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及解决机制分析

时间:2022-02-22 03:13:27

中小企业融资难及解决机制分析

摘 要: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问题是极为突出的,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宏观上关系到社会的长远发展与和平稳定,微观上则关系着百姓的生活。深入来看,其缘由中既有外部的也有其内部的。因而,中小企业怎样突破融资瓶颈是我们所急需考虑的。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机制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剖析

1.企业内部寻因。中小型企业跟大型企业相比,由于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对外部财务信息披露不规范;而且其经营历史短,缺乏信用的积累,也缺乏对传输信号的品牌和信用记录,所以在融资过程中,对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更为严重。

2.银行等金融机构寻因。高度垄断的金融体制成为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支持的深层次原因,这又源于它们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并且大多数并不需要事务所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很难在融资时向银行提供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即使中小企业提供了事务所的审计报告,银行还是会对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重新审查。在这种情况下信贷市场会自发地拒绝信息量不足和信息成本过高的信贷资金需求。

3.政策寻因。中小企业在中国起步较晚,国家没有很好地认识到对其金融支持的重要性,从而缺乏完善而健全的法律法规以支持私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改善中小中小企业的状况。缺少一种机制来绑定中小企业的市场行为,发展最不规则。因为政府政策限制,数目庞大的民间资本并不能得以充分利用。特别是在大的城市,金融监管十分严格,以致中小型中小企业很难从民间金融渠道取得发展所需的资金。

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机制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中小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方,在面对融资难的问题上应该首先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完善自身治理能力,为融资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加强自身建设,主要应该做到下面几个方面:(1)健全自身信息披露制度。所谓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归根结底是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机制,即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呢?原因在于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不能被用来评估其风险从而最终导致供给的信贷银行贷款短缺或者分配不合理。这源于中小企业自己的信息公开系统不完善,不能让资金的提供者准确的看到中小企业的情况。所以,中小企业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必须健全财务报告制度,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同时应出台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使得资金供给方能够了解真实有效的企业信息。(2)提升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中小企业所有者或者管理者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极为显著的影响作用,对于融资而言个人信用、企业信用都是它的基础。银行贷款则是企业融资最常见的企业融资的方式。对于银行贷款而言,中小企业应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及时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等信息反馈给银行,实现信息对称,建立相互信赖的银企关系。中小企业若能在银行建立良好的信用基础,则其未来不仅在银行借贷融资毫无问题,且对其选择其他途径与方式进行融资也是大有裨益。(3)提升融资管理水平。中小企业在应对融资难等问题时,应该制定一系列的融资战略。为了适应市场风云的变幻莫测,中小企业必须经营灵活,因为在时间和数量上对资金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企业自身提高积累能力,以便对市场做出及时有效的反映。中小企业经营者应该加强学习各项融资政策、程序等,积极了解金融机构的运作程序,增强与金融机构沟通能力;要结合企业实际,要用足、用活、用好各项相关的融资政策;要积极开拓融资渠道,不断提高企业自身融资水平和融资管理能力。

2.强化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我国由于企业融资渠道匮乏,银行成为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渠道。而国有大型银行对在获取中小信息方面存在着规模不经济,相比之下,中小银行组织结构和管理层次简单,在其内部能够避免规模不经济的弊端,从而信息成本较低;另外,中小银行一般主要为当地企业服务,能够更多依赖于个人信用和私人关系网络,能够较容易地获取中小企业的背景信息。

这些现象表明:大型商业银行具有为大型企业提供贷款的优势,中小银行有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优势,因此,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时,大力发展中小银行是很有效的途径。

3.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国家应该支持私营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拓宽渠道和改善融资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1)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监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在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基础之上。应尽快制定《中小企业融资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依法执行。同时这些法律的出台能够指引中小企业的投资方向,规范中小企业经营行为,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2)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发展。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制订严格的管理规定,给予民间金融一定的法律地位,尤其是对自发形成的有组织的金融活动加强监管,避免“金融风波”;同时也要坚决保护合法的借贷活动,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严把市场准入条件、提高准备金率和资金充足率,将优良的民间信贷机构吸纳为市场主体,不符合规定的则排除在外,维护市场主体的质量。同时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实行风险责任自负,按照法律规定和市场原则对不良机构实行破产,以保证中小金融机构健康高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1]余雅滨.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当代经济,2011(13).

[2]曹一萍.规范与引导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J].会计之友,2009,(6).

[3]姜俊吉.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和对策[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报,2011,19(1).

[4]林樱花.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化解思路探究[D].复旦大学,2009,(6).

作者简介:陈燕(1990- ),女,新疆石河子人,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信息披露

上一篇:浅析吉林省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下一篇:基于可持续增长模型的中小企业融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