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收入差距人才资源影响的建议

时间:2022-10-09 01:07:49

遏制收入差距人才资源影响的建议

改革开放 30 多年,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收入差距过大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对人力资源的形成和发挥作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收入差距过大是在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必须在发展中解决,只有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才能有效地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人力资源经济运行机制进行适时的调整,具体建议如下:

一、遏制收入差距的增长,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目前,我国收入差距过大,收入结构不合理。要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规范分配秩序,调动劳动积极性,发挥人力资源作用,就应该在分配中实施“调高、扩中、提低”战略,以实现收入结构的优化。首先是“调高”,就是要强化国民收入再分配,规范分配秩序,调节过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以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为此要取缔非法收入,对侵吞公有资产、贪污受贿、偷税漏税、走私贩私、制假售假等非法收入,要果断依法取缔和惩处; 整顿不合理收入,对一些垄断行业如石油、电力、电信、民航、金融保险等行业的较高收入进行合理的调节; 对一些收入过高的人员可以利用个人所得税、利息所得税和遗产税等手段进行调节,使一部分调节前的高收入者经过调节之后,进入中等收入者的行列。其次是“扩中”,就是要通过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经营治理人员及技术工人的收入水平; 机关单位在机构改革和精简人员的基础上,提高其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提高劳动积极性; 努力增加新型农业、规模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最后是“提低”,就是要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农民是低收入阶层的主体,用20 年到 50 年的时间,让更多的农民从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快实现社会公平,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大众的身心健康。

二、建立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低收入者的医疗水平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在保障种类、保障水平、保障体制等方面都表现出严重的不公平。从供给方面来讲,当前我国已具备了建立公平的城乡社会保障的经济条件。从需求方面来看,现阶段我国农村的医疗教育水平仍然较低,需要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政府应更加关心弱势群体,把扶持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和农村发展放在第一位。在中国,落后地区不仅人均收入低,而且各项公共服务也最差。中央政府有义务保证向公民提供最低水平的统一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基础卫生保障是最重要的公共服务,只有当落后地区的劳动力身体健康时,这些地区的人力资源才有希望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用转移支付的方式为所有人提供受教育和医疗保健服务的均等机会是一种投资。这种投资不仅有利于贫困地区且也有利于整个国家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

三、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教育公平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政府财政支出方面,可以增加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要加大,确保三个增长和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的4% 的目标尽快实现。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将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的面貌。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 首先应加大调整教育资源内部分配、城乡分配、区域分配、校际分配的力度,促进教育公平的全面发展。其次建议取消重点示范学校制度,禁止对重点示范学校在财政拨款。师资配备、招生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尽可能从资金师资设施等方面给条件较差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必要的扶持,并且尽可能地抓好薄弱中小学的改造工作,缩短并力争消灭重点与非重点之间,城乡教育之间不平等的硬件差距。同时,师资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教师资源配置体制,努力满足农村教育对教师数量的需求,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待遇,最终达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教育公平。

四、保障农民工权益,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

抓好目标规划,建立农民工管理联动机制。劳动、社保、公安、工商、农委、建设、民政、医疗等有关职能部门成立农民工问题协调领导组织机构,建立农民工维权服务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整合社会资源,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沟通、统一行动、形成合力,多方参与统筹协调农民工劳动管理及权益保障等工作。抓好健全法律法规,构建农民工源头维护机制。抓好制度建设,构建农民工权益维护机制。在政策制度上,要推动形成一套适应中国国情的符合农民工要求的制度,各方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推进企业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为农民工的服务、保障提供制度支持。同时深化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扩大覆盖到整个农民工,对农民工存在的问题从源头上维护,起到预防和保护作用。在收入分配方面,要把防止工资拖欠和解决收入低的问题作为维权的重点,推动企业逐步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同时建立企业内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在社会保障方面要把建立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作为维权的核心,坚决要求每个用工单位都为农民工办理工伤、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还要把农民工困职工逐步纳入城镇低保范围之内给予救助。只有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才能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顺利实现,才能实现人力资源在全社会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五、通过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是实现对所有地区提供均等发展机会的第一步。在中国,落后地区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这些地区缺乏交通运输设施、供电供水设备等等增长的先决条件。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在与发达地区竞争中,落后地区只能处于下风,因此改善基础设施是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要帮助落后地区发展经济,还必须设法将各种经济活动吸引到这些地区去,促进生产要素向落后地区流动。中西部地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还具有巨大的人力资源的开发潜能,开发西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西部人力资源的水平。

六、打破行政性垄断,调动各行业从业人员的劳动热情

对行政性垄断企业进行改革,促进完善有效的政府、法律和社会监督机制的形成。打破行政性垄断的关键在于培育产权多元化的可竞争市场,应通过规范的企业改制、扩大民营成分的市场准入,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和有效的监管机制。近年来,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扩大市场准入范围以及垄断部门决策引入听证程序等改革,对于打破行政性垄断已经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依然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对行政垄断企业评价、监督和制约的有效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制定统一的反垄断法,组建一个更加独立、强大的反垄断行政机构,通过立法和司法规制行政性垄断。

上一篇:当前广西文化内容产业形势 下一篇:绩效考评对人力管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