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时间:2022-02-26 12:20:57

云南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摘 要:云南是中药材资源大省,有着明显的资源比较优势和特色产业建设条件,近些年,在政府的相关政策扶持下,云南中药产业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已经逐步成为云南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通过对云南中药产业与其他省份的比较分析,发现云南中药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提高云南中药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中药产业;产业竞争力;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013-02

1 云南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部,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材之乡”之誉。据全国和云南省中药资源普查统计,云南有中药资源6559种,其中药用植物6157种,药用矿物372种,药用动物30种。云南药用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国内其它省(区)难以比较的优势。近年来,云南的中药产业依托其丰富的天然中药资源,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取得了稳步的发展。2004年至2008年,云南中药产业(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企业)的工业总产值、资产总额、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都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2008年云南中药产业工业总产值62.17亿元,同比增长26.11%;资产总额86.96亿元,同比增长17.58%;产品销售收入45.4亿元,同比增长32.59%;利润总额达到5.77亿元,同比增长15.51%。快速稳定的发展使云南中药产业的竞争力得到了提升,2008年云南61家中药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全国排名第15位,资产总额第9位,产品销售收入第18位,利润总额第14位,产业整体竞争力处于全国的中等水平。伴随着稳步的发展,云南中药产业势必会逐步缩小与山东、四川、广东、吉林等中药强省的差距,当然,云南中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要想提高其竞争力水平,就必须先解决这些问题。

2 云南中药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2.1 中药产业工业经济指标区域间比较

云南中药产业整体水平在全国处于中等地位,与山东、四川、广东、吉林等中药强省相比有较大差距。据200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云南中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排在全国15名左右。

表1 2008年全国主要地区中药产业经济指标与云南比较

累计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千元)排名累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排名累计资产总额(千元)排名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千元)排名去年本月止累计利润总额(千元)排名

全国218,720,436.0023.00229,968,262.00174,908,555.0016,461,892.00

吉林24,420,036.00129.20627,196,175.00117,148,664.0012,137,589.001

山东20,661,123.00227.90716,182,480.00316,823,139.0021,918,923.002

四川18,378,921.00337.80416,099,641.00414,460,200.0031,294,961.003

广东14,793,315.0057.402517,423,586.00211,918,660.0051,098,767.005

云南6,217,091.001526.1198,696,566.0094,537,987.0018577,551.0014

注:数据选取除海南、台湾、香港和澳门以外的30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

由表1中的排名可以看出,吉林省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位列全国第一位,山东、四川和广东紧随其后,云南与这四个省相比,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有很大差距。2008年云南的中药产业整体规模(资产总额)进入了全国前十名,但是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都处在15名左右,另外,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的速度较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了26.11%,这说明云南中药产业的发展速度较快。

云南中药产业与西部其他地区相比没有明显优势,主要经济指标落后于四川、贵州、广西和重庆。

表2 2008年西部主要地区中药产业经济指标比较

累计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千元)排名累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排名累计资产总额(千元)排名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千元)排名去年本月止累计利润总额(千元)排名

云南6,217,091.00526.1138,696,566.0044,537,987.005577,551.005

四川18,378,921.00137.80216,099,641.00114,460,200.0011,294,961.001

贵州10,860,549.00211.2399,159,708.0036,817,852.02714,462.002

广西8,379,330.00315.7577,881,439.0056,185,768.003611,563.003

重庆6,468,368.00444.60111,579,345.0025,044,218.004183,186.004

陕西5,983,700.00616.6066,044,987.0063,857,076.006182,007.007

注:表2中的各项排名为该地区在西部地区的排名。

由于甘肃、青海、新疆等其他西部省份中药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只用四川、贵州、广西、重庆和陕西的数据与云南比较。由表2中的数据排名可以看出,四川的中药产业在所选的重要经济指标上在西部地区综合排名第一,云南在指标上落后于重庆,以及相邻省份贵州和广西,而陕西的各项指标均在第六名左右。四川的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都是云南的三倍,即产业规模和销售能力远大于云南省,同时,四川省的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比云南多10%,说明,四川中药产业保持了很高的发展速度。虽然,云南与贵州和广西在产业规模和销售能力上有些差距,但是差距不大,另外,云南的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速度高于贵州和广西,如果继续这种发展势头,云南中药产业规模和销售水平将会超过这两个省份。综合以上数据和分析,四川中药产业的竞争力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和陕西实力相近,其他地区相对落后。

借鉴陈红儿、陈刚(2001)的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从中选取5个重要评价指数,对云南、四川、贵州、广西、重庆、陕西,六个西部省市进行比较分析。

表3 2008年西部主要地区中药产业竞争力指标比较

产业投入产业产出产业市场绩效

产业人均装备率指数产业平均规模指数产业资金利税率指数产业市场占有率产业相对专业化系数

云南1.880.861.212.59%2.79

四川0.841.011.548.72%2.79

重庆2.411.940.572.88%2.56

贵州1.110.981.223.89%8.14

广西1.040.691.183.54%3.26

陕西0.810.630.842.21%1.86

注:表中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计算得出

产业投入方面。产业人均装备率指数=区域产业人均资本投入/全国相应产业人均资本投入。其中,产业资本投入用产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与流动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之和表示。该指数主要是反映产业资本投入规模的一个重要指标。云南省的产业人均装备率指数相对较高,为1.88,说明云南中药产业资本投入规模较高;产业平均规模指数=区域产业之企业平均规模/全国相应产业之企业平均规模。其中,企业平均规模用产业单位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表示。区域产业规模经济对产业竞争力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产业平均规模的相对状况,是考察产业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方面。云南中药产业平均规模指数为0.86,小于1,即小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产业规模较小,单个指标显示其竞争力不强。综合两个指标来看,云南省相对于其他西部省份在产业投入方面并无优势,人均装备率指数高可能是因为从业人员数量不多的原因,指数中的两个重要数据产业资本投入数量和产业销售收入均低于四川、重庆和贵州,由此可见,云南中药产业整体规模较小,要想进一步发展,提升竞争力,必须加大产业投入。

产业产出方面。产业资金利税率指数=区域产业资金利税率/全国相应产业资金利税率。其中,产业资金利税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产业已实现的利润税金总额与同期产业资产(固定资产净值与流动资产之和)之比。产业资金利税率指数越大,表明区域产业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资金运用效益越高。云南中药产业的资金利税率指数为1.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其产业资金运用效益较高,资金投入的效果比较好。与所选西部其他省市相比,低于四川省,与贵州和广西相当。云南中药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途径提高中药产品附加值,使投入的资金产生更高的价值,进而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产业市场绩效方面。产业相对专业化系数=区域产业产值占该区域工业总产值比重/全国相应产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该系数反映了区域产业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化程度。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西部六省市的专业化程度都大于1,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表明这几个区域的产品自给有余,属于区域专业化输出部门。当然,西部地区由于人口、经济等问题,市场容量较小,在生产能力扩大的情况下,很容易满足自身需要,因此,专业化系数比广东(0.53)、山东(1.21)这些竞争力强的省份还高。

2.2 云南中药产业资源能力分析

我国行政所属6大区中,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拥有的中药资源种类明显多于华北、东北和西北3个北方地区,其中西南是我国中药资源种类最丰富的地区,约占全国总数的50-60%。表5中将这几个省份的药用资源数据进行了比较。数据显示,云南省拥有中药资源6559种,天然药物资源居全国首位,其药用资源种数和药用植物种数都占全国的50%以上,远高于其他西部地区省份,另外,广西、四川和贵州在种类数量上相当,在具体种类上因地域和气候的差别有所不同,各有特色。

表5 西部地区部分省份药用资源蕴藏量

省份药用资源种数占全国种数百分比药用植物种数占全国种数百分比

全国12807100.00%11146100.00%

云南655951.20%615755.20%

广西435433.90%396235.50%

四川435433.90%396235.50%

贵州429433.50%390735.10%

200415.60%146013.10%

注:数据来源于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资源优势是云南中药产业的比较优势,其中,文山三七产量占全国三七总产量的98%;灯盏花产量占全国总量95%;南药砂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0%以上;石斛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天麻、虫草、当归、云茯苓等大宗出口药材,出口量占总产量的30%,这些特色优势药材资源都是云南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在国家科技部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省通过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标准体系(GAP),推广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应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生物技术,提高了中药材质量和产量。同时加强了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开展野生药材变家种、家养和代用品研究,促进了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2008年,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第二期建设开始启动实施,继续对三七、灯盏花、重楼、石斛等几十种重要中药材品种进行研究和示范,充分保护和发掘云南特色中药材资源。

2.3 云南中药产业创新及研发能力分析

中药产业的创新和研发能力主要体现在专利申请和通过数量上。截止到2007年11月,在中药产业的重大和关键技术领域,全国共有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约946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541件。云南省的专利申请量为39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26件。专利申请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占全国的4.1%和3.8%。这说明云南中药产业的发展有了一定数量的专利技术支撑。但同时也应看到,云南中药产业的专利申请量与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还不相适应。云南的植物占全国植物总量的一半还多,药用植物达6157种,另外还有1251种民族药,仅云南独有的药用资源就有1269多种,所以,相当一部分的资源并没有被有效开发和利用。另外,云南有26%的制药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尚无专利申请,有的企业虽有专利申请,但尚未把专利战略纳入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中,这也说明很多企业缺乏创

新理念和对专利申请的重视。

3 提升云南中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3.1 打造更多龙头企业

产业是由其产业链上相互关联的企业组成的,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归根结底由这些企业的竞争能力决定。企业规模小,必定导致个体竞争能力有限。而有限的能力,不可避免的会使竞争手段的选择较为初级与单一,也会使得一些企业为盈

利而采取不规范的竞争行为,最终导致产业整体竞争能力下降。广东省是传统的中药大省,拥有多达126家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制造企业,大、中型企业28家,占全部数量的22%,其中9家企业是上市公司。近年来,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广东省中药产业竞争力一直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同时,龙头企业的名牌产品也有助于提高广东中药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和消费者中的认知度。与广东相比,云南的中药企业只有61家,而且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大、中型企业只有6家,不到总数的10%,其中只有云南白药和昆明制药两家上市公司。所以,提升云南中药产业竞争力的措施之一就是在政府的重视和政策扶持下,打造更多的龙头企业,同时规范中小企业的成长,也可以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加快资源整合,形成产业内的资源合力,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单个企业的竞争能力,规范其竞争行为,从而使云南中药产业更具整体竞争力。

3.2 进一步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优势

不管是中成药,还是中药饮片,其药效的大小和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所用药材的质量,因此,保护和利用药材资源是中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保护药材资源是指对野生药材资源进行保护,开展野生药材变家种、家养和代用品研究,促进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合理利用药材资源是指在制订相应的中药材质量控制标准的基础上科学化、规范化种植、采集药材,提高药材的质量和药用效果,从而提高中药产品的附加值。在保护和合理利用中药资源的问题上,云南中药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包括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标准体系(GAP),成功建设了文山三七、昭通天麻、楚雄民族药地道药材、丽江薯蓣、西双版纳南药五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以及正在建设中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第二期等。

3.3 注重产品创新

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就是科研水平。云南中药产业要想提高行业地位,就必须加大科研投入,鼓励中药产品的创新,推进生产设备和技术的现代化。云南的中药产品创新要结合云南的资源优势,开发突出云南生物资源特色的新产品,要加大对特色资源三七系列、灯盏花系列、云南白药系列、青蒿素及蒿甲醚系列,以及民族药系列的研究和开发。另外,中药保健食品和药妆逐渐为广大消费者接受,云南中药产业应抓住机会,大力扶持中药保健食品和药妆的开发,为产业发展培养新的市场和增长点。

3.4 实施人才培育和引进战略

人才是中药产业持续发展的保证。云南是中药材资源大省,但是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云南中药产业的发展。云南中草药研究人员并不多,而且多数在中科院、医科院驻昆单位、云南大学、昆明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等单位。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缺乏人才观念,只注重生产和销售而忽视对新药的研发,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云南中药企业一方面要建立人才战略,加大对中药科研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一支素质高、专业配套、层次合理的中药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人才群体;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培育复合型人才,打造一支既懂科研,又懂经营的中高层管理团队。同时,政府也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一批国内外中药高科技创新人才到中药科研机构和骨干企业进行科研与开发。

参考文献

[1]陈红儿,陈刚.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和案例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2,(1):100-101.

[2]彭靖里,安华轩,刘建中,杨树坤.推进云药现代化与特色中药谷建设的技术创新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5,(6):21-22.

[3]金航,吴丽华,徐明.云南中药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云南农业科技,2005,(6):4-5.

[4]莫倩宁,陈丹镝,尹新玲.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9,(1):29-31.

[5]牛红军,杨官娥.我国中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药业,2009,18(12):2-3.

上一篇: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下一篇: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测度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