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中采用交际教学法的研究

时间:2022-02-23 07:56:03

普通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中采用交际教学法的研究

摘要:《新编大学英语》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采用现在较为推广的交际教学法,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文章阐述了交际教学法的概念、理论基础和特点,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普通高等院校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现状,并就普通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中采用交际教学法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交际教学

英语听、说技能历来是我国英语学习者比较薄弱的环节。导致英语听、说技能薄弱的原因大体上可归纳为:首先,国家英语教学的相关政策及教学大纲对英语听、说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其次,学校以及英语教师对学生听、说方面投入有限;再次,学生因缺乏必要的英语学习环境以及教师有效的指导,加上自身学习动机不强、没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等原因而无法进行有效的听力和口语练习。

一、交际教学法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1.交际教学法的概念。教学方法指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它包括具体的教学步骤、教学活动和教学技巧,也包括有关教与学的一般性原则。理想的英语交际教学法应该是借助有效的交际教学手段,实施交际教材提供的任务,达到交际大纲所规定的目标。

2.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英语交际教学法理论主要受三大方面学说的影响,即社会学与社会语言学、哲学和语言学。在社会学和社会语言学方面,德尔・海姆斯首先提出关于交际能力的学说。他和冈珀斯等人,强调语言使用中的社会文化因素。哲学方面主要有奥斯汀和塞尔提出的言语行为学说。这一学说对英语交际教学法理论有间接影响。语言学方面的影响主要有韩礼德关于语言的功能、语言的衔接与连贯和社会符号学方面的学说。此外,辛克莱和库尔特哈德的语篇分析学说也对交际法英语教学法理论产生影响。

二、交际教学法的特点

1.重视语言的应用。交际法认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会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语言形式和使用原则,还要学会具体使用。因此交际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的核心就是运用所学语言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对象进行有效得体的交际,这在外语教学中具体体现为重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必须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则。

2.采用双向际。交际法既然要重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就必然要研究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的交际方式。人类语言的主要交际方式是对话和会话,因此双向际就成为交际法的另一特点。双向际在课堂上具体体现为:减少教师讲话的时间,增加学生说话的时间;在讲授中教师要避免“填鸭式”教学,而采用提问等双向的交流方式。

3.教师的“从旁指导作用”。学生接触、操练语言的时间增多了,当然减少了教师讲授的时间,这使教师的地位由“主导”变为“从旁指导”。

4.强调语言的流畅性。由于交际法所强调的是语言的意义和运用,因此,在教学中被放在首位的必然不是语言形式的准确性。交际法要求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流畅地表达自已的思想,进行交际。

5.强调教学过程的交际化。我们要从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角度出发,使教学过程交际化,这就要求从一开始就在课堂上用外语进行交际活动,课堂上的交际联系、活动与内容尽可能与学生学习的目标和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交际一致。

三、高等院校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关于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水平的调查。虽然因调查范围、调查方法、调查对象等的不同,得出的结论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都反映出目前的大学生,无论是否通过四级或六级英语水平考试,无论是否在读、结业或已经毕业,都普遍存在英语交际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高等学院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之所以薄弱,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对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性认识得不够充分,高等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中已明确指出高等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虽然现行教学大纲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提高了,但是多年来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一直把活生生的语言当作死的知识来传授,只重视传授语言知识而忽略培养语言应用能力。

四、普通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中采用交际教学法对策

1.在大学英语精读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例如《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第四课《My First Job》,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对求职应聘的兴趣,给出应聘的场景,让学生做dialogue或者role play,然后要求学生设想找工作的步骤,列出通常的求职过程,接着引入课文,学习课文时,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预测,然后再阅读课文,使学生主动地去读懂课文,寻求答案,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学习。

2.设置真实情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逐词、逐句去进行教学,而要把整个交际过程放在一个恰当的情景中让学生很自然地去理解,通过反复练习,进而掌握交际内容。情景教学是指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以及学校的教学环境,利用各种教具,如图画、实物、简笔画、录音机、录像、教师身体语言等创设多种形式的情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教师所设情景进行实践演练,从而巩固知识,培养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情景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交际活动的充分体现,而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任何有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的。情景决定语言表达的意义,语言是客观情景的反映,没有情景就没有语言的意义,交际活动离不开语言的情景。

3.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应该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在课堂上应该注意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教学原则,以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观察、归纳出语法规则,还应该多提供有意义的语言操练的机会,创设交际情景,通过结对练习、小组练习、角色扮演和讨论等操练方式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参加语言运用。以及多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实践活动中建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教学方式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要时常鼓励学生,使他们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更加自信,更积极地参与各种课堂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4.对学生的错误采取积极的态度。要巩固和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对学生的参与必须采取积极态度:“多鼓励、少批评”。因为在语言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错误是很自然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是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形式上的错误可暂时放置一边,等他们克服怕犯错误的心理障碍后,再逐步提出准确性的要求。对学生的不断鼓励确实会使他们克服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5.教师应运用英语来组织课堂教学。克拉申在《第二语言》一书中指出:“教学第二语言实际上为学生创造部分或全部的所学语言的环境。”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缺少的是语言环境,只有在课堂上才有极少的机会用英语进行交流。而长期以来,英语课堂又是进行着“填鸭式”教学,使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作为21世纪的英语教师,应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与当前的素质教育相适应。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地运用英语来组织教学,因为这不仅是师生间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一种形式,而且是真实情景中进行交际的一种形式。它保证学生绝大部分时间能听、说英语,做到“用中学,学中用”,能促进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6.教师应正确处理语言知识与语言交际活动能力的关系。许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而在课堂上进行了大量的语言知识的机械性的操练,但效果甚微,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正确处理好语言知识与言语交际活动能力之间的关系。学习语言必须学习语言知识,它是学习、掌握英语的手段,掌握了知识的人只有通过技能训练,才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英语教学的任务就是精讲语言知识,使学生正确使用英语,并加强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使学生运用已学语言知识流利地使用英语,从而逐步发展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活动的能力。在结构性练习和前交际性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接近真实性情景的交际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少干预,应注意观察、记录,作为以后学习中补课的依据。

上一篇: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下一篇:任务型教学模式在中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