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软件开发课程的教学改革

时间:2022-02-24 06:59:16

谈软件开发课程的教学改革

摘要:通过对国外现代学徒制的相关研究,结合高职软件开发类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教学设计思路,对其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此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模式;软件开发;教学改革

过去各高职校的定位不够准确,其教学模式主要以知识的传授为特征。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一定操作实践技能与创新开发能力的技能人才。在持续多年的高职教育改革中,虽然针对上述目标进行了多种教育模式创新与探索,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高职软件开发教育的现状与主要存在的问题

在计算机软件开发领域,近年来网络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迅速,技术日新月异。我国中小企业众多,目前正经历产业转型与创新发展的关键时刻。在软件开发类课程的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客观上涉及的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存在很多差异,导致很多时候运用这些模式在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开发实践需求与教学理论相偏离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很快。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更新与技术快速发展存在一定的距离,市面上很多教材内容往往落后于现实的需求,这些教材设计还是注重软件技术知识体系的描述,很难把实际开发过程中所需新内容包含在内,与目前软件开发的实际场景相差较远,学生难以运用所学完成一个较复杂的实际项目。

(二)教学模式固化与考核方式片面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近年来多项教学改革进行了实践,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很多改革在计划上看上去很完善,由于实际软件开发课程的教学条件的限制,在具体实施时难以落实,往往执行过程中仍然回归到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使得书面上的改革远远走在了课堂教学实施的前面,教学改革成果难以体现。在教学考核的设计中,虽然近年来采用了过程化评估与分阶段考核等多种方式,但是在具体执行中,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大,最终屈服于分数考核通过率为主,能力培养质量为辅的实际状况。考核过程中通过项目化、阶段化突出了实用技能的培养,避免了以往用卷面考试导致知识能力评价僵化分割的评价结果,但实际教学质量在整体上仍存在缺陷。

(三)软件开发教学实践资源建设与整合存在短板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是优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资源建设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教学改革意义。高职院校软件开发教学目前历经多年的教学改革与积累,但是由于行政体制的分割,教学资源多以校为划分,教学资源建设与整合存在不足,资源的优势不突出。此外,各高职院校软件开发类课程由于所用计算机及网络环境构建涉及资金较大,在前期的基础差异很大。由于教学改革项目建设的阶段性和年度采购审批制,使很多资源在采购、建设过程中就低于实际预期,在项目完成初期建设及验收后,缺乏后期的更新和维护,由于知识更新的淘汰的客观规律存在,使资源的质量持续下降,逐渐丧失了优势。

二、现代学徒制下软件开发类课程难点的破解

(一)现代学徒制下获取实际开发实践需求,充实践教学内容

"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一种新思维和新的合作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其功能是具体引导高职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这也是造就和培养高技术专门人才及高素质劳动者的根本途径与方法。现代师徒制在强调“做中学、学中做”的同时注重将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紧密连结起来。软件开发类课程应该注重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采用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实际操作形式,与以往相比可以更好的获取市场的真实需求。根据市场不断变化的开发需求及时整理,制作成新的项目资料或教材,改变以往教学内容与实践脱离的困境。

(二)落实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课堂实践教学改革及教学考核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一方面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为核心,另一方面,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衔接,采用职业资格框架将二者结合起来,实行学分制,依靠学分的多少发给相应的结业证书、资格证书或文凭。在教学中坚持与企业紧密合作的中心理念,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分层的教学和小班化教学,确保学徒制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得到充足的培养和个性化的指导。同时要加强考核标准的客观评价体系的实施,强调教师办公、学生上课、实训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不同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都有其一定的实施条件及相关教学资源限制,也都有其局限性。根据学校现有资源,结合实际制订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改善前述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三)深度校企合作,加大软件开发教学实践资源建设与整合力度

职业技术教育是就业教育的本源,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社会转型的飞速变化,软件开发课程教学需要使用很多新资源。部分基础资源学校可按往常进行长期规划与投资,某些资源仅仅依靠一个学校的力量难以建立和维护,可在较大的行政区域范围内,以市、区国家职业中心为主联合多所同类院校参与共建软件开发资源。在实践中,应该依托企业,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面向实际需求,合作开发创建相关资源。在互惠互利的情况下,企业优先向学校有偿提供使用,为学校的学生提供现场实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将来能尽快地适应社会企业的需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技术标准进行实践人才模式培养。学校在培养人才后优先提供相应人才,真正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推动职业教育的长久发展。

结语

现代学徒制下软件开发课程教学改革,不仅要注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考核等问题,还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和各院校实际校情。在实施过程中,更应该立足在市场实际需求,积极评估和整合各种软件开发资源,认真实施教学,积累经验,逐步推进软件开发类人才的职业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杨明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4,04.

[2]马连华.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及其给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深远影响[J].教育与职业2008,09.

[3]吕红.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质量保障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

[4]卢晓勇,揭敏,刘晓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性软件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7,04.

作者:朱丰磊

上一篇: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途径 下一篇:水利工程仿真实验教学改革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