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就业形势看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

时间:2022-06-07 05:09:48

从就业形势看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

摘要: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就业需求,其中重要一条就是所具备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和优化。从毕业生在就业时应具备的专业及其基本的素质、就业形势对音乐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就业形势对高师音乐专业课程配置的要求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索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培养的新思路,使得毕业生能够适应复杂的就业形势。

关键词:就业形势;知识结构;课程设置

提高人才素质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决策。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成为“一专多能”的新型人才。随着大学的历年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激烈、残酷。从政府角度来看,这几年一直在想各种办法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单位与学生之间无法达成共识呢?

一、就业形势的分析

学校面试时,要求应聘者能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因为教育工作是合力完成,不能太自我。学校当然愿意要那些更知道珍惜和把握机会的应聘者。学校有时更看重应聘者的素质,因为技能可以不断培养,但素质是长时间的积累。

在学校招聘的标准中,还得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在现代的教育过程中,招聘的原则必须首先认同学校的教育文化,为人正直、做事认真,基础教育的工作扎实了,才会更好地开展教育。

现在的应届毕业生,毕业时对社会充满渴望,急于展示自己的能力,但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常碰壁,自信心受到打击,频繁地换工作;有的学生在应聘时对自己的位置不清晰,自身估计的过高或过低直接影响了选择工作行业和职位,还有对自己到底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行业都不确定。想先试着有个工作再说,或在面视中屡试不行,开始怀疑自身的价值。最后没办法开始继续求学之路,难道毕业以后就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吗?所以种种情况导致单位与应聘者之间的沟通不够,彼此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就业压力自然增大。解决这一现状,首先必须了解所面试的单位需求,只有了解单位用人的标准后才能在学校学习期间有针对性地训练,再根据需求来安排相应的工作。所以关注就业变化的同时,就应当及时学习新知识,把自己规划为复合型人才。

二、就业形势对音乐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

今天,作为高师教育应该具备多个专业,让学生更全面地接受音乐教育。不能按照老模式让学生感到专业口径狭窄、专业基础薄弱、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不强、不热爱教育工作、教育理论水平低。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高师音乐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内容陈旧、脱离实际不能不说是主要原因。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构成的“三层楼”的模式,在教育程度上强化了窄、专、深的课程体系;追求各自学科专业的系统性、完整性、重视专业的纵深发展,把分科课程的知识与整体范围的知识割裂开来,忽视专业和学科的横向联系,不能使课程越教越细,越教越深,从而造成学生知识面过窄,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的局面。

许多师范院校培养的音乐师资其知识结构往往局限于某一专业,只强调了本学科某一领域纵深性,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其原因是师范院校沿袭了音乐专科院校的办学模式,未能体现出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即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师范性是指:师范院校是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音乐师资为目的,所以不应要求学生某一专项技能的高、深、精,而应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具备教授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素养,高师在音乐教育专业与专业音乐院校在培养目标上有所区别。专业性是指:音乐院校是以培养音乐表演、创作、理论的专门人才为目的,其专业知识技能应全面均衡发展。基础性是指:让学生了解音乐,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在传授音乐过程中让学生明白音乐里的内涵。

从课程内容来看,一部分课程内容陈旧,有些音乐教材几十年不变,有的虽然做了修改,但基本还是老套子,不能及时反映音乐学科研究成果。有些课程门类多,内容庞杂且概念不清,知识结构不系统,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无法进行学科的交融和渗透,西方音乐的理论技能和知识比例远高于中国音乐等。观念上的落伍、内容上的陈旧,严重制约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专业基础课内容不够宽,相互联系不紧密,致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对基础音乐教育的状况了解甚少,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

三、就业形势对高师音乐专业课程配置提出的新要求

设置创新性、开拓性、研究性的音乐教育课程,是培养音乐教师的重要前提。音乐教师能以对音乐的理解和技术水平表演,能表明自己的音乐观和教育观,能表明自己熟悉当代教育思想,能运用有关音乐作品的广泛知识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它不仅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思想,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而且音乐课程结构也要体现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针对过去某种程度上存在的重技能技巧、轻音乐文化、重单项专项、轻综合素质,重某些专业音乐创作流派的音乐作品的倾向,提倡培养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人才。音乐课程改革并非全盘否定现有的课程体系,而是站在时展的高度,重新审视以往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有继承、有舍弃、有创新,重在整体化。综合艺术素质成了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缺之不可的综合型知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教育每个人成为有审美理想、审美需求、审美能力的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重视教师的素质培养,增强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高等师范院校的作用,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为培养能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服务。

上一篇:大学生进入校园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 下一篇: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