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职业教育创新初探

时间:2022-02-28 05:33:59

卫生职业教育创新初探

摘 要: 教育创新,特别是道德教育创新是涉及教育理念、模式、制度等诸多层面的整体变革。本文仅就其改革和相关因素作探析,指出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促成道德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二者结合,才能为职业教育注入活力。

关键词: 教育创新 德育教育 卫生职业教育

一、教育创新之我见

我国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制度到方法,方方面面都急需创新,而职业教育作为其中一支,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只有不断改革创新。从民族教育来看,任何教育都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都要为民族的振兴服务。因此,教育创新的概念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职业教育应当在探求世界教育发展共同规律性,学习借鉴世界教育改革先进成果,尽快超越世界教育先进水平的同时,总结民族教育传统思想文化的特色和优势,为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服务。

不是什么教育都能兴国的。只有不断创新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兴国人才”,才能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重大贡献。

二、德育创新的前提

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建立和完善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应当是职业教育创新的前提,而思想道德建设则是职业教育创新的重要方面。

职业教育是以面向“蓝领”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全国职教大会提出职业教育要“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服务的前提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既是国家建设对职业教育的现实要求,又是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普教中学习文化课方面有可能呈现弱势的学生,在强调操作能力的专业课上就有可能变为强势。职业教育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改变把应试教育放在首位的思想,在建立和完善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思想道德教育是不可松懈的部分。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重点,满足学生就业、创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以专业理论、技能和实践科目为主的综合职业能力,不断提高道德教育质量,打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迫切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三、德育创新的关键

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是职业德育创新的关键。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办学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现有师资队伍距发展需要却存在着较大差距。根据对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现状的抽样调查,我们可以看到高学历、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匮乏,学术梯队尚未形成;教师队伍急需补充,总体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双师型教师比例低;新建专业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缺乏;青年教师比例大。

现有教师队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够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成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助推剂,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是德育建设的重要方面。

四、道德教育创新的保障

有效的课程体系是职业道德教育创新的保障。

在我国二十年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呈现出多种办学形式。有“紧密型”的联合办学形式,即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学校培养的学生,企业分配使用;有“松散型”的联合办学形式,即学校与企业有联合办学意向,学生毕业时,企业选择使用人才;也有根据市场需要和本校的资源,学校自主的办学形式。

与此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也呈现着多种多样的风格。“紧密型”联合办学形式,由企业和学校双方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协商确定课程设置;“松散型”的联合办学形式,由学校征求企事业用人单位的意见,确定课程设置;学校自主的办学形式,则是依据本校的办学条件和对市场的估计,选择课程设置。应该说每一种办学形式与课程设置模式,都曾经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推动了职业教育发展、“规模效应”的产生。然而,这些课程设置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为此,我国应大力加强卫生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学习条件有所改善,医疗设备水平有所提高。相比之下,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问题凸显出来,教师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基层人才缺乏、素质不高的问题更为严重,要实现保证广大学子学到最专业的知识、技能的目标,学校要全面提高教学水平、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保障学校与医院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在队伍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提高质量,而且要有合理的人才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卫生职业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全面健康发展及人员技能素质的提高。

五、德育创新校园文化道德建设的关键因素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作为职业学校的一种,是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具备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软实力。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基于校园教育理念之上进行的校园精神建设,是教育创新改革涉及的重要方面。

校园文化建设要贯彻德育为首、全方位育人的思想观念。学校可以通过增开《社交礼仪》、《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在建设校园文化的同时突出课堂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学校通过相关部门开展德育管理和德育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制订工作年度计划、学期计划,促进职业德育工作向专业化发展。学校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要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格的塑造,培养德才兼备的中等技术人才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强烈共识和追求。

1.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鉴于广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和用人单位所反映出的学生在工作态度、敬业品质、劳动纪律、沟通协作和礼貌礼节方面的问题,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实践者,必须切实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努力把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成有医德、守纪律、专业强、技术精的优秀卫生人才。

2.以第二课堂为阵地,丰富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学校教育离不开课堂,卫生类职业教育又离不开第二课堂――医院实践。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又一个途径。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成为医生的首要条件。而卫生职业教育是培养医生的重要基地,引导在校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方面的重中之重。坚持正面教育和从严管理相结合,同时对学生采取循序渐进、因势利导的方法加以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人生规划引导等,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把切实做好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使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自我保护能力,树立良好的医风医德放在培养首位。

3.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不断拓展育人内涵。

卫生职业教育虽然属职业教育的一个分支,但对于职业教育创新精神的宣传依然肩负着重要任务,强化宣传是当今社会教育体制下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网络,则是一个较好的平台,学校应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做好各方面宣传工作。

通过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积极正面地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帮助广大学生认清形势(特别是就业形势),纠正思想,统一认识,自觉抵制不良言论和错误思想的侵害,充分培养学生们的从医自信,坚定心中救死扶伤的信念。

校园文化建设,依托校园宣传是最直观、实际、有效的方法。对于宣传途径和方式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法。为了达到宣传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提出了几点方法:一是提高学校宣传栏、板报、广播站等校内宣传阵地的宣传质量,活跃宣传形式,通过评比先进,扩大提升学生参与度,定期有计划地宣传学生中的正面典型和优秀事迹,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激励鼓舞广大学生端正态度,调整行为,学习先进,鞭策后进。二是强化服务就业、就业工作的宣传,依附医院的时效信息,让身处校园的学生们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的医疗服务和诊疗技术。发挥宣传第二课堂的阵地作用开展职业指导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报道,启迪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三是抓住学校主题教育活动契机,开展学校文明网络形象宣传工程,校团委、学生科、教务处及各科室密切配合,积极宣传学校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成果。丰富活动主题,规范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学校以全年学生素质活动方案为指导,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更宽的舞台。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又加大学生素质活动的丰富性、延展性,使素质教育活动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4.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好的班集体要有好的学生干部队伍,所以应利用班主任例会和学生干部培训班指导班主任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班级干部力量是强大的,只有做好班干部的培养才能较为直观地引导其他广大同学。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的骨干,骨干的先锋带头作用尤其重要,因此学生干部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不可小觑的力量。

中国的职业教育原本起步就晚,很多问题有待思考和研究。我们一定要立足现实,在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同时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紧抓校园文化建设,尽早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做一名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实用性人才。

5.理念与校训、校风建设。

理念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作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我们要培养的是能为社会服务的技能人才,是踏入社会能救死扶伤的卫生专业人才。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是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部分。校训是从核心教育理念、教育价值取向的明确及办学历程中提炼概括出来的,不仅反映一所学校的学术传统和办学宗旨,对学生人格品行的塑造更有着指向作用。“风”,风气、风尚也。校风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体现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它稳定而具有导向性。校风的建设,需要利用一切舆论工具,调动各种力量,造成一股强大的声势,在最佳的时机,新的集体舆论和教育观念通过心理感染、顺从得到认同之后,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进行强化,使之逐步成为群体规范,成为学校全体成员行为的准则。

在知识经济为特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没有教育的创新就很难培养出具有较强能力的创新人才,我们国家科技兴国、强国的目的就很难实现。只有对教育创新进行探讨,才能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战略转变。

上一篇:中国当代文学教改的思考与探索 下一篇:高职院校服务“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