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媒体预设的有效性

时间:2022-02-27 02:17:09

谈语文教学中媒体预设的有效性

有人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然成为新课改的重要环节。那么,在具体的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从哪儿切入,才能使教学更有效呢?

一、媒体教学与认识事物相结合

在设计教学时,要尽可能地创设平台,使媒体教学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让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形象更具体、多层次。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第7课《秋姑娘的信》。刚催促完小松鼠,秋姑娘只看到了一棵棵小树苗,这几棵小树苗长得怎么样?如果到了冬天会怎么样啊?秋姑娘赶忙又写了一封信。出示:给山村孩子的信,第5自然段,指名读。提问: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媒体出示:已裹上冬衣的小树苗)小树苗的冬衣是什么?生:稻草和绳子。怎样给小树裹上“冬衣”呢?指名说,师小结:看,女孩子先用稻草围在小树的周围,男孩子再用绳子一圈一圈地捆起来,这就是给小树裹上“冬衣”。板书:裹上“冬衣”。齐读。虽说低年级的课本浅显易懂,但是想真正让孩子学得有兴趣、学得扎实,不通过媒体并不容易。就像这一小段中的“冬衣”、“裹上冬衣”一样,通过课件出示后再认识理解,印象就深刻多了,很难遗忘。

二、媒体教学与游戏相结合

低年级学生喜欢动中学,学中动。将游戏与媒体教学结合起来,便能在玩中学到更多知识。如在一年级上册拼音总复习时,我将a、o、e、i、u、ü、ai、ei、ui、ao、ou、iu、ie、üe、er、an、en、in、un、ün、ang、eng、ing、ong写在红红的苹果图片上,挂在一棵大大的绿绿的苹果树图片上,树下是单韵母、复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四个黄黄的大箩筐图片,创设一个让学生“摘苹果”的游戏情境,提出要求,把自己认识的苹果摘进对应的箩筐。小朋友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学习特别积极。这样有效的游戏不仅能增强拼音的趣味性,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学得轻松,对于韵母的区分印象深刻。

三、媒体教学与情景模拟再现相结合

从富有情趣的场景入手,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7课《秋姑娘的信》时,在讲到秋姑娘给大雁的信时,我用媒体出示第2自然段给大雁的信,指名读后问:秋姑娘为什么要大雁它们一路上多加小心?随后媒体播放大雁南飞的视频。学生津津有味地看完后,交流刚才的问题。学生个个积极发言,我做如下句式小结:大雁南去的路很远很远,一路上它们要飞过――一座座高高的山,飞过――一望无边的大海,飞过――一片片茂密的森林,还会遇到――猎人的捕杀,遇到――暴风雨、雷电的袭击,遇到――老鹰的攻击,飞机挡住了去路……真是危险多多,困难重重啊。秋姑娘心里怎么样啊?(担心。)所以要写信给大雁路上――板书:多加小心。你能带着担心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封信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大雁收到信,心里会怎么想呢?(感激、感谢、开心。)瞧,它们记着秋姑娘的话,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排的队多么整齐。小朋友,你们相信他们一定能到达温暖的南方安全过冬吗?(相信。)优美的画面诠释了文字的意思,这样的媒体教学设计,使学生进入生动的情境,体会感情,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进而读出感情,感悟文字的美,使美的语言和朋友间真挚的关怀留在学生的心田,整个过程水到渠成。

四、媒体教学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言语实践。如教学一年级上册《冰花》。

这些冰花中,你最喜欢哪种样子的?

学生自由汇报:

(1)我喜欢像“宽大的树叶那样的冰花”。

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两片叶子(媒体出示:芭蕉树叶,柳叶。)

师:你觉得芭蕉叶跟柳叶比较起来怎样?(很大很宽。)

对!这就叫宽大的树叶。

有的冰花的模样就很像这样宽大的树叶。

瞧!老师把这样的冰花送给你们!

师:喜欢吗?喜欢你能读好吗?学生练习感情朗读。

(2)我喜欢像“柔嫩的小草那样的冰花”。

师:还有的冰花像什么样的小草?(柔嫩的小草。)

师(媒体出示:小草图):那么这样的小草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软软的,细细的嫩嫩的,还可以在草地上睡大觉呢。)

师:像小草一样的冰花老师也拍了下来!看!

出示句子:这样的冰花谁喜欢?指名感情朗读。

(3)我喜欢像“丰满的牡丹那样的冰花”。

牡丹,小朋友看见过吗?想看吗?

这就是一朵牡丹花,开得怎么样?(很漂亮,开得很大……)

师:你们看她这么大的花瓣,一层层,一片片。花瓣开得又多又密,开得非常旺盛,所以说它是丰满的牡丹!

出示图:瞧,这冰花多像――丰满的牡丹呀!

谁喜欢上这冰花了?你读读这一句。

是啊!在小童眼里,冰花的形状可真多,(出示引读)冰花像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 。

那么小童家的玻璃窗上还会印出什么样子的冰花呢?现在就请你们睁大眼睛,仔细地看,大胆地想象吧!(媒体出示:冰花)学生想象说话训练:冰花像( )。

小结:冰花真是各式各样、老师送大家一个词,真是――千姿百态。

用“冰花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小手如林,那一张张兴奋陶醉的小脸让人忍俊不禁,相信此时,语文学习在学生们心中不再枯燥,不再乏味。在想象、思维、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们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促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大自然中学习语文,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虽然媒体教学形象、直观、方便,能够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视听感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媒体教学应该根植于文本,立足文本,从文本出发,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文本的魅力得以彰显,从而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上一篇:课堂教学中对知识生成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让“动态生成”为高中语文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