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时间:2022-02-26 12:07:40

构建有效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数学高效课堂的实现有赖于教师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职能,为学生提供有效激趣,创设和谐环境,鼓励学生在生活化场景中自主探究,从而实现情感态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多方位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激趣;和谐课堂;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091-02

课堂是数学学习的主阵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积极构建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提供有效激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之母。学习有了积极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该如何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1.激发兴趣。在教学中应时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数学学习绝不是令人生厌抽象的、枯燥的运算和推理,而是一个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学习过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笔者在导入时问:“小朋友你们吃过月饼吗?”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块数。如果有两块月饼要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分几块?学生很快伸出一个手指。现在老师只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两人,请用手指的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块数。这时学生愣住了,不知该如何表示每人分到半块,接着笔者就进一步地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块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的需要,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自然乐于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对新知的认识和掌握自然也更有效。因此在课堂上,笔者常采用课前猜谜语、讲故事,课中做游戏等激趣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愿意主动参与、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2.增强体验。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只有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好玩”,才能形成喜欢数学的倾向,进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上应增强孩子们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孩子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促发孩子们的创造思维,使他们形成爱学、会学的良好状态。如在教学“2—5的分与合”时,一开始,笔者把巧克力拿在一只手上,问:老师的手上有多少粒巧克力?接着神秘地告诉孩子们:现在老师要把4粒巧克力藏在两只手里,请你来猜猜看老师每边手上各有几个巧克力?说着顺势把两只手放到背后。学生尽情地猜,笔者先都不予以确肯定,接着问:到底有多少种可能性呢?你会用花片来玩一玩、摆一摆、试一试吗?“猜一猜”“玩一玩”、“摆一摆”、“试一试”,这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探索出新的知识,在轻松愉悦的“玩”中兴致高涨,很快地掌握并理解了2—5的分与合。

二、创设和谐环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生的大脑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好胜心强,喜欢表扬,如果能为他们构建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心态,愉快地投入学习。再则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渴望受到尊重和信任,渴望在课堂上拥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情感交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爱心和宽容心,我们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学生才会“亲其师”,也才“信其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信任学生,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美,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给予耐心的启发、点拨,用亲切的话语鼓励他们,让学生拥有更多的信心,使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保持最活跃状态。例如,笔者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一开始笔者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倩的爷爷今年2月29日过第28个生日,你们猜小倩的爷爷今年多少岁?”有的同学从“一年过一个生日”的生活经验出发,顺口答:“28岁!”笔者就问了:“小华的爷爷28岁,那小华的爸爸今年该几岁?有28岁抱孙子的老爷爷吗?”学生们哈哈大笑,一想也是,哪有28岁抱孙子的老爷爷,岂不早了点儿。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怎么回事。就在学生充满疑问时,笔者说:“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学完了‘年、月、日’这节课同学们就明白了。”于是学生们带着这一悬念怀着迫切求知的心情和主动探索的热情投入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应努力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巧妙引领,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进而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享受探究带来的成功喜悦,使丰富多彩的个性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也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三、落实高效教学,拓展学生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策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我们应在众多的课堂教学策略中有选择地采用更符合学生发展的有效策略,保障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实现“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的发展目标。

1.教学情境生活化。课堂应多呈现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增加学生的实际体验,促进自主探究。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素材应来源于他们的现实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依据实际情况,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将情境图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境化,学生在动态的学习内容中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无所不在。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一课时,笔者利用课件设计了“猴王分桃”的故事: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4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吧。”小猴听了,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说:“好吧,给你4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4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这时,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同学们,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此时学生已融进了数学的乐园,个个跃跃欲试,但欲言却说不清道理,笔者趁势而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后概括出商不变的规律。这样就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拓展学生主动发展的时空。

2.学习空间自主化。在课堂上要留足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时空,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总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决不越俎代庖、奉送现成的结论。当然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决非是一帆风顺的,教师不但为学生提供宽松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还应适时地运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有效调控。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时,板书课题后,笔者问: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请大家动手试一试。接着笔者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实践材料,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结果,学生探索出很多转化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感知等积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笔者留足时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用随意一条高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不同图形,朝不同方向平移同样得到长方形。让学生经历、体验着类似于历史上创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整个过程。而后笔者又利用多媒体演示学生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这样,通过自主探索,每位同学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

上一篇:英语教学的有效课堂导入 下一篇:日语专业1、2年级精读课程教学法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