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糖尿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体会

时间:2022-02-23 12:50:45

中老年糖尿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253-02

糖尿病-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加之糖尿病病情的复杂和易变性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多样性与严重性,需要长期的格控制饮食和终身的药物治疗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难免出现一些心理障碍[1],两年来,我们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进行分析,并采取相一些应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4月-2010年3月在我科护理的1322例糖尿病患者40-59岁717例,60-85岁605例,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94例,糖尿病合并心脏病67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的病例58例,糖尿病肾病80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273例,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有27例,糖尿病病史2个月-31年。

2 心理状态分析

2.1 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理:高彩红[2]对住院的104 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心理分析,其中94例糖尿病患者拒绝承认自己是糖尿病,占总数90%,83例患者感到恐惧,占总数的80%,害怕影响工作、影响家庭生活、影响到子女和全家人的生活。此类心态多好发生于中年者,-旦被确诊为糖尿病,治疗并不能根治,而他们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高峄,因此常有一科愤怒的情感,加之必须控制饮食更加重了愤怒的心理,同时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与自由,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

2.2 内疚混乱的不良情绪 :高彩红[2]认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程长、并发症多长、长期受疾病折磨,加之医疗费用经济困难易产生悲观焦虑情绪,有部分患者因家庭重视不够产生厌世、失望生活懒散等抑郁情绪。以中年人为多,患者认为自已患病不够照顾家庭,长期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造成家庭拮据,或者下-代也有糖尿病从而认为是自己遗传的结果,从而整天陷于自责。产生抑郁的影响因素中[3]:65.2%与经济状况有关,54.3%与环境因素有关,52.2%与病情加重有关。

2.3 焦虑恐惧的心理:武跃明等[3]对收治的12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其中焦虑44例、占35%。张彩霞等[4]对17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焦虑情绪发生有35例(20.3%),有抑郁情绪的33例(19.2),女性糖尿病患老焦虑情绪发生率明显高于男牲,见于多数患者,这是因为糖尿病是一种难以诒愈的终身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出现并发症,他们惧怕因患有糖尿病而影响自己将来和哪些需要他们负起责任的家人和亲人,惧怕死亡,对治疗过分关心,甚至出现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

2.4 高抑郁和悲伤易泣的心理:有人对老年住院糖尿病患者抑郁状况进行分析[5],结果显示有抑郁症状的占43%,其中轻中重度抑郁分别为20.7%、17.6%、5.7%。张睿对空巢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显示[6]:此类患者心理干预总时间、心理干预总频度和每天心理干预频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祖,说明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负性情绪及心理护理需求明显增加,此类心态多见于长期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者,他们认为无药可医,迟早是死,表现出一种泠漠,无动于衷、自暴自弃的态度,尤其是家庭经济状况不良、医疗保障不遂心意,家人照顾不周,心境不好的病人,容易对前途丧失信心,对治疗感到无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3 护理措施

3.1 实施有效的糖尿病知识宣教:对轻度患者进行一定的卫生宣教,解除他们对该病的恐惧心理和悲观情绪,从健康保健、饮食、运动、自我监测血糖、药物治疗5项措施入手,教育和培养患者良好的健康习惯,使之保持安定、平和的心理状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能增强疾病的自身免疫力,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7]:对中重度患者则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分型、症状,并发症及诱发因素。通过讲解让患者了解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疾病和康复的重要性,使患者情绪乐观,积极配合治疗、及时了解病情是否加重及加重的表现,及早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从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3.3 加强社会支持:亲人不离不弃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对患者战胜疾病、恢复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医护人员要多与糖尿病患者的家庭交流和沟通,向他们讲解糖尿病的持久性、顽固性特征、以及科学、规律的饮食起居方式,让家属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照顾和护理患者,使患者感觉到亲人时刻都在身边,在与病魔斗争的道路上他们并不孤独。

4 讨论

4.1 通过对我科收治患者心理疏导、饮食、起居及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精心护理与宣教,患者无1例发生糖尿病足,无1例发生心脑肾眼等并发症,多数患者糖尿病控制达到理想水平,部分良好,15例差,3例因为饮食控制不良等原因诱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抢救无效死亡。

4.2 临床实践证明: 分析和了解患者心理,选择规范科学的护理方法是有效控糖尿病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率的重要保障,从而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叶山东、朱禧星、临床糖尿病字[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庄,2005:13.

[2]高彩虹、糖尿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0)2359.

[3]武跃明、王晓丽、郭颖,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2):2340-2341

[4]张彩霞、叶晓青、邓雪清、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6):374-376,391.[5]邹树芳、干锦华、周岭,老年住院糖尿病患者抑郁状况分析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286-387.

[6]张睿、刘洋,空巢家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需求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9):2266-2267.

[7]沈美萍、周文艳、周美君,等40例1型糖尿病儿童心理行为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81.

上一篇:赤壁市疟疾5年监测流行趋势分析 下一篇:临河3所中学学生肥胖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