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的判定

时间:2022-02-27 07:38:03

浅析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的判定

解分数应用题时,单位“1”的判定至关重要,很多学生常常由于对单位“1”判定不清,导致解题错误。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将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的判定方法进行了总结,供大家借鉴。

一、从常见的表达方式角度判定

1.定倍句式。通常句式是:谁是(占、相当于)谁的几分之几(或几倍)。这种句式中的单位“1”就是“的”字前面的“谁”。常见连词有“是、占、相当于”等。例如,今年的产量是去年的120%,单位“1”就是“去年的产量”。

2.比较句式。通常句式是: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这里被比较的数量“乙”就是单位“1”。例如,苹果树的棵树比梨树的棵树多1/3,单位“1”就是“梨树的棵树”。

3.省略句式。这类句式为了叙述方便和节省篇幅,在文字表达中往往省略了单位“1”。因此,这类句式比较难理解,在解题时应根据题意补上被省略的单位“1”。例如,五年级二班女生占2/5,要找出单位“1”,就先得补充完句子“五年级二班女生占五年级二班全班人数的2/5,这里单位“1”就是“五年级二班全班人数”。

二、从理解题意的角度看

1.把“谁”平均分,“谁”就是单位“1”的量

如“一根5米长的木料截去1/2”,通过题意知道是把这根木料平均分成2份,截取其中的一份,那么就把“5米”这个量看做单位“1”。

又如,“男生人数的1/4相当于女生人数”,把男生人数平均分作4份,则男生人数为单位“1”的量。“梨树的1/3是桃树”,把梨树棵数平均分做3份,其中的一份相当于桃树,把“梨树”平均分,则“梨树棵数”为单位“1”。

2.和“谁”比,“谁”就是单位“1”的量

这种类型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题目里有典型特征的“比”字,“比”后面的量,即为单位“1”的量。如“数学兴趣小组的人数比音乐兴趣小组的人数多1/3”,“音乐兴趣小组的人数”为单位“1”。无明显标志的,如“现在降价1/9,”通过分析得出“现价比原价降低1/9,”所以“原价”为单位“1”。

另一种是题目中没有“比”字,但是题目中的两个数量也可以看作两数的比较关系,如:“占”“是”“相当于”后面的量即为单位“1”。例如,“乙数是甲数的1/3”,“甲数”是单位“1”。又如,“去年的产量相当于今年的3/7”,即去年的产量同今年的产量比,“今年的产量”是单位“1”。“小兰身高占爸爸身高的2/5”,“爸爸的身高”为单位“1”。

需要注意的是:单位“1”与分率是紧紧相连的。如“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全班人数的1/4”,这里就不能把“比”字后面的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了,真正的单位“1”是与分率相连的“全班人数”。所以,和“谁”比的相应分率以及带指向性特征的词组成了一个严密的结构:比较量比(是、占、相当于)被比较量多(少)的分率。

3.总数与部分数,总数一般是单位“1”

在同一整体中,部分数与总数作比较关系,部分数作比较量,总数作标准量,那么总数一般是单位“1”。例如,“一堆煤有300吨,第一周用去1/5,第二周用去2/5,两周各用去多少吨?”第一周和第二周用去煤的吨数是部分数,300吨煤是总数,因此,“300吨煤”是单位“1”。

4.用“补全法”确定单位“1”

所谓“补全法”即把含有分率的句子补充完整,从而清楚地找出单位“1”。如“食堂有2/5千克大米,吃了1/2,剩下多少千克?”含有分率的关系句“吃了1/2”其实是省略句,如把它补充完整,即“吃了这桶米的1/2”,就很容易看出单位“1”是“这桶米 ”。又如,“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1/10”。把它补充完整即:“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了1/10”,所以“水的体积”是单位“1”。再如,“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1/12”,即:“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减少1/12”。“冰的体积”是单位“1”。

5.用“靠近法”确定单位“1”

所谓“靠近法”,简单的说就是把分数前面靠的最近的那个量看作单位“1”。如“一个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有28千克,占体重的4/5。这个儿童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此题中分数4/5的前面有儿童体内所含水分和体重两个量,但是与分数4/5靠的最近的量是体重,故应把“体重”看作单位“1”。

三、从分数的意义的角度看

1.找不变量,确定单位“1”

有一些分数应用题,虽然有“是、比、占、相当于”这样的字眼,但如果以这些字眼以后的量为单位“1”,那么解起应用题来就困难了,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找一下不变量,以这个不变量为单位“1”,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找总数,确定单位“1”

有一些分数应用题,题中没有“是、比、占、相当于”这样的字眼,在这时,就要看一看题中的哪一个量表示总数,就以哪一个量为单位“1”。

3.到题中“是”字或“相当于”或“占”字后面找

如女生人数是(占或相当于)男生人数的80%(4/5),要把男生人数看做单位“1”的量。

4.如找不到上述这几种情况,就去找“谁的”百分之几

如一项工程,完成了25%,可这样思考:完成谁的25%呢,哦,是完成这项工程的25%,所以要把“这项工程的量”看做单位“1”的量。或去找“和谁”比的,如原价100元,现价75元,少买 %?要思考:比谁少卖?(比原价少卖),要把原价看做单位“1”的量。

上一篇:浅议物理课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下一篇:论如何有效地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