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强国:意义及要求

时间:2022-02-26 09:25:12

技能强国:意义及要求

近来,技能强国成为我国相关媒体及政策报告中的重要术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今年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的主题就是“弘扬工匠精神 打造技能强国”。那么,我国为什么建设技能强国?应怎样建设技能强国?要厘清这些问题,必须明确技能强国建设的深刻背景。

首先,技能已成为新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近年来,随着各国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用受教育年限来表征人力资本的方法已经不适应时展的要求,而“技能”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更有利于综合反映个体从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场所积累的人力资本总和(曹浩文,杜育红,2015)。这使技能作为新的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成为各国政府进行人力资本干预的新方向。如日前欧盟启动了新的技能行动,并把技能称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金钥匙。OECD在2012年的《技能政策的战略途径》的基础上,计划于今年6月底召开主题为“为了生产力、创新型和包容性”的部长级技能峰会,提出要促进各国政府开发有效、前瞻性、全政府路径(whole-of-government approaches)的技能战略。

其次,提升全体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目前,我国正处于以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为特征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而根据经济发展规律,从一般性劳动力到技能型劳动力的转型是产业机构升级对就业人口的客观要求(迟福林,2016)。其基本机制在于通过提升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增强生产过程的创新性,实现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业逐渐升级到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业,实现产业内涵、模式的根本升级。

第三,提升全体人口的技能水平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及建设人才强国的关键。《“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面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而根据我国人口变化趋势,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在人力资源数量方面的人口红利将逐步降低,要维持人口红利,必须依靠人力资本质量,也就是公民技能水平的提高。

综上,通过提升全体人口的技能水平建设技能强国不仅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和目标指向,更是世界教育和人力资本开发的基本趋势。这些广域的技能开发视角也为技能强国的推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从作为人力资本核心载体的角度来说,技能的内涵已经超越了仅指个体特定职业技能的范畴,如OECD相关研究认为,技能是指一系列知识、态度和能力的结合,其能够通过学习获得,可以使个体成功并持续地完成一系列活动或工作任务,且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得到加强和延伸。由此出发,技能强国的具体实施和推进要求我们在整体的教育观念、教育体系及人才使用机制上实现根本转型,即在教育观念上从应试导向转向学习者能力发展导向和终身学习导向,在教育体系上从不同类型教育尊卑有弱转向各级各类教育融会贯通、协同发展,在用人机制上从学历导向转向能力导向,建设能力本位的人才使用机制。

上一篇:弹力带训练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下肢打腿力量影... 下一篇:中英美澳信息技术课程定位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