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防疫需重视

时间:2022-02-23 01:19:03

近日,台湾地区出现的全球首例钱鼠感染狂犬病案例的报道,使得狂犬病这一古老的病种又重回人们的视线,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狂犬病是否可跨物种传播?它会不会在人群中大面积流行?这一病种是否发生了变异?人类感染的风险会不会增大?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广,病死率极高,对人生命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人患狂犬病通常由患病的动物以咬伤或抓伤的方式传给人体而被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恐声、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侵染肌细胞,在肌细胞中度过潜伏期,后通过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之间的乙酰胆碱受体进入神经细胞,然后沿着相同的通路进入脊髓,最后到达脑部。病毒在脑内感染海马区、小脑、脑干乃至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并大量复制,延神经下行到达唾液腺、角膜、鼻黏膜、肺、皮肤等部位。它的损害来自内基小体,而内基小体广泛分布在患者的中枢神经细胞中,这也是确定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人被狂犬病毒感染的动物咬伤后,潜伏期无任何症状。在狂犬病早期,病人多有低热、头痛倦怠、全身不适、烦躁、恐惧不安等症状,病人对声音、光线或风之类的刺激变得非常敏感,稍受刺激立即感觉咽喉部发紧。在患者愈合的伤口周围及其神经支配区也有麻木、痒痛的及蚂蚁行走般的异常感觉。

几天后,病情进入兴奋期。病人高度兴奋,突出表现为面部表情极度恐怖,恐水、怕风,遇到声音、光线、风等都会出现咽喉部的肌肉严重痉挛。病人虽然口渴却不敢喝水,甚至听到流水的声音或者别人说到水,也会出现咽喉痉挛。严重时,病人还有全身疼痛性抽搐,导致呼吸困难。

狂犬病病人大多数神志清醒,但也有部分病人出现精神失常。兴奋期约两三天后,病人变得安静下来,但随之出现全身瘫痪,呼吸和血循环系统功能都会出现衰竭,迅速陷入昏迷,数小时后就会死亡。

狂犬病已经存在4000多年,遍布世界各地,也曾经夺走了数千万人的生命。但是它的主要传染途径是被携带病毒的动物所咬伤,除此之外有极个别的患者是通过血液、器官移植等途径受感染,因此它一般不会大规模暴发。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秦恩强认为,此次台湾地区咬人的钱鼠被检测出狂犬病病毒,也并不能说明人感染狂犬病的风险加大,人类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狗和猫,而野生动物和其他家畜咬伤人的几率则相对较小。

从目前媒体的报道来看,全台湾19个病例中,染病鼬獾有18例,由此可见钱鼠并不一定是感染源,有可能是受到了带有病毒的鼬獾攻击时被咬伤而传染的。

近年来,从我国野生动物体内检测到狂犬病病毒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曾经有人在老鼠体内检测到狂犬病病毒,也有被老鼠咬伤导致人患狂犬病的报道。但研究同时也表明,老鼠不是狂犬病的储存宿主,老鼠感染狂犬病或传播狂犬病只是偶发个案。

在我国,鼬獾已成为唯一被证实存在狂犬病独立传播的野生动物种群。秦恩强说,此次钱鼠感染狂犬病毒虽然是首次被发现,但大众无需惊慌,只要做好防范措施,不被感染了病毒的动物咬伤,就不会被传染。

近年来,饲养宠物犬、猫的家庭越来越多。专家提醒,要做好宠物防范,避免被其咬伤,尤其是要注意大型、烈性犬类。

有专家指出,每年夏季,猫狗伤人事件会较其他季节增加一半以上。一方面由于天气炎热,猫狗烦躁易怒,容易出现攻击行为。另一方面由于人们衣着单薄,皮肤,受伤风险也大大提高。

很多人认为被狗咬伤后才有患狂犬病的风险,如果狗注射过狂犬疫苗就无需担心,其实不然。狂犬病只是恐水症另外一种通俗的叫法,并非只有犬类身上才会携带狂犬病病毒,猫身上也有,这就使我们常忽视了被小动物抓伤的潜在危险。

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一些看上去健康的犬的唾液中也可以携带狂犬病病毒,也能传播狂犬病。所以,对于自家养的宠物也不能掉以轻心,盲目认为它一定是健康的,被宠物咬了也不处理,这种观念是不对的。

为了避免猫狗患上狂犬病,宠物犬或猫必须到动物防疫部门接种兽用狂犬疫苗,最好每年一次,年初最佳。另外应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尤其是野外工作者,做好防护的同时,要避免和野生动物发生冲突,以免被咬伤。

一旦被猫狗咬伤或抓伤,要立即挤出伤口处的血液,让含病毒的血液流出,并用大量干净的清水冲洗伤口,再及时接种疫苗。与抓伤不同,如果被猫狗咬伤,伤口较小、较浅,无大活动性出血时,可自行先用肥皂水直接冲洗伤口,至少冲洗30分钟,之后要用干净的纱布把伤口盖上。

专家提醒,被猫狗抓咬伤后,绝不要听信“24小时或48小时之内注射狂犬疫苗都来得及”等不科学说法。只有正确进行处理,才能远离狂犬病,远离危险。(据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网)

上一篇:核污水危害知多少 下一篇:打造知识产权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