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贸易逆差与版权经济发展研究

时间:2022-02-22 04:10:50

版权贸易逆差与版权经济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5)03-000-01

摘 要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的版权贸易越来越频繁,且版权贸易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政治、文化、经济等的全面交流,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国长期处在版权贸易逆差之中,对版权贸易逆差与版权经济发展的探讨势在必行。

关键词 版权 贸易逆差 版权经济

版权贸易是知识、文化、思想、创新等的经济传播,对于先进文化生产力的扩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版权贸易中,逆差现象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文化生产力的弘扬和发展以及国家的版权经济的持续发展却起着制约阻碍作用。一个国家的版权贸易出现逆差,往往代表国家的版权引进大于版权输出,一定程度上,代表这个国家的版权竞争力相对比较小,对整个国家的版权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利影响。但是对于版权逆差,我们要用客观公正的态度来看待,并正确的处理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版权引进、输出调整,从而促进我国的版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版权贸易的发展现状

(一)近年来,我国的版权贸易成为出版社的新经济增长点,大量的海外出版物版权通过拿来主义被我国引进,西方大型出版社与我国进行了版权合作,大量国外最新、最权威的著作流入中国市场,使得我国版权贸易的数量、品种等大大提升。

(二)我国的版权贸易不断发展壮大,合作的范围也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我国存在版权贸易合作关系,且合作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丰富化,贸易的途径也在不断的增多。

(三)目前,我国许多出版社都成立了对外合作编辑室,有专业的贸易人才负责对外版权贸易,且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的版权机构兴起壮大,其服务平台也在全面快速的发展,我国的版权贸易更加趋向于成熟化和规范化。

二、我国的版权贸易逆差现象

近年来,我国的版权贸易逆差现象比较显著。以2014年我国的版权贸易为例,我国在与美国的版权贸易合作中,版权的引进输出比率大约为3.2:1,我国引进美国版权为14530项,而输出的版权为4541项;我国与英国的版权贸易合作中,版权引进为16453项,版权输出为4839项,比率高达3.4:1。下图表1展示了2004-2014年我国图书的版权贸易情况:

TC指数代表版权的竞争力,TC的取值范围控制在-1和1之间,指数越靠近1表示的竞争力越大,越接近于0表示竞争力相对比较稳定,大于1时表示只出口不进口,越接近-1表示的竞争力越低,等于-1时表示只进口不出口。整体而言我国的竞争力在波动上升中。下图表2展示了2004-2014年我国图书版权竞争力的情况:

三、我国的版权贸易逆差与版权经济发展的联系

(一)从我国的图书版权竞争力表1和表2的综合分析中可以得出:我国的版权贸易RCA(比较优势)小于1,TC小于0,我国的版权贸易既不存在比较优势,更无竞争上的优势。这样严重的版权贸易逆差现象当然阻碍着我国版权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的版权贸易长期处于逆差,虽然在版权价格上远远低于国外的版权价格,但是不能满足、刺激广大国外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和购买欲望,就使得需求原理大大丧失了它的作用效果。换一种说法,就是我国的版权贸易在国外消费市场有效供给不足。没有版权的大量输出,再加上自身的版权价格低,且版权引进远远大于版权输出,所有的这些不利于版权经济发展的因素综合起来,必然会影响我国的版权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版权贸易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利润。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处于版权贸易逆差,版权投入资金远远高于版权收益。甚至在我国许多出版社对外版权贸易中常常出现财政赤字,使得我国的版权经济发展呈现低迷状态。另外,版权经济发展的不顺,导致国内版权投入的资金有限,不能满足版权发展的资金需要,自然产出的作品不多,尤其好的作品更是寥寥,从而更加加剧了版权贸易逆差现象的产生,使得我国的版权输出举步维艰,因此,更加滞碍我国版权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版权贸易的发展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文化、政治、经济等的交流的同时,长期的版权贸易逆差对我国的版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综合全文可以看出,我国的版权贸易引进远远大于输出,在国际版权贸易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我国应该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和创造能力,大力发展文化创新产业,同时增大版权输出,减少版权引进,提高我国文化、思想、知识等的国际竞争力,从而逆转长期的版权贸易逆差现象,为我国版权贸易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姬沈育.当前我国版权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2008(3):71-74.

[2] 王斌.中国版权贸易逆差产生的经济学分析[J].2008(5):18-19.

[3] 陈秋云.我国版权贸易逆差问题探讨[J].2006(11):74-76.

[4] 杨琪.现代世界体系结构中的中国图书版权贸易逆差分析[D].2011(6):112-113.

[5] 于晓燕.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逆差成因及对策[J].2009(10):80-82.

上一篇: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下一篇:e时代纸质书法字帖“神韵”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