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中的教与学

时间:2022-02-24 02:35:43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中的教与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课堂成为我们一线教师不懈的追求。何为有效课堂?即在有效性的时间内,特定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正确地把握教学过程的教与学尤为重要。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谈一下本人粗浅的认识。

一、 精心备课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这一点来看,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深入备课,认真钻研和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还应该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适时调整优化教学目标。其次是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些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些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最后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有效性的课堂教学。

二、创设教学情境是有效课堂的基础。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有意识的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以便激发起学生的思维。

1、抓好引入,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学中一般通过联系生活,展示情境;设计悬念,创设情境;编制故事,触感等方式。在讲授“比较分数大小”这堂课时,利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西游记》的故事教学,上课开始,教师打开屏幕出现唐僧师徒四人走在炎炎烈日下,被晒得口干舌燥,悟空对师父说:“师父,等俺去给你找点解渴的东西来。”过了一会儿,悟空抱个西瓜回来了。悟空说:“师父和沙僧各吃西瓜的l/4,八戒吃1/3,我吃l/6。”八戒一听便很不高兴嚷了起来:“猴哥,你明明知道我老猪的肚子大,吃的多,你却给我的最少,自己留的最多,比师父的还多,我要你的那份。”刚说完,悟空就哈哈大笔起来:“真是个呆子!”这时老师适时提出问题:“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短小的故事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抓住生成,让教学异彩纷呈。

高效的数学课堂不但要进行精心的课堂预设,更要非常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因此说教师的课堂预设必须以我们的数学课程标准为根本依据,进行科学的教学方法、手段的合理选择和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这样就会使数学课堂教学组织有序高效的进行下去。而生成则会在课堂上自然而然的顺理成章的出现,这些都是与教师的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密不可分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测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同样,没有了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

三、合作探究是有效课堂的重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心灵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是新课程中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形式。学生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学贵有疑。在知识的疑点处展开讨论,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经过学生激烈的思想斗争,思维碰撞,疑点逐步打开,学生的智慧得到发展。如:在教学“除法的竖式” 时,提出关键问题:①商4应该对齐被除数的个位6,还是对齐十位1,或者是对齐个位和十位的中间?为什么?②竖式中有两个16各表示什么意思,减出来的0又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了解算理,掌握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为广泛应用的学习方式,当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有些学生出现不善于合作的状况,教师必须善于处理这些状况,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小组学习的真正目的。一次,我请学生小组合作时观察到以下现象:有的学生托着下巴冷眼旁观,有的学生溜到别的小组,有的东张西望。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必须采用恰当的策略予以应对,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我的做法是采用一下二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第一种方法就是鼓励学生,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都能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进行有效的沟通,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清楚的理解对方的想法与观点,积极承担自己扮演的角色。对那些内向的、怕羞、不敢说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点拨。第二种方法是教会学生区倾听和感悟。倾听,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有困难了。首先,要学生树立倾听的意识。教师应该告诉孩子们:“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别人,而倾听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其次,当众口头称赞那些愿意认真倾听他人的学生,建立起榜样。最后,评一评哪些学生学会了倾听。其三,达成共识。让学生对组内的认知冲突进行有效解决,从而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我们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做到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进取,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我们要勇于实践,敢于和善于创新,让学生真正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

参考文献:

[1]赖得胜.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顾汝佐.谈小学数学推进素质教育.

[3]潘小明.“主动参与和谐发展”的数学探索.上海教育.

[4]金笑萍.提高素质 重在参与.小学数学教育.

[5]丁钢.学生为本.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浅议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 下一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