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气管导管设计与临床应用

时间:2022-02-25 08:42:59

新型气管导管设计与临床应用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急救手段之一,可改善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纠正患者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及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1]。目前常用的气管导管在临床使用结构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缺点和不足,使用中遇到吸氧、雾化、吸痰和注药时,都只能从一个管道口中进行;若需同时进行两项操作时,就会出现相互干扰,患者的呼吸会受到一定影响。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气管导管没有湿化、吸氧、雾化、吸痰和注药等装置,对于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又需要吸痰时,需将呼吸机导管拔出,对于痰液较多患者,这样如此反复,不仅给患者治疗效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对于脱离呼吸机又在短时间内不能拔管除气管导管,需气管切开长时间留置导管患者,常常需要气道湿化,人工常常采用湿润的纱布覆盖保持气道湿润性,降低痰液的黏性;湿纱布随着气流流通很快干燥,没时间界限,医护人员必须不定时的进行更换,这样不仅给医护人员带来了繁重工作量,有时不注意会增加患者肺部的感染机率。对于需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需要进行两项以上操作时,必须脱离呼吸机才能进行另一项操作,这样往往在操作时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危险。为此,笔者研制了一种新型气管导管,有效地解决了目前气管导管的湿化、吸氧、吸痰、雾化、治疗等相互矛盾问题,使用合理方便。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塑料导管; 一次性注射器; 塑料蓄水槽;可吸水过滤网(面纱布片或其他具有吸水性过滤网)。

1.2 制作方法

利用塑料导管制成Y式型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主导管,固定气囊、侧气管、气体密封件、接头、盖帽、过滤网。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导管和侧导管构成Y型状;在主导管末端开口设有一可拆卸湿滑器装置,湿滑器由盖帽、过滤网、湿滑水槽、注水管、止水夹或开关式阀门组成蘑菇状。盖帽由三层组成,内外层之间置有可吸水性过滤网,过滤网四周浸泡入水槽中;盖帽上面设有许多小呼吸孔,盖帽的底端设有一密闭型储水槽(容量约10 ml),水槽连接至盖帽组成一个整体;水槽设有一注水管,注水管的中间设有止水夹。主导管总长和内直径根据法制单位(F)制成长12~30 cm和内直径 D 2.5~9.0 mm;在主导管的末后端(距末端开口1.5~2 cm)设有一与主导管直径粗细相等侧导管(长0.5~1.5 cm)开口,两管之间成10°~15°的夹角,两个导管之间呈Y型;侧导管的尾端设有一外翻边内置式的盖;主导管前段距导管前端开口2~3 cm处设有一固定(可容纳气体3~5 ml)气囊。此设计适合于任何情况下气管导管内操作。实物如图1。

使用新型气管导管,不仅能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而且对于置管患者,在气道管理方面提出了全新的理念。注水管定时给水槽加水,过滤网在水槽的作用下始终保持湿润状态,保证了空气的湿度;同时过滤网使气道处于相对完整生理解剖位,保持了局部的清洁,减少反复湿化气道所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同时减少了患者肺部感染机率。主侧导管之间夹角为10°~15°,有利于操作方便性;导管本体的后末端增加了另一通道,是为了不影响呼吸通道而设置的治疗通道,便于吸氧、雾化、吸痰、治疗等,同时可以主侧导管开口互换应用,侧导管尾端设有一外翻边内置式的端盖,不仅仅是封口,还防止了端盖的吸入和推出的作用,同时对于使用呼吸机患者减少患者气道死腔作用;实用新型气管导管结构合理,能够对患者尤其呼吸道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治疗和管理。

2 讨论

急危重症患者需进行气管切开或气管内插管后,都必须留置气管导管,由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都使气道由一种相对密闭解剖位变成了一个开放的状态;从而使呼吸道失去了原有的自我保护状态。对于接受气管切开或气管内插管的患者,给氧、吸痰、气道湿化是治疗和护理重要环节。现在临床上所用的气管导管因没有设置专用的湿化装置、专用的治疗操作通道,从而导致了气道湿化的中断和不足,气道的污染、给氧不充分甚至中断、雾化吸入不足,带呼吸机患者不能戴机吸痰,以至于迫使中断呼吸机使用;不仅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工作麻烦,而且对患者的治疗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患。新型气管导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诸多问题。

设计专用湿化器能够均匀持续的湿化,与谈菊萍等[1]报道的气道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现状大致相同。由于有过滤网的存在不仅能使呼吸道持续保持湿化状态,同时可以在储水槽里添加相关的药物,通过过滤网,有效地堵防有害细菌对呼吸道的入侵,同时对呼吸道疾病也有预防作用。而且是使开放的呼吸气道能处于相对解剖生理状态,从而减少了有害物质对呼吸道的侵入,降低肺部的感染率。

设计侧通道,满足了气管切开和气管内插管患者长时间带管需要吸氧、雾化、吸痰等气道护理的需要,与陈水清和江洪[2] 报道的多功能气管导管的设计与临床应用相同。克服了目前临床所使用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在经气道给药或吸痰时需停用呼吸机的缺陷,在使用过程中,吸痰、雾化、给药、呼吸可同步进行。它克服了带管治疗的不充分性,同时减少了医护人员监护繁重的工作量。侧导管还可以和主导管互换应用,灵活、方便。

该设备可用于各科室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提高了疗效;有利于抢救危重病患者的宝贵生命。特别适应急症急救科、麻醉科、呼吸科、神经外科等,尤其适合气管切开或长时间留置气管导管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谈菊萍,刘惠,胡瑞萍,等. 湿化器罩的研制与应用[J].护理研究,2008,23(9):76—77.

[2]陈水清,江洪. 多功能气管导管的设计与临床应用[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4,18(3): 238.

(收稿日期:2012—05—20)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2.09.032

作者单位:442000 湖北省十堰,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神经外科(程龙海、鲁军体、张力、罗杰),检验科(陈玲);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妇产科(黄艳)

通信作者:罗杰,Email: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年9月第21卷第9期Chin J Emerg Med,September 2012,Vol.21,No.9

P1047—1049

上一篇:我国网络著作权的法律保护及完善 下一篇:“三Lee”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三立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