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02-22 01:22:43

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摘要:高等院校的教育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上的知识,还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实用人才的重任,因此本科院校的旅游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型、实用型高素质人才。让学生进入社会后能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相适应的教学课程体系

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理论教学强调的是对学生旅游管理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实践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而旅游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与理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不同之处在于,本学科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语言沟通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非常重视学生情商的开发。因此,各高校应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构建相适应的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掌握旅游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实践,我们认为,学生在一年级主要开设“公共课”,例如:思想道德修养、职业发展课、英文、计算机等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及语言、计算机、法律等提高工具性技能。二年级“以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例如:在旅游学概论、旅游服务礼仪、旅游心理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下,使学生了解行业并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等专业基础知识。三年级能够“主要开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例如:旅游法规、会展经济、旅游经济学等,使学生熟练掌握在旅游服务系统方面必备的专业理论和管理工具,以适应行业的需求。四年级“主要以实训与实习为主,辅之以专业课程”。通过对校内外的实训、实习以增强学生实习单位及行业进一步了解和认可度,为旅游专业毕业学生的基于行业需求的高质量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具有应用型本科特色的专业设置

应用型本科专业设置时以传统学科为基础,并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与能力。以传统学科为基础体现了本专业的教学层次,培养学生的技能与能力则表明了本专业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应用型本科专业设置的上述特征有助于学生成为具备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从而使其更适应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某专业适应行业需求,满足市场经济需要的前提便是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也就是说具有明确的市场导向性或针对明确的职业岗位。旅游管理类专业针对的是劳动密集型的旅游业,故其必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的专业,同时也具有应用型本科专业设置的特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外语应用能力、交际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

三、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行业需求导向

就目前相当一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来看,旅游管理类专业实习时间短,缺乏实践经验,学校实验设施短缺,本科教育的“理论化”现象非常突出。教学实验室设施设备的配套建设没有引起大多普通高校的重视,某些院校甚至根本没有开设专业实验室,只是依靠传统的课本教学来教授旅游管理类课程。还有一些院校虽然教学计划中涉及旅游管理实习,但实习时间较短,通常仅仅只有两三个月,实习时间短必然会给学生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例如,实习时间短造成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不重视,只把学生安排到劳动力缺乏的岗位,学生实习过程中从事的主要是劳力工作,很少有机会真正地接触到管理层面的工作。这些与专业几乎不相关的实习经验导致学生在实习结束后还不能对自己专业的基本服务流程和操作有准确认识与了解,而且还造成学生缺乏旅游管理岗位要求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一些学生甚至因为实习期间从事的体力劳动岗位与自己期望岗位存在较大差距而在毕业时拒绝选择旅游行业就业。旅游行业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进入后随即又大量退出,即“低进入率和高流失率”的现象。因此,基于行业需求的旅游人才慢慢减少,旅游业“人才稀缺”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各大高校应优化教学组织,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行业需求导向。首先,重视实践教学。

四、改进本科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结合旅游管理类专业的自身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突出实践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旅游学科应用性强、发展变化快的特点,应明确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比简单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而教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能力提高的一种具体体现。根据这一教学目的,依据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学科特点,我们应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课堂辩论、案例教学、视频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演示教学、情景对话等等,激发学生的求知能力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深入分析,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增强理论实用性。同时,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特殊的作用。

五、加强专业性的就业指导

专业性的就业指导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设置的职业生涯规划等同类课程,据了解很多高校已经将职业生涯规划等同类可以设置成为必修课程,通过四年系统性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职业、了解企业、了解行业,根据所学专业的行业需要提前准备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指学校在学生大四下学期以召开毕业生实会、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主要包括当前就业形势、面试时需注意的问题与技巧等内容。另外,有能力的学校还可以举办针对性强、专业性强的校园招聘会,让学生与实习单位进行双向选择。

结束语

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以专业办学为立足点,要体现专业教学的全过程,而且教学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办学效果,所以高校应特别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工作,尤其是要根据外部人才需求的变化和内部办学条件的发展不断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杨森.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2]张建春,张宏梅.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3:271-273.

[3]周丽洁.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08:62-64.

上一篇:中职对口升学英语复习应考思路研究 下一篇:论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