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的有效运用

时间:2022-02-25 02:39:13

近年来,微课在我国教育行业掀起了一股热潮,“微课”逐渐从一个陌生的词汇变得越来越为大众所熟悉。但对于微课的起源仍然众说纷纭,其中有资料显示,微课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所提出的,而在我国,微课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2月底。但不管怎样,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和手段在不同学科中被广泛运用,如何在中职德育课中有效运用微课呢?对此,笔者结合自身在中职德育课中对微课有效运用的探索,从三方面展开论述。

一、理清微课定义是前提

尽管微课在不同学科教学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但不同的网站和期刊关于“微课”的理解和展示的样例各不相同,甚至相差甚远。那究竟什么是微课?上海师范大学黎家厚教授认为,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而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结合两种观点,不难发现“微课”实际是一种以具体知识点为主要内容,以解决教学过程中重、难点为主要目的的微小教学视频。其主要对象是学生,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左右,根据华南师范大学汪晓东教授的介绍,微课具有短、小、精、悍四个特点,它既不等同于课堂教学实录的精彩视频切片,也不是辅助教师讲课的多媒体课件,更不是以50分钟~1小时为单位的传统国家网络精品课程。只有在理清了微课相关定义的前提下,我们才有可能正确、有效地加以运用,因此,在中职德育课中要有效运用微课进行教学,理清微课定义是必要前提。

二、明确微课作用是基础

微课把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融合在一起,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学信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刺激学生的视觉体验,具有一定教学优势,尤其对于理科类和

操作类的学科而言,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反复观看推演和操作步骤,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而在中职德育课中,要想有效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必须明确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一)微课能有效构建与学习内容相互交流的情境

中职德育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和运用目标。根据中职德育课的三维目标要求,德育课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知识传授上,而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把知识内化,在思想上产生认同,行为上进行落实。在传统的中职德育课中,大多数教师往往通过案例来创设情境,通过简单的文字说明和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当中进行思考、讨论,这种依赖于简单的文字说明和图片所创设的情境,对于学生的情感触动是有限的。

微课以其直观生动的视频形式,把声音、图片、音乐融合在一起,并在视频中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实现了“看”和“想”的统一,有效地构建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交流情境,更有利于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当中的情感态度目标,引发学生共鸣。

(二)微课能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兴趣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和手段,对于中职生具有一定吸引力。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中职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强,他们更喜欢形式多样的新鲜事物,而微课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能为传统教学形式注入新的活动,增添新的光彩,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能有效提高学生兴趣。据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尤其对中职生而言,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纯理论的讲授式教学,因此,近两年来,中职德育课不断进行活动教学的探索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微课的产生和运用,更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提高学生兴趣,如果运用得当,则成为活动教学中的一把利剑。

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的有效运用

(三) 微课能充实教学内容,节省教学时间

中职德育课课时有限,而有些章节内容较多,如《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七课、十一课和十二课内容相对较多,如果根据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上的学习目标,要一一达成,两节课的时间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有的放矢。同时,在与我校其他教师交流过程中发现《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课程教学也偶尔会存在这种问题,如果在内容无法删减,而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微课则可以帮助教师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在教学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微课也可以作为对教学内容的充实,为教师们预留更多的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三、提高微课的实效性是关键

中职德育课中运用微课,不能仅仅为了运用而运用,更不能一味追求形式的丰富和技术的创新,而应立足于提高实效性的考虑。

(一) 明确运用微课的目的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提高微课的实效性,首先要解决“为什么做微课?”“做微课为什么?”这两个问题。 只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在中职德育课中运用微课才能更有针对性。

比如在《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一课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而对于宪法的相关知识距离学生实际生活又比较远,学生对宪法比较陌生。考虑到了解公民与宪法的关系是理解宪法根本大法地位的基础,更是守法的前提。为了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宪法的重要性以及宪法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则可以在“保障人权,国家职责”这个知识点上运用微课,让学生在课前观看,为课堂授课做好充分准备。

(二) 突出重点、难点、易错点

提高微课实效性要突出重点、难点或易错点。微课既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又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根据它的特点和教学重点来确定内容。同时,凭借微课资源共享的优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如果运用微课来解决教学内容中无关重要的知识点或简单易懂的知识点,无疑不具备实效性,甚至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提高微课实效性必须要突出重点、难点或易错点。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例,“做好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是第四单元第2课第一目的内容,此知识点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跨入职校不久的学生对“职业人”缺乏认识,认为社会、职业离自己比较远,在学习上会产生距离感。另外由于学校的生活比较单纯,实现角色转换难以做到。教材上对这一问题的表述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如果教师在这一内容上制作微课,通过活泼生动、形象有趣的动画以及贴近学生实际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则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微课的实效性。

(三)关注导学功能,注重引导

提高微课实效性要关注导学功能,注重引导。中职德育课运用微课,除了要让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还要注重对其思维的引导,促发学生思考。例如,在讲述“人身权的种类”时,笔者运用了微课进行教学。微课以娱乐热点新闻作为引入,结合当事人的维权态度和行为,讲述人身权含义的同时,通^形象生动的动画呈现案例,再创设问题:“案例当中技安的哪些行为侵犯了小云的哪种人身权?技安如果继续这种行为,有可能会面临什么后果?”引导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判断,从而避免了学生光看不想的现象,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继续往下学习,进而有效地提高了微课的实效性。

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的有效运用,需要在理清微课定义、明确微课作用、提高微课实效性的基础上,依据德育课的特点以及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学生特色进行。只有做到了上述三点,才有可能让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发挥其应用的功效,为德育教学增添光彩。

上一篇:从会计要素的对比看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下一篇: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