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2-24 09:38:24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思维,变课堂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一些不成熟做法和粗浅体会。

一、创设宽松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学生不敢提问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笔者从学生中了解到,他们在课堂上不敢提问是因为有心理顾虑。许多学生担心:我提的问题如果不是今天新课的要点,老师会批评吗·我提的问题如果是错的或别人都懂了,同学们会讥笑吗·因此,教师首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与老师平等相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以权威者、裁判者、命令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而是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共同研究者。这样,学生才敢于自由发问。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着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给予积极的肯定,赞扬其敢提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他用另一种方法思考,树立其自信心。对于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的,可根据情况因势利导,采取个人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加以解决。对于提出的问题超过学生现阶段所学知识范围或教师一时难以回答的,要给学生讲明原因,这样学生就没有精神束缚和心理负担,上课自然会积极举手,踊跃发言。

二、多做多说多想,使学生勤于提问

1.让学生多做,启发提问。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从而提出问题。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让学生每人用两根纸条和一枚图钉做成一个角的模型,并用手转动角的一条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认识和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而且还会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时是什么角·如果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两条边重合时将得到什么角·”等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2.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有充分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分别说“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将会提出:“零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不能做分母·不能做比的后项·”等一系列的问题。

3.让学生多想,深刻提问。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作较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就能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比如在“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充分思考“为什么要先通分再来比较大小”,学生将提出“能不能化同分子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个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见,只要指导学生多做思考,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来。

三、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乐于提问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学生不仅要“学答”,更应要“学问”。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创设质疑情境,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从而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引思,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教“圆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教师先出示一幅图:一根绳子把羊拴在草地的木桩上。接着演示羊边吃草边走的情景,然后问学生:“看到这幅图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争相提出:“羊走一圈多长·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等等,虽然这节课无法一一解决这些问题,但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自己提出问题,思维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因而学起来也感到特别有兴趣,特别亲切。

四、挖掘问题内涵,使学生善于提问

学生敢问、勤问是创新的基础,但应该逐步引导学生提出有意义、有价值、有创造性的问题。这就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教学的角度(如数学中的数量、图形关系)观察实际生活和周围世界,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再结合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从新旧知识间进行联系、比较、发现问题,挖掘问题的内涵。要给出时间让学生相互质疑争论,积极思考,从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使学生从提出简单问题到能提出较复杂的问题。

例如教学一位小数时,当学生知道1角还可用小数0.1元来表示后,可引导学生对0.1元进行质疑:看到“0.1元”这个新数,你想提什么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要在前面写0·有的提出这里的1表示什么·有的提出这里0与1之间为什么要写一个小圆点,这个小圆点表示什么·有的提出0.1表示什么意思·有的提出1角为什么不写成1.0元·……这些问题既提出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迸发了求异创新的火花。

总之,在教学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教师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不唯师,不唯书”的思想,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敢于提问、勤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这样,他们的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下一篇:在赏识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