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归因理论的中小学生学习动机自我激发研究

时间:2022-02-23 03:44:46

基于归因理论的中小学生学习动机自我激发研究

摘 要:归因对学习动机的激发有显著意义,不适当的归因方式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心理因素,并提出个人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方法。

关键词:归因理论;学习动机;自我激发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可是没有学习动力,有的学生却在自我强迫下学习。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热情,即缺乏学习动机。笔者结合在武汉市京汉学校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阐述致使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心理因素及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一、归因理论与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学生持续学习,使学习行为趋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与学习结果是因果关系。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判断。简单来说,归因就是寻找行为结果产生的原因,对结果提出“为什么”。

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个体在成就情境中的心理动机,这是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高度的自我效能感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并积极采取措施克服困难。

归因是通过引导情感和个人行为来激发其动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结果做适当的归因,影响其学习期望。如果个体对结果M行正面的归因,对自我能力进行肯定,其行为将持续下去,能够积极应对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和挫折;如果个体对学习结果进行负面的归因,可能会导致其缺乏自信从而消极应对学习。总之,归因是影响学习动机激发的重要因素,不适当的归因方式会导致学习动机缺乏。

二、运用归因理论进行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

归因对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促进作用,动机是引发个体学习行为的内在力量。依据归因理论,本文阐述了三种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方法。

1.学会积极归因,形成有效的学习动机

积极的归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将成功的学习结果更多地归因于稳定的可控制因素,将失败的学习结果更多地归因于不稳定的可控因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学习积极性。如果学生总是把失败的学习结果归因于自我缺乏能力,自卑会导致其失去学习动力。许多学生把失败结果进行不恰当的归因,这将导致其产生自卑心理和厌学行为。

如果学生把成功的结果归因于内在因素,个体会愉快、主动地继续努力奋斗;但如果把失败的结果归因于内在因素,则将导致对个体失去自信心,降低对未来成功的期望,从而放弃努力。因此,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学会进行积极归因,努力争取成功。

2.明确目标,体验成功,增强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预期,判断自己能否达成目标。自我效能不同,具备相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在完成同一任务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在影响学生潜能的因素中占主导地位。

首先,确定适合自身学习的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体现了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个体在获得知识、能力的过程中,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提高其学习积极性。适合自身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习动机的产生,获得强烈的成功体验。

其次,进行“自我竞赛”。即将现在的变化、进步与过去进行对比,进一步了解自身能力,寻求成就感,体验成功。总与优生比较,只会使学生自信心降低,失去学习动力。个体进行自我竞赛会使其心理存在优越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

最后,为自己创造成功的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潜能,增强自信心,努力攻克难关,充分发挥特长,增加自信。

3.制订学习方案,提升学习能力,稳定地进行积极归因

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个体具备一定的能力。科学表明,努力的“价值”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能力成为判断个人价值的首要因素。因此,个体需要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能积极归因,维持学习动力。学习能力是学生发挥潜力、取得发展的前提,学习方案是反映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决定个体取得怎样的学习效果。因此,制订符合自身的学习方案,有利于增强自我效能感,使积极归因稳定进行,激发个体持续性的学习动力。

归因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活动,学生的归因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有积极与消极、正确与错误之分。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指导,引导学生把失败归因于自身的努力程度。恰当的归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维持心理平衡。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归因理论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归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力减少厌学现象,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小波,谢敏.归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3).

[2]韩艳.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研究[J].读书文摘,2016(6).

[3]谭行绩.巧用心理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J].广西教育,2015(10).

[4]施英超.试析归因理论与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J].黑龙江史志,2009(2).

作者简介:易红燕(1979― ),女,湖北武汉人,研究生学历,职称:中教二级。

上一篇: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构建初探 下一篇:“互联网+”环境下的学校档案管理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