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GDP不同步成因分析

时间:2022-02-22 09:56:47

财政与GDP不同步成因分析

近年来,南通市GDP与财政收入都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经济增长是财政收入的基石,财政收入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从理论上说,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收入的增长应与GDP的增长基本同步,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财政收入与GDP增长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此,方方面面存在一些疑问,认为财政收入高于GDP增长是不正常现象,担心会加重企业负担,影响经济发展;或认为GDP核算存在“水分”,不能真实反映经济发展情况。本文拟就南通市财政收入与GDP增长不同步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南通市财政收入与GDP发展现状

1.经济总量迅速扩张,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0年以来,经过两个“五年”的发展,南通市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为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保证。2011年,南通市GDP总量达到4080.22亿元,是2000年GDP总量720.59亿元的5.7倍,顺应经济加快发展的态势,财政收入规模不断壮大,2011年实现财政收入951.65亿元,是2000年财政收入53.40亿元的17.8倍。

2.财政收入增长明显快于GDP增长

一般而言,财政收入与GDP的增长速度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GDP增长速度上升,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上升;GDP增长速度下降,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下降。2000年以来,南通市财政收入一直以高于GDP增长的速度增长,2000-2011年,GDP年均增长13.6%,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7.3%,财政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13.7个百分点。

3.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稳步上升

从数据的表现形式看,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多的集中表现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上。当财政收入快于GDP增长时,比重上升,反之则比重下降。从2005年开始,经过“十一五”的发展,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加速提升,2011年,南通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23.3%,高于2000年15.9个百分点,高于2005年11.8个百分点。总体来看,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二、南通市财政收入与GDP增速不同步的原因分析

财政收入的增长以经济增长为源本,财政收入结构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税收收入。一般情况下,GDP总量越大,税源基础就越好,财源也就越丰富,财政收入的增长也就与GDP的增长保持基本同步。但在一个较短的核算期内,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并不完全同步。分析起来,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不同步的因素主要有:

(一)统计理论上的差异

1.统计核算与税收入库原则的差异

按照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财政收入的确认是坚持收付实现制原则,以资金实际到位入库作为记账核算的依据,即当期生产的产品必须实现销售,财政才能取得相应的税收收入;而GDP的核算是依照权责发生制,即当期生产的产品,无论是否销售,都应计入当期的GDP中。

2.统计口径上的差异

由于GDP核算方法与分税制财政收入体制及征收力度的不一,导致两个指标各自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二者的统计口径必然存在差异。体现在:

一是从两个指标自身看,因核算方法和分类方法的不同而产生统计差异。GDP根据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不同的核算方法而产生不同的衡等式,相应的指标构成截然不同;财政收入按照税收、分配和使用的权限,分为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按财税征收部门划分为国税部门收入、地税部门收入、财政及其他部门收入等,因此在统计上就会产生中央和地方、本级和上级、税收和非税收、体制内和体制外等不同口径。

二是从两个指标计算范畴来看,并不是所有计入GDP的项目都进行征税,而进行纳税的项目也并不都计入GDP。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存在部分行业有增加值而无税或含税很少。如城乡居民自有住房增加值由虚拟折旧构成,卫生、体育、社会福利、教育、文艺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增加值主要由工资性支出、固定资产折旧构成,其税收却很少。而相反,财政收入中有些部分并不在GDP核算范围之内。在核算GDP时,增值税和营业税等生产性税收是政府参与社会财富的初次分配,是要直接、全面地计入收入法核算GDP中的“生产税净值”;而国民经济二次分配的内容是不直接计入国民经济核算的,具体到财政收入而言,其中所得税属于国民经济二次分配范围。另外财政收入中还包括非税收入,如各种罚没收入,从GDP核算角度看,这些非税收入也是不直接计入GDP的。

3.统计计算方法的差异通常讲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或者超常增长,主要是拿财政收入增幅与GDP的可比价增幅相比较。通常GDP增长是扣除价格因素的可比增长速度,而财政收入的增长是未剔除价格因素的现价速度,两者存在明显差异。以2011年为例,GDP按现行价格计算增幅为17.7%,而按可比价计算增幅为12.1%,不同价格计算的GDP增幅相差5.6个百分点。在财政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的情况下,如果不考虑GDP价格缩减指数,而用相同价格计算,其差距就会明显缩小。因此对GDP与财政收入的增幅进行对比分析时,应综合考虑价格缩减因素,客观认识和分析两者增速不一的问题,提高可比性。

(二)经济发展实际的差异

从南通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导致财政收入与GDP增长不同步的主要原因是以下几个方面。

1.与南通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

GDP总量是由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及第三产业各行业增加值之和构成,而税收总量则是税务部门依据不同的税率、不同的税种对经济活动各行业征收的总额,不同产业结构赋税的不同,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财政收入水平。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二、三产业,我市第二、三产业在两个“五年”以及“十二五”开局期间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税收的快速增长。第一产业的税负很低,农业附加值不高,免税产值与低税产值比重大,但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偏大(2000年我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高于全省5.9个百分点,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以及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到2011年,差距逐步缩减到0.9个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拉低GDP增长速度;第三产业逐步替代第二产业成为南通较为稳健发展的税源,与二产一起并肩成为南通税收收入的主体。近年来,随着新兴服务业的逐渐发展壮大,带动了南通第三产业的强劲增长,南通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17.9∶50.1∶32.0调整到2011年的7.0∶54.5∶38.5。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降低,第二产业平稳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加大,第二、三产业支柱地位逐渐突出。第二、三产业比重的提高及增速的加快使得财政收入与GDP增长速度之间的脱幅增大。

2.与南通的财政收入结构相关

从2000年以来,支撑我市财政总收入增长,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都超过50%,2011年达到76.0%。而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基金收入正在逐步发展壮大,以取代一般预算收入来支撑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以2011年为例,南通一般预算收入为373.69亿元,增长28.5%,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为40.9%;基金收入为350.04亿元,增长52.0%,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为59.1%,基金收入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高出一般预算收入贡献率的二成。在基金收入中,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以及社会保险占据基金收入的大半壁江山。而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正在以后来居上的态势,取代社会保险成为基金收入的中流砥柱。2002年,南通市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为1.23亿元,占基金收入的12.5%,社会保险为6.15亿元,占基金收入的62.3%,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出让金收入规模的日益增大,到2011年,南通市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为267.49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6.4%,同比增长64.1%,对基金收入的贡献为87.3%,而社会保险为70.40亿元,占基金收入的比重下降至20.1%,同比增长16.4%,对基金收入的贡献为8.3%。我市财政收入增长结构的这种状态从本世纪初开始呈现,且从2009年表现出不断加剧的势头。2009年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1.9%,再直线上升到2010年的31.3%,到2011年37.0%,占据了地方财政收入的近2/5。土地出让金制度的确立,盘活了全国的土地资源,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其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增加,也让土地出让金存在的问题越发凸现出来。很显然,我市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背后,有大部分依赖的是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也才使得财政收入的增长明显快于GDP的增长。

3.与企业经济效益以及个人所得税相关

部分税收快速增长直接推高了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比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结合南通市的实际情况来看,从2000年以来,在大多数年份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这两种税的增速高于同期的GDP增速,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速。比如2011年财政总收入中,企业所得税为106.97亿元,增长25.9%,个人所得税为47.88亿元,增长45.9%;2010年财政总收入中,企业所得税为84.97亿元,增长68.4%,个人所得税为32.82亿元,增长41.6%。因此企业效益的提高以及个人所得税的增长不但是财政收入增收的原因,更使财政收入有质上的改进。

4.与南通物价指数相关

通过对2000年以来GDP核算结果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凡是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GDP的现价增长速度都是大于GDP的可比价增长速度,并由此导致凡是与现价相关的经济总量增长速度都高于可比价速度。以2011年为例,南通市财政收入增长33.4%,GDP按现价计算增幅为17.7%,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0,剔除物价指数的影响,GDP的可比价增速为12.1%,在物价指数的影响下,GDP现价增速与财政收入增速之间的差距会比GDP可比价增速与财政收入增速之间差距小。反之,在2009年,财政收入增长24.6%,GDP按现价计算增幅只有10.8%,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8.7,剔除物价因素,GDP可比价增速为13.3%。在物价指数的影响下,GDP现价增速与财政收入增速之间的差距反而比GDP可比价增速与财政收入增速之间差距大。

三、南通市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的几点建议

我市财政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长的现状,核心是反映产业结构和财政结构的问题,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是多种原因导致的结果,不能机械地、简单地看待两者增速的高低快慢,促进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快经济发展。为此,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以现代服务业及新兴产业建设为载体,着力加快二、三产业发展

由于农业税的全面免除,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工业和第三产业,保持二、三产业的稳定增长是保证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等千载难逢的机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休闲旅游、金融、家庭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以生产业为支柱的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新兴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推进城乡统筹的步伐,加速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以此扩大税基、稳固税源,增加收入,逐步平衡财政收入与GDP的增长。

(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逐步优化财政征收结构

经济决定财政,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保证财政“为有源头活水来”,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最终依赖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运行质量的提高。2011年我市地方财政收入的37.0%是出让土地所得,仅次于税收收入的39.4%,不具持续性的土地使用权转让金收入占比偏高,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结构不尽合理。为此要注重提高经济效益,努力开拓效益财源,使得财政收入的增长不再依靠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支撑,推动经济由“速度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的转变,财政增长步入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逐步优化财政征收结构。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是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体现,是量上的优化。在量上高速发展的基础上,经济效益的提高会使得财政收入的增速高于GDP增速,这是质上的优化。我市经济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后期,财政实力还需不断积累壮大,承担发展的财政投入压力也不断增大,因此,财政收入的增长要处于相对科学合理的位置,使我市财政调控能力更加增强,经济还需继续保持“十一五”的高速发展势头。

上一篇:金融危机下资产证券化革新研究 下一篇:成人职教外语及信息技术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