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品替代下的易逝品库存控制研究

时间:2022-02-24 10:25:35

基于产品替代下的易逝品库存控制研究

随着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不断加快,消费者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广,对产品的期望值也大幅度提高,现在的市场由买方市场来主导。本文从产品替代关系的角度出发,对各个替代方式的替代问题研究现状分类进行了论述。

产品替代易逝品库存

1引言

相关研究调查表明消费者对单一产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更倾向于追求产品的个性化。当前市场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即市场中存在着大量功能和质量相近的不同品牌产品。客户打算购买一种产品,但由于产品缺货等原因购买另外一种功能相近产品,即产生产品需求替代。

2价格驱动和库存驱动的替代研究综述

2.1价格驱动的替代

价格驱动的替代是当产品1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产品2的需求就发生相应变化。如果产品1的价格上涨,此时消费者会选择用途与产品1相近的产品来替代。比如鸡肉涨价会增加对鸭肉的需求量。Birge等提出了在价格驱动下的替代问题,假定新一代产品的订货量和老一代产品的销售价格是已知的情况下,讨论了新一代产品的价格和老一代产品的最优订货量问题。2007年,官振中研究了在高档产品对低档产品完全向下替代的易逝品订货模型中,假定替代价格是变量,并证明替代价格的变动对零售商的期望利润的影响。2016年,刘芬以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分析了价格驱动下替代产品的零售企业的订货决策,得出零售企业定价决策、订货决策及收益是受产品间的替代能力影响。

2.2库存驱动的替代

库存驱动的替代是指当产品1处于缺货情况下,而产品2有库存的时,消费者对产品1的需求由产品2替代。库存驱动的替代又可以分为消费者驱动的替代和零售商驱动的替代。2008年,金小伟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替代思路,即主动替代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周期内,主动替代策略下零售商获得期望利润远大于被动替代策略。2011年,葛泽慧等人同时考虑了价格驱动和库存驱动的替代情形下,提出两个销售季度的易逝品订货模型,研究结果证明了最优订货量是存在的。

3单向替代和双向替代研究综述

3.1单向替代

单向替代指高档产品可以对低档产品进行替代,而低档产品不能对高档产品替代。比如1974年,国外学者Pentico首次研究了产品间的存在单向替代库存问题,并且运用动态规划方法得到多产品的最优库存策略。Bassok(1999)等人提出多产品间的向下替代库存模式,求出利润最大时最优订货量.Vernon Ning Hsu(2005)在Pentico提出的产品单向替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动态规划方法并在多项式时间内得到最优值。2011年,周江涛等人假设需求服从正态分布,将替代价格和产品库存作为决策变量到模型中,以期望利润最大为目标函数并证明其实凹函数。2014年,李岩、牟博佼考虑了零售商为有限理性的情形下,证明采用单向替代策略与不采用替代策略时产品时的订货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总结出单向替代效果与理性程度呈现非单调变化趋势。

3.2双向替代

双向替代指产品与产品之间可互相替代,如型号相同颜色不同的手机。最早研究双向替代产品库存问题的是国外学者McGillivray和 Silver,他首次提出并研究产品可替代性对库存控制策略的影响,并给出求解控制参数的启发式Khouja(1996)等人引入残值和缺货惩罚,建立两产品可以相互替代的库存模型,求出最优订货量的上下限。2008年,李金铠通过数学经济学方法和最优控制理论,建立了在利润最大化时的双向替代品的库存模型并证明该问题的存在性。2014,何S达等人在传统的产品替代库存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通货膨胀率并考虑资金受限制情况下建立与实际情况更贴切的可替代产品的库存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4消费者驱动和零售商驱动的替代研究综述

4.1消费者驱动的替代

消费者驱动的替代是指当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时出现缺货现象,这时是否重新选择另一种产品进行替代的决定权在消费者手中,也就是说替代决策是由消费者发起的。Anupindi(1998)估算自动售货机里各种产品的替代率和需求率,建立了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产品替代模型。Yadayalli等人(2006)在Pasternack的模型基础上,讨论了消费者需求在服从泊松分布背景下两种产品之间替代问题,并提出一种基于(S,s)模型的联合订货策略。2013年,孟丽君和黄祖庆讨论了在消费者退货以及缺货的背景下考虑产品替代的联合库存模型,求解出零售商的最佳订货量。

4.2零售商驱动的替代

零售商驱动的替代是指从零售商的角度出发,目标函数为期望利润最大并且替代的决策由零售商主导的。Drezner等(1995)以在需求确定的情况下最大化期望利润为目标,分析了两种产品分别在完全替代、部分替代、不存在替代条件下的经济订货数量,建立了零售商主动替代的 EOQ模型。2003年,蔡连侨等人引入了产品残值,从零售商的角度建立了高档产品对低档产品替代模型,证明替代策略可以提高零售商的销售收益。2007年,周江涛等人从销售商的角度出发,在报童问题的框架下建立了两种双向替代产品库存模型,证明了零售商期望利润是凹函数和子模函数的充分条件.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产品替代下的库存控制研究主要在假设条件方面有所区别,比如一部分学者研究假设中设定需求为一个固定的常数,而有些学者的假设则是需求函数与产品销售价格相关,再者就是假定产品之间的需求是否是独立。产品之间的替代使企业的库存管理变得更为复杂,这无疑是给企业库存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Pentico D W.The assortment problem with probabilistic demands[J]. Management Science. 1974,21(3):286-290.

[2]Mc Gillivray, Silver Edward A. Some conceptsforinventorycontrolunder substitutable demand[J].INFOR Journal.1978, v 16, n 1, p 47-63, Feb.

上一篇: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导思议评”模式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