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有望成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区

时间:2022-02-24 05:00:15

东北有望成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区

经国务院批复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近日正式公布。这份由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组织编制的“中国第一个由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地区性发展规划提出,未来要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中国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并确立了“四基地一区”的目标定位。

伴随着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东北经济区有望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中国第四大经济区。

将用10到15年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一条主线”、“六个加快”为核心展开,即:以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主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快区域合作进程、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政府期待将经过10年到15年的努力,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

此次《规划》首次提出了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勾画了建设“四个基地和一个保障区”的设想,即将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较为完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城乡、区域发展相对协调,资源型城市良性发展,社会和谐,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

规划提出,“十一五”时期东北地区要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2年翻一番。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服务业比重、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均有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辽河、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显著进展,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改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形成以沿海、沿边和主要城市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有较大提高。

针对东北地区振兴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国将采取以下重大举措: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与产权制度,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积极培育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加快结构调整与升级。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加快区域合作进程。建立区域协调互动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加速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区域合作,促进协调发展。

――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推进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积极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城市功能,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群众在实施振兴战略中得到实惠。

扩大与俄远东地区合作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张国宝说,东北振兴要依靠进一步的扩大对外开放,并且为此专门制订了36号文件。

张国宝说:“在东北的对外合作当中,在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方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主席在上合组织会议上,和普京总统会晤当中提到的第四点,就是要加强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的衔接。”

东北全境建天然气管网

在谈到能源项目时,张国宝说,《规划》中有一个“专栏三”,这个“专栏三”就列出了东北振兴所要建设的电网和天然气管网线建设的重点。另外,还有专门的章节阐述的优化发展能源工业。列举几个具体的能源项目,提出要延续大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现在新发现的大庆深部的天然气预计可以建设年产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项目,现在已经规划了在东北全境建设天然气管网工程。这里包括哈尔滨到长春到沈阳的主干线,包括大庆到哈尔滨,以及长岭油田到长春、到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的天然气管线。

内蒙古东部纳入东北

《规划》的六大特点之一即扩大规划区域范围。规划范围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土地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亿。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刘铁男说,《规划》是在总结振兴战略实施三年经验的基础上,深刻分析和认真把握了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加快的新形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振兴主题而展开的。 具体来讲,有六大特点:

一个是突出强调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转变发展观念,增强发展活力。在过去的三年里,东北地区在机制、体制创新和观念转变方面应该说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仍然是制约发展的主要障碍。振兴规划以增强发展活力为题目,对此进行了谋划。比如说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来促进振兴,这是特点之一。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振兴的主题。首次提出了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勾画了建设四个基地和一个保障区的设想,提出了努力将东北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的战略目标。

第三个特点,将内蒙古东部纳入到振兴规划。主要基于以下这几点考虑,一是在历史上内蒙古东部曾经划归为东三省管辖,从市场的概念来说,它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板块,经济联系密切。二是就电网来说,内蒙古东部电网本来就是东三省电网的一部分。三是蒙东地区是东北重要的生态防线。四是由于地理位置,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共同构成了东北地区向北开放的前沿。无论是蒙东地区还是东三省,大家都有共同的愿望,在规划中进行统筹考虑。

第四个特点,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任务纳入到规划。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应该说是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点和难点。规划对此专门进行了考虑,特别是对于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方面,都有具体的规划内容。

第五个特点,是远近结合、虚实结合,注重务实。东北振兴规划应该说是在全国、东北亚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大格局中来进行谋划的。既明确了东北振兴的战略目标,也具体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的目标和任务。既有原则性的提法和要求,也有具体的任务重点和项目布局,其着眼点就是通过规划,做到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第六个特点,注重规划理念的创新。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扩大就业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重要资源合理利用,这既是振兴的任务,也是振兴的保障,互为因果。 规划将这些领域的内容以提高支撑保障能力为题目来进行展开,这样显得比较合理,既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又使规划的思路洁简清晰。

(云馨整理)

上一篇:天药助您更健康 下一篇:从制度层面强化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