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幼儿中开展环保教育

时间:2022-02-28 09:47:21

浅谈如何在幼儿中开展环保教育

摘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环境教育从娃娃抓起意义深远,它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能否长期拥有绿色家园,关系到我们生存的地球能否长期提供充足的资源。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重要性和迫切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关键词:环境教育;环保经验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环境教育从娃娃抓起意义深远,它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能否长期拥有绿色家园,关系到我们生存的地球能否长期提供充足的资源。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重要性和迫切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提出了“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的目标。因此,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还应通过一系列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幼儿对环境的初浅知识和简单技能,使其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保证环保教育的长效性

环保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志,在于受教育者实际上的环保行为和影响。而取得成功的前提必须有一套扎实可行的计划,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制定了幼儿环保教育的目标,目标就是:(1)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情感和责任感;(2)教育幼儿具备基本的环保知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3)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知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理念。当然,为了保证环保教育的长效性,作为指导者的我们必须具有较丰富、系统的环保知识及较高的环保意识,才能积极投入并承担起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重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动中自觉建立起环保反应机制,并创造性地不断开拓环保实践的新内容,达到环保教育长效性的目的。

二、从感知入手,丰富幼儿的环保经验。

1、通过看、听、讲、动等多种手段来丰富幼儿的知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将环保教育渗透到语言教学、社会教学、艺术教学等五大领域中进行。例如通过看图讲述《掉叶子的大树》、《海水变黑了》,故事《小鱼找家》、《冰都融化了》等活动,让幼儿在语言中受到启迪;通过看录像《可怕的工业废水》、《除四害讲卫生》等活动,让幼儿在活跃的气氛中接受教育;通过学唱歌曲《小青蛙你唱吧》、《爱护小树苗》,舞蹈《金孔雀》,绘画《小鸟的家》、《大树》等活动教育幼儿。通过以上活动让幼儿在看看讲讲画画中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个成员,逐渐明白人与大自然应当和谐相处的道理。

2、身临其境,引发幼儿喜爱洁净环境的共鸣,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积极态度。

由于幼儿的年龄正处于情绪化阶段,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情感的支配,而他们的情感又十分外露、鲜明,抓住这一特点,可带领幼儿观察感受被污染的小河,让幼儿发现河面上的垃圾,被污染后的河水颜色、味道及死鱼的惨状,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再带领幼儿参观环境优美的小区,感受洁净的家园。鼓励幼儿想办法来改变这种现状。

三、以情促行,让幼儿的环保意识、态度转化为行为,把幼儿园的环保教育落到实处。

1、讨论,达成共识

在前面各种活动的基础上,让幼儿一起来讨论,怎样才能保护我们的环境,还给小鱼一个美丽、舒适的家,让河水变清,通过激烈的讨论后,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要发明一种污水处理剂,让污水变清;有的说把垃圾回收做成我们能利用的东西等,最后还在幼儿园开设一个“废物回收”站。孩子们将家里的废旧电池、废纸、塑料袋、易拉罐等废物积极主动地分类投放到“废物回收”站里,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环保行为。

2、监督他人,让都自觉地从我做起

孩子们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还监督老师、家长,使人人都自觉地从我做起。在幼儿园要督促同伴;在家督促父母、长辈;在公共场所督促不文明的人做文明的事。例如孩子们在游乐园时,能主动将垃圾扔到垃圾箱里;郊游时不踩踏草坪……。孩子们的行动感染了周围的人。

四、以点带面,让幼儿的环保行为变成大家的榜样,把幼儿园的环保教育推向全社会。

保护环境的教育虽然很重要,但这只是一个点,废物回收活动更是保护环境的一个小点,但这一个点,渗透到幼儿的心灵中,对孩子自己,对孩子的家,对社区,乃至对全社会,都象是一股清泉,“润物细无声”。让我们的国家更昌盛,我们的社会更具生命力!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行为将决定将来我国环境的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进程。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把环保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幼儿身上是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的。我们应立足于未来,扎扎实实做到以园为本,大力开展环保研究和环保课程的开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方法,对我们的小朋友及其周围的人群发挥辐射作用,让更多的人、组织纳入环保教育的阵营,让更多的孩子从环保教育中受益,以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以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

上一篇:外语教学中学习动机和兴趣与学习者自主性的关... 下一篇:中国人本思想历史演进及其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