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及养护

时间:2022-02-24 11:25:08

高层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及养护

摘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特别是随着混凝土工程的不断发展,对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说明了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要求,然后探讨了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的原材料控制及施工养护的技术要点,最后阐述了混凝土施工中质量通病的防治。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混凝土;养护;浇筑;振捣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一、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要求

由于高层建筑楼层较多,而且具有较深的基础,所以在施工中对混凝土的质量具有较高的要求。在混凝土施工中运输和浇筑可以使用大型机械设备来进行,而且由于建筑施工具有较长的周期,所以需要在施工中进行分段连续进行,而且要对后期施工与前期施工的结合点进行重点控制。由于高层建筑具有较大的垂直高度,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对自然灾害所对混凝土带来的破坏影响进行充分的考虑,不仅需要设计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同时还在确保所选择材料的质量,对于承重部位的混凝土施工,不仅需要确保混凝土达到标准的强度,而且还要对混凝土在不同天气、不同气温和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进行深入的研究,确保材料配比率的适合度,加强施工工艺水平的提升,从而确保混凝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二、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的原材料控制

(一)水泥的选择

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是较为常见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水泥材料中的水化热所导致的,所以在对水泥进行选择时,要在确保水泥的质量基础上,尽量选择低热水泥,而且严把水泥的采购关,不仅需要选择信誉好的大厂家,而且要对水泥出厂时的质量证明书进行检查,对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进行确定,确保其与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要求相符合。

(二)骨料的选择

骨料主要是指砂石等材料,所以在进行选择时,不仅需要确保其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强度,而且要确保其具有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能,骨料中不存在有机杂质和盐类。粗骨料则以自然连续级配和碎石为最佳,而细骨料则以中粗砂为宜。

(三)外加剂的选择

为了有效地避免混凝土出现开裂的情况,则需要在混凝土配合比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目前外加剂往往会选择粉煤灰或是木质素磺酸钙。由于粉煤灰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干缩性和脆性,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而木质素磺酸钙作为阴离子活性剂,可以有效地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产生加气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拌合水的用量,而且减少水泥的用量,对于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具有良好的效果。

三、高层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及养护的关键技术

(一)预拌混凝土质量要求

对于预拌混凝土的供应每工作班超过100m3时,应专门派质量检查员进驻现场;预拌完成的混凝土必须经过质量检查员检查其和易性合格后方能签证放行。在检查混凝土在现场的坍落度时,每100 m3相同配合比混凝土的取样检验不得少于1次,不足100 m3时取样也不能少于1组。混凝土的取样、试件制作以及养护均应在监理单位的监督下进行;混凝土在卸料前不得出现离析或初凝现象,而且混凝土预拌后至卸料前的时间必须小于2h,否则搅拌机内的混凝土不可用在主体结构上。

(二)混凝土的运输

预拌混凝土在现场的运输可采用泵送、吊斗、滑槽以及手推车等,混凝土在搅拌车卸出后,应及时运到浇筑地点,而且其持续时间不能超过其初凝时间。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初凝等现象,混凝土到的运输道路应平整顺畅,若有凸凹不平,应铺垫桥枋等设施。另外,特别是在楼板施工时,应铺设专用桥道供手推车和人员通过,以防踩踏钢筋。

(三)混凝土的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 一是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 二是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 另外,在混凝土浇筑前,还应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清除淤泥和杂物,堵严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能够有积水。

在混凝土浇筑时,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结构的配筋情况以及捣实方法等相关因素确定。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在混凝土的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如果浇筑高度超过 3 m,应采用溜管或振动溜管以及串筒等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当中,应该反复观察模板、钢筋、支架、预埋件、预留孔洞的状况,如果发现有变形、移位的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四)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振捣时应当进行三道振捣,三道设置要求为:第一道为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为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为混凝土的坡顶。只有三道设置的位置符合要求,并进行合理地配合才可保证振捣覆盖整个坡面,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采用振捣棒振捣时必须要把握好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以及振捣时间,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 50mm 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在 400 mm 左右,振捣棒要快插慢拔。当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要用刮杠刮平混凝土表面,再撒上 5 ~25 mm 碎石,终凝前用木抹搓平,次数最好在两遍以上。

(五)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近年来,在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多使用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模式。泵送混凝土可以有效缩短工期,而且还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在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工作中,在进行配合比、原材料、振捣等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混凝土强度难以达标的现象。混凝土的养护措施包括:

1、墙板混凝土浇捣后,进行带模养护不少于 7 d,拆模后用两层麻袋严密覆盖,继续保温,同时洒水养护至 14 d(满足 UEA 防水混凝土养护要求)。

2、顶板混凝土浇捣完成,待其终凝后,6 h 内严禁浇水养护,以免出现起皮、起灰现象,8 ~12 h 内(实际时间视终凝情况而定),用薄膜覆盖严密,面层加盖两层麻袋进行保温、养护,保证混凝土处在足够湿润状态。待 3 ~ 4 d 后,确认混凝土核心温度高峰期过去,再进行正常洒水养护至 14 d(满足UEA 防水混凝土养护要求)。

四、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 高层建筑混凝施工中的裂缝防治方法

在具体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施工季节内的天气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天气(降雨与阳光)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混凝土施工方法,采用外加剂来较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目前,在通常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过程中,对于裂缝的防治手段主要集中在工程项目期间,在混凝土未完全凝固中对可能出现裂缝的区域进行填充和保养。为了提高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技术应用,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对提升混凝土粘附力与强度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添加不同配置等级的外加剂,增强混凝土的粘附韧性,在不损失混凝土墙体美观的前提下,对混凝土调控比例进行分析。

(二)混凝土结构尺寸偏差防治

混凝土构件经常会出现胀模、模板空间定位尺寸偏差等造成混凝土构件外形符合设计,使得混凝土结构垂直度、截面尺寸等偏差过大。因此,必须做好模板的方案设计,提出支撑拉结体系,按浇灌方法、速度,在施工前作好模板,并及时进行技术交底,让木工跟班解决问题。模板支撑设计必须纵横向成为体系,相互牵住。模板就位挂线应认真复核,进行抽查,检验模板尺寸及安装定位是否符合要求。混凝土浇捣要按建筑体系形状确定顺序和方向,不选用由于浇捣而造成偏差加大的浇灌顺序。

(三)混凝土表面质量缺陷的防治

混凝土结构表面经常会出现蜂窝、孔洞、露筋等现象,影响了结构的美观。蜂窝及孔洞现象,必须注意在混凝土施工是必须保证混凝土配合比计量正确,拌和均匀,控制混凝土的卸料高度,采取分层浇筑的措施,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振动棒及平板振动器的捣筑顺序、时间等,做到振捣密实。对于露筋,凡该设垫块的部位必须在验收钢筋时同时验收。垫块厚度及间距根据规范规定的各种不同构件要求处理,并在施工时注意保护钢筋保护层厚度。

参考文献

[1]谭婉华.浅谈高层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国城市经济. 2011(06)

[2]杨启鸥.论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广东科技. 2007(03)

上一篇:发电厂计划统计系统开发与应用 下一篇:地铁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与协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