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点分析

时间:2022-02-24 01:35:17

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点分析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首先介绍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特点,其次介绍了全过程跟踪审计中的控制原则分别为:服从目标总体控制原则、主动控制原则以及投资控制原则,最后又分别从建设前期、中期和后期对审计工作的操作重点进行了重点分析。

【关键词】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控制原则

对工程造价的审计贯穿于一个工程项目的全部过程,其中包括立项、施工、竣工、结算等各过程,只有把每个过程中的审计工作做到认真细致才能通过点来带动面,最终使高质量高效率的审计服务贯穿于整个工程,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特点

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将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分为了几个阶段进行,设计人员分别对各个阶段及时的做出审计,然后根据审计后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做出改进以及完善,使得整个工程规范、有序、保质保量的完成,争取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全过程审计需要对施工中每个阶段进行分别审计,因此经常要在施工建设现场就地审计,这无疑在增大了审计次数的同时又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全过程跟踪审计不同于工程竣工后审计,首先审计的时间不同,竣工后审计是在工程完成后对工程的成果进行审计,而全过程跟踪审计则是将审计时间提前到了工程进行中;其次,在全过程跟踪审计中所用的的材料、审计的内容从量上就远远多于竣工后审计。总而言之,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一种优于竣工后审计的审计方式,由全过程跟踪审计所确定的工程造价往往更低。

全过程跟踪审计由点贯穿于面,对整个施工过程更加具有约束力,将审计的功能发挥到最大,更好的体现了审计的制约性、促进性。例如审计人员对合同签订过程中的审计,在合同签订前,审计人员会首先对合同中的条款一一进行审计,这样就有效的防止了不合理条款出现给工程进度造成影响以及建设资金带来的损失。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控制原则

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是由所有工程参与者的合力共同推动的,各个部门之间要相互的配合协调,因此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前要综合考虑全局然后合理定位,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应满足以下的控制原则。

2.1 服从项目总体目标的原则

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建筑工程中的方方面面,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前要亲临建筑现场对施工进度、施工环境进行一个系统的调查,最好能对施工过程进行一个动态的控制,当个别外在条件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对审计工作进行调整而不是慌了阵脚。一项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包括:工程完成的进度、质量和投资。各个阶段的目标控制都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中的一部分,是相互补充和制约的。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时施工进度和质量是不能兼得的,审计人员要综合考虑这三个建筑目标,做好这三者的平衡与优化。在设置目标的时候,要力求合理、准确,切勿高估造成资金的浪费,也不要将目标设置的过于低,这样便失去了设置目标的激励与管理作用。

2.2 主动控制原则

人们所理解的控制往往指的是将事情发生的结果与预先设定的目标相比较,当实际值与目标有偏差时,再采取方法进行控制补救。这种被动控制的方法通常都是行之有效的,但若建设工程中全过程中工程审计有误,出现造价结果与预计有偏颇时,这些偏差往往是不可弥补的,花出去的钱就如泼出去的水一样是无法收回的了。因此我们在实施控制的时候不如改变策略,将事后纠正偏颇改为事前主动采取措施预防控制,采取主动控制的方法可以帮助建设公司从一开始做好投资决策以及施工设计,尽量避免施工结束后发现实际值与目标值不相符的情况出现。

2.3 投资控制

进行项目审计的主要作用就是控制投资,而全过程跟踪审计又是最有效控制投资的方法。因此在进行分阶段跟踪审计的过程中要以控制投资为中心,围绕控制投资来开展。通过对建设中资金的投入以及使用情况的监督力求获得最低的工程造价,但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施工质量的可靠性。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以及可靠的施工方法来保证低投资高质量的实现。

三、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操作重点

3.1 建设前期的审计

在建设前期的审计项目主要包括对项目立项、开工前的初步设计、施工设计图、合同的签订等几方面的审批,通过对这些项目的审查可以防止不合格的建设单位中标,可以发现建设单位是否按照要求进行施工并且确保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已经完成好前期工作。施工前期对建筑的设计以及基本规划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更有效的为后期工作的指导。然而现在很多施工单位却不按照要求办事,一边施工又在一边勘察和设计,这种“三边工程”屡屡出现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在施工前期进行严格的审计可以有效的杜绝这种现象的出现。设计阶段是决定一项工程造价的重要阶段,如果设计方案不合理或者难以实现将会对工程造价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建设公司必须在设计方案的阶段做好工作,在为自己公司节省投资的同时也为公司中标增大了胜算。由此看来,审计人员要加强在设计阶段的审计,避免在此阶段上的人为浪费。

现在的工程量清单实行的是量价分离的方式,也就是说工程中量的风险由甲方所承担,因此甲方提供给乙方的工程量清单应该尽量的准确,审计人员要对工程量清单进行严格审核,对材料的质量做出审核,避免日后在做财务结算时因为量的变化造成造价的变化。

此外,在施工前期对合同中签订的条款进行审计可以避免日后合同双方因为意见不一致而引起争议。合同审查的重点主要是看其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合同的主体是否合法,形式是否规范,文字表达是否合理准确等。

3.2 建设期审计

隐蔽工程,顾名思义,就是被隐蔽起来的工作,这些工作由于无法被直接看到,因此对此类工作进行审核时的难度也加大了,在检查此类工作的时候很容易引起纠纷和争议。审计人员在检查这类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亲临施工现场做好取证工作,了解工程队具体的施工方法。并且所有的隐蔽工作都要经过相关部门审查合格后才能进行隐蔽。

工程建设往往是一项长期投入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在意料之中的变化,例如现场签证和工程变更等,这类变化都会引起工程造价的变化,因此也是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审计人员应该严格审查变更的手续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3 建设后期审计

建设后期的设计主要是集中在工程竣工后,对工程的结算进行审计。审计的主要内容是设计工程结算是否合乎规定、结算是否准确等内容。审计人员还要注意审查结算的过程是否有相关规定相违之处,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合同中的规定,费用收取有无超标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审计部门采用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方式可以更有效的对建设工程前期、建设中期以及建设后期的工程项目进行审计,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工程造价。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一定要及时把握关键环节,保持审计的独立性,还要亲临现场做好收集资料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姚梅炎,冯彬.投资项目审计工作手册[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刘钟莹,徐红.建筑工程造价与招投标[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陆惠民.工程项目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4]尹贻林.工程造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5]贾震.中国建设项目审计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6]戚安邦,孙贤伟.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7]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与管理基础知识.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上一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复合墙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