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2-24 07:06:17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要】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最主要的手段,所以一个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口语上的锤炼尤为重要.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语言;注意问题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注意自己在课堂教学上的口语:

1. 应注意语言准确,规范

准确和规范是对课堂教学口语的最基本要求,这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任何问题的讲解和叙述都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 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自己必须有个透彻的了解. 比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切线”与“切长线”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有的教师讲“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就忽略了“同底等高”的条件;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就直接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最小的整数是0”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 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

2. 应注意语言生动,通俗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于“开放期”,他们纯真、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数学教学语言仅仅满足准、规范的要求是不够的,这只能使学生能够听得清、听得明白,而要使学生愿意听、喜欢听,就必须用生动的教学语言,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

一方面,要用形象化的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 一般地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解“阶乘”的概念时绘声绘色地说“100!这个结果大的惊人哟,所以我们使用‘!’来表示‘数的阶乘’这个概念”,从意义到算法,都会使学生记忆深刻,甚至终生不忘.

另一方面,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中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 据说陈景润的老师曾经用诗一般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歌德巴赫猜想: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 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歌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他还意味深长地说:“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们中的一名同学了不得,他证明了歌德巴赫猜想. ”这句话产生了神奇的力量,激励陈景润开始摘取皇冠的万里长征,他矢志不渝,百折不回,终于创造了数学的辉煌.

3. 应注意.语言精练,提高效率

所谓语言精练,就是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重要语句不冗长,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

有的教师课堂教学“口头禅”太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甚至发生有学生上课专门统计教师说“口头禅”次数的情况;有的许多语言不断重复,拖泥带水,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影响了学生表现自己的积极性. 有的教师唯恐学生“消化不良”,讲课语言繁锁罗嗦,面面俱到,其实并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4. 应注意语言亲切,富有情感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所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 特别是对待差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 在具体教学中,应细心寻找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即使错了,也要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其不足. 多鼓励,少指责,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上一篇:有效指导,使课堂生成更有效 下一篇:打开症结,学困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