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现象与地理原理的辨析

时间:2022-02-28 04:09:06

生活现象与地理原理的辨析

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一些习惯说法,如“水平如镜”“太阳升起来了”等,似乎都无可厚非。但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去看,有些说法却不一定站得住脚。笔者从众多可辩证的自然现象中抽取五种,作一简单的论析,以求方家之雅见。

辩证之一:水面是平的

在生活中,小范围的水面看上去确实是平的。如一口塘,一个水库,看上去水面是平的,但水面范围一扩大,水面就不是平的了。例如,大洋的表面(水面)就是球面凸起的。这是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水体被地心引力吸附于地球表面,而地心引力具有均势效应,所以面积广大的大洋表面就以相对平面呈球面隆起。例如,从卫星拍的照片上看或从地球仪上看,海洋的表面就是一大块球面,是凸起的。人站在大海边看日出或看轮船由远驶来,仿佛它们是从水里钻出来一样,就因为大范围的水面凸起呈球面状,而人的视线不能弯曲。而当太阳或轮船在凸面的那一边披挡住时,我们看不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范围的水面也不是绝对平的,也会有一点点的凸起,只不过水面太小而地球太大,这个凸起率小到无法计算而可以忽略的程度而已。

辩证之二: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地球上绝大多数地方都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但在南、北极点上,方向有些特殊。南极点的四周都是北方,北极点的四周都是南方;站在极点上,没有东、西方向之分。极点四周附近地区东、西概念比较模糊,东、西方向只能是极点除外的两个地点相对而言。假设极点是一个很小的点,以北极点为圆心,以10米为半径画一个纬线圈。A坐在北极点上,B在这条纬线圈上沿逆时针方向奔跑,C沿同样的路线和方向追赶B,那么B和C跑到任何位置,都在A的南方;只要B和C没有拉开到大于半圈的距离,那么B无论跑到什么位置都在C的正东方。

辩证之三:地球任何地方每天都有昼夜更替

南、北极及其附近地区会有极昼、极夜现象,不一定每天都有昼夜变化。而离极点的距离远近不同,极昼和极夜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就北半球而言,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后,北极点出现极昼,随后,极昼范围向极点四周地区慢慢扩大。到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极昼扩大到最大范围——北极圈。极圈的极昼只有这一天。过了这一天,极昼范围又向其中心点——北极点慢慢缩小。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极昼范围缩小到最小的程度——只有一个点,即北极点。过了秋分日,随着太阳直射点越过赤道进入南半球,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并且极夜的范围慢慢地扩大。到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北极附近的极夜扩大到最大的范围——北极圈。北极圈上的极夜也只有这一天,过了这一天,极夜范围又向中心点——北极点慢慢缩小。到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极夜的范围缩小成一个点,即北极点。如此循环,周而复始。由此可见:①北(南)极圈及其以内的地区有极昼、极夜的现象,但极圈上的极昼、极夜只有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和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各一天,而北(南)极点上,极昼和极夜各有半年。从极圈上的一天到极点上的半年,极昼、极夜的时间,随着离极点的距离的缩短而逐渐加长。②春分日(3月11日前后)是北极点由极夜转为极昼的分界点;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是北极点由极昼转为极夜的分界点。春分日和秋分日这两天,北(南)极点处于晨昏圈上,太阳终日位于地平线上,作水平“移动”。

辩证之四:大阳升起来了

这是一个日常口语,本来无可厚非,但以科学的观点来看,这句话是错的,因为太阳是恒星,是相对静止的。太阳之所以“升起来”,实际上是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上的某一主体观察者(人)随着地球的自转,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在不断变化,观察太阳的视角也在不断地变化。当地球自转使面向东方的观察者与太阳之间的视角大于0度时,太阳就出现在观察者所看到的地平线以上,这时太阳就“升起来”了。而此时相对于地球的受光面来说,观察主体是从侧面斜着看太阳(升起)的。再过几个小时,当地球自转使观察主于地球受光面的相对正中部,再面向太阳时,太阳就出现在观察者头顶或正前上方,这时就到了中午。

辩证之五:朝南的房屋就向阳

由于太阳直射点只能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所以,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永远达不到90度,太阳光线永远有不同程度的倾斜。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太阳光线从南向北斜射,房屋座北朝南向阳,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是这种情况;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太阳光线从北向南斜射,房屋座南朝北向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房屋向南还是向北关系不大,但在赤道以北至北回归线之间,朝南的房屋向阳的时间较长;赤道以南至南回归线之间,朝北的房屋向阳的时间较长。

可以说的还很多。以上这些都是各位地理老师所熟知而又微不足道的小事,本来不必小题大做。但我觉得把这些平凡细小的现象和规律讲透彻了,对学生形成完整的地球空间概念,从宏观上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地球的特点、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是很有必要且大有裨益的。

(作者单位 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

上一篇:从细节入手 坚持不懈抓好教师练功 下一篇:浅谈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