感,就会不满足现状,不断创新。一个利己主义者,对他人和社会的利害漠不关心,那么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不会被他发现或引不起他的注意。社会责任感能唤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并能促使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那么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仅有对国家对人类负责的责任感,还要勇于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负责,有强烈的进取心。只有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才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和事,不得过且过,才能有创造性的思想行为和品格。

4.4 通识教育是培养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创新技术人才的基石

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体育教育而言的,开展通识教育,不是说取消或弱化专业技能教育,二者相辅相成。通识教育有如奠基,体育文化好似建楼;通识教育让人有灵魂、有眼光,体育专业教育使人有能力、会动手。所以在推进体育建设改革中,应加强研究推进基础公共课程与实用技能课程关联性、针对性、互补性,切不可完全照搬普通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

通识教育就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它非常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激发,强调通过加强隐性课程建设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从而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所以我们在推进教育改革中一定要注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在通识教育改革中的位置。

【参考文献】

[1]姜文闵.哈佛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32.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新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8.

[3]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7.

[4]蒋玲.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素质教育中最理想的潜在课程[J].体育与科学, 2001(5).

[5]白莉.高校体育文化内涵与构成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

[6]李宏,朱晓武.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上海体育科技,2000.5.

上一篇:中俄绘画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下一篇:浅谈番茄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