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分析

时间:2022-02-23 01:32:50

如何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分析

摘要: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有先进的价值体系来引领,以奠立大学精神,营造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教育中可以具体化为政治信念、国家意识、人道情怀、社会良知、文化底蕴、科学精神、美好情操、善良意志、人格养成,这些价值观可以成为奠立大学精神的指针。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承载并具体体现大学精神,要以明确的指导思想、成系统的建设措施、有成效的制度保障来进行。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校园文化的责任是创造适应我们民族健康发展和我们成长的新式文化。于是,我们要求大学的相对独立性,它必须拥有自己的办学自。拥有自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们提供学习,思维,实践和创造的优良环境。摆脱国家政治和经济的不恰当的干扰,保持学校自身的自主性和目标追求。如果一个大学没有自己独立的性格,它从根本上说只是西方教育模式下拾人牙慧的赝品。大学自治,是要培养出一些充满生气,懂得探索,学会思考,善于创造的思想者,而不是用一些死气沉沉的办学理念教育出来的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说自己的话的假天才,真。教育制度的作用是构建一类价值追求,即理想,而不是些只会用文凭混饭吃的机器人。

二、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主导者,即校长和广大教职工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作用。这些人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当在治校和治学的教育实践中探索出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不断地对教育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理论进行总结并且加以完善。要通过文化整合,提出问题,学习研讨,观念创新,实践反思等等活动正确把握住校园发展的大方向,塑造优良健康的大学校园文化。

三、主张学术自由,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学术不应该被僵化的看待,要兼容并包思想者独立探索真理的能力。“现代大学应该是全心全意的,毫无保留的促进学术的发展,研究各种问题,训练继起的人才,所有这些事情都要尽力做到最高限度”。学术自由是为了使人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去承担为社会服务的责任。同时,还要在一种精神的自由中开阔视野,探索真理。我们要用科学学会自我反思,为理性的国家公益去服务。

四、加强学校外在环境建设,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智力和社会格调的提升。比如说,对图书馆的建设,学校网络资源建设和管理,自修室,阅览室的建设,学校报刊的发行等等。加大投入,并对文体活动场所所需要的设备设施进行相应的完善,从而“以潜移默化的形式,给学生以文化和智慧的熏陶”。

五、规范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把通才教育和人文教育作为实行的教育模式,要以通识为本、专识为末通才教育它承担着转移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的从崇高使命。

六、大学是一种传授普遍性知识的场所,它的职能是教学。要把扩展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励造学生人格作为教育的目标来抓。大学教育的任务在于“知识和思想的保存,知识和思想的解释,寻求真理,训练青年学者成为将来有用的工作者”。这也是校园文化的重任所在。

七、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转变大学生的价值观,纠正大学校园里弥漫的功利观念,信仰危机,诚信缺失,责任意识淡薄等不良风气。要通过教育引导,文化引导,实践锻炼,个别指导的方法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以及其健康成长。

八、加强学生社团的管理与建设,通过有声有色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使得校园文化氛围变得热闹。通过社团来训练学生们的做事能力,服务精神,团结互助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同时,注重开展人文学术讲座,弘扬人文精神,活跃校园气氛,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九、必须彰显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校园文化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一所学校外在客观条件的展示,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导向。办学的精神理念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先进的精神理念具有导向、提升、凝聚的功能。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更好地诠释校园文化的精神理念。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就是要尊重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师生的个性特点。以校训为例,校训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要求和精神文化“特质”的高度概括,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富矿,故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应始终渗透其中。

十、必须发挥文化育人的导向功能,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导向功能十分重要。高校这种特殊的环境和氛围对全体师生有着直接显性的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比如我校近58年形成的“艰苦奋斗、求实献身”的校园精神已深入人心,激励着广大师生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容易引导学生对其学习和生活环境产生亲和、依赖及认同感,形成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十一、必须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引入整合,促进毕业生就业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因而,校园文化建设也须以就业为导向。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企业文化是影响高校学生的就业走向的重要因素,这一要素决定了校园文化必须与企业文化亲近,校园文化需要对先进企业文化进行引入与整合。

参考文献:

[1]李有亮.大学精神的缺失与重建[J].现代大学教育,2012,(5).

[2]周文宣,武传君.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J].大学教育科学,2011,(1).

[3]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J].道德与文明,2013,(1).

[4]魏耀辉.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学科教育,2015,(12).

上一篇:跨区经营需“松绑” 更需“紧箍” 下一篇:矿山测量中测绘技术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