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益管理推行的“潜在效应”

时间:2022-02-27 12:03:39

浅谈精益管理推行的“潜在效应”

[摘 要] 本文围绕精益管理“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中“人”的促进作用,从个人能力提升、创建奖惩机制、发展团队、营造精益管理氛围4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精益管理推行的“潜在效应”,提出的精益管理理念对企业内部推行精益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精益管理;潜在效应;人才培养;全员精益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17. 048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17- 0091- 01

随着人力及社会资源的紧缺,企业经营成本日益增加,推行精益管理,引入精益生产方式成为各大企业努力发展的方向。精益生产方式是20世纪中期由日本丰田公司首先创立的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它的特点是通过不断实施的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改善,来消除生产中存在的浪费,目的是通过消除浪费实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1 传统观念转变,个人能力提升

随着精益管理在企业的不断应用,极大地调动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传统的改善观念也逐步转变为精益改善理念,企业任何成员都可以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不良状况说出来供大家分析,将自己的建议提出来供大家一起探讨。在分析和探讨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精益管理工具的不断使用,个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步提升,精益管理人才就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就个人而言,作为一名普通航空安全管理人员,在推行精益管理过程中也受益匪浅。首先,在思想上对精益管理的理解和认识更为深刻。其次,工作思路和角度也得到了拓展,不再仅仅关注某一工作环节,更多的是对工作流程的整体把控。例如,由于人员驻外、出差、学习等原因,有些部门的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签名情况一直是监控的难点,经常需要电话询问核实,耗费了时间和精力,且效果不理想,容易出现监控盲点,为此,我们对整个工作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制定了《安全学习教育人员动态监控表》,各部门每月通过动态监控表对本部门人员的安全教育学习情况进行定期反馈,这样就实现了对所有部门人员的学习情况实施有效的动态监控,监控效果显著提升,监控流程更加规范。

2 完善奖励机制,为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有道是,重奖之下必有勇夫。要实现全员参与精益管理,单靠精益思想的传递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级单位制定和完善相关奖励机制,采取配套的激励措施,以更好地激发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完善奖励机制与人才培养,二者相辅相成,随着奖惩机制不断完善,势必会有更多的人“闻风而来”,积极参与其中,为企业健康发展拓宽道路,为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例如,随着精益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适时出台了激励办法,制定了《精益项目改善奖励细则》,通过《即时改善推行办法》对即时改善项目的评审和奖励进行了细化。通过这些奖励机制的建立,完善了我们的奖惩制度,点燃了员工参与精益改善的热情,让大家看见了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契机,一种途径。

3 通过精益管理,打造“精兵团队”

个人再完美,也只是一滴水,而团队是大海,一滴水要想不干涸,唯一的办法就是融入大海。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有着强烈团队精神的团队,其成绩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乘法。

任何事情的成功,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精益管理更是如此,它的推行需要的是一个团队,一个团结合作、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的团队。但在精益管理推行的初期,这个团队尚处于磨合期,各方面的配合协调还不够顺畅,随着精益管理推行的不断深入,团队内成员的个人能力将逐步提升,成员间的配合也更加默契,团队的战斗力明显增强,这样就建立了一支可以打硬仗的“精兵团队”,精益管理的推行也将“势不可挡”。

4 营造氛围,从“要我精益”到“我要精益”

精益管理的推动过程,其实就是精益思想在企业内部传递的过程。精益管理方式能否在企业扎根生长,完全取决于企业能否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并被员工接受。

随着精益思想和理念不断贯穿于企业的所有过程和环节,进而形成一种文化,一种正能量,它的存在大大提升精益管理推行的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人”的作用,变“要我精益”为“我要精益” ,最终实现“全员精益”。

5 结 语

当今社会,企业经营成本日益增加,如何控制成本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推进精益管理无疑是一个极为有效的途径。众所周知,精益改善效果是考核精益管理工作的重要标尺,但是否是唯一标尺呢?我个人认为不是,精益管理推行的“潜在效应”同样值得我们认真思考。“钓胜于鱼”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其深层含义就是: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在精益管理推行过程中,“潜在效应”与“精益改善效果” 两者同等重要,可以说是“钓等于鱼”。

所谓“潜在效应”究竟是什么呢?那就是对“人”的促进作用。在精益管理中,“人、机、料、法、环”这几个环节都是精益管理实施的要点,其中,“人”是最难把握的环节,但同时人才培养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只有培养出一批理解精益精髓、接受精益理念、掌握各种精益方法的管理骨干,才能使精益管理逐步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名普通员工,“全员精益”的目标才可能最终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马智宏,王治华. 精益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远洋航务,2006(6).

[2]印海波. H公司精益生产环境下的领导风格与文化协同之研究[D].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2011.

[3]张洪伟. 国企共青团事务导入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探索研究[D]. 东营:中国石油大学,2008.

上一篇:手机绑架了我们,还是在为我们松绑? 下一篇:“营改增”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