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造船企业剩余积压物资管理

时间:2022-02-22 02:09:25

浅谈造船企业剩余积压物资管理

摘要:本文探讨造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船东建造意见修改、设计更改、工法修改等原因不可避免会产生剩余积压物资,影响企业成本控制工作,在低船价市场的今天,为降低成本,建立剩余积压物资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及完善剩余积压物资管理越显重要,以提高公司经济效益,适应目前低价位接单的市场需求。

关键词:剩余积压物资;低船价市场;成本控制;

The Management of Surplus & Overstock Materials in Shipyard

MENG Yumei

(CSSC Guangzhou Longxue Shipbuilding Co., Ltd. Guangzhou 511462)

Abstract: The surplus & overstock materials (SOM) are produced in the manufacture process because of ship owner’s comments and design revision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change, etc., which has influence in cost control in shipyard. In today’s low-price ship market, for decreasing cost and increasing economic benefit,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SOM management under an established SOM management mode.

Key words: Surplus & overstock materials, Low-price ship market, Cost control

1术语和定义

本文的剩余积压物资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船东建造意见修改、设计更改、工法修改等原因产生的生产部门已领出但未安装上船造成船舶完工使用完工后的结余退库物资及到货后一直未领用的在库物资。

2剩余积压物资管理的必要性

船舶制造企业采购的物资按单船配套,所需专用材料、设备等物资品种繁多、数量大,国内物资与进口物资并存,部分物资采购周期长,物资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日显重要,并且在造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船东建造意见修改、设计更改、工法修改等原因,造成已经下单采购甚至已回厂的物资变得“不合用”,不可避免会产生剩余积压物资,

产生的剩余积压物资有的未开封使用完好无损的,有的由于存放时间长已经锈蚀,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金占用和物资浪费,影响企业成本控制工作,又增加了企业仓储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在船舶制造企业加强物资管理过程中的剩余积压物资的管理和再利用工作,建立剩余积压物资管理工作机制,对造船企业加快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资金占用,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在低船价市场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剩余积压物资管理思路

3.1剩余积压物资出现的原因及管理现状

本文从当前船厂实际生产过程剩余积压物资较为典型的比较容易产生剩余积压物资的项目为例进行分析:

1)首制船的钢材订货大多时候是以详细设计阶段的钢材预估清单订货,生产设计时由于分段划分及钢板套料等原因致使套料后的钢材清单与原订货的预估清单可能会出现部分出入而出现积压物资。

2)部分资材按蓝本托盘订货,蓝本托盘整托交货,施工领用时也按蓝本整个托盘领用,但由于生产现场安装节拍与整个托盘进度不一致,实际施工单位在领用的整托物资中有部分是不需要的,于是领出后弃用在托盘斗内、回收垃圾斗内、甚至弃放在路边,或是由于领用时间长施工时一时找不到又通过联系单增加急件的方式再采购,后面又找到了,那么就会出现联系单增加的急件到船完工后都没人领用的情形。在系列船的生产建造过程中,如果现场生产部门未能及时将该托盘实际消耗量情况反馈技术部门修改后续船托盘,那么后续船几乎所有托盘也都会按前面船套用,造成一个恶性循环,一边利用剩余积压物资,一边又不断产生新的剩余积压物资。

3)部分资材是按技术协议形式以一船套或整个系统的形式订货,技术协议内所列均为一船套量的供货数量。厂家报价,订货,供货直到最后施工领用都是用一船套和整个系统总量的概念去操作,如加热盘管、多芯管和货油泵附件等,首制船供货商计算用量一般可能会偏大或留有一定余量,如果首制船完工后的技术、设计、船东修改、实际消耗量等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到后续船,后续船又参照首制船制作技术协议,未能及时进行更新,那么从首制船就产生的剩余资材将在后续船一直存在下去。从领用的角度看,现在的管件制作基本上采用一种各船交叉的作业方式,由于领用又是整船领出,多船套用现象普遍存在,施工部门对每船的真正实际用量也很难统计准确,在无法得到一艘船的实际所需订货量,使得在考虑利用剩余资材和减少后续船订货时,很难确定减少多少订货量的前提下又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另外,由于这种一船套概念的操作模式,在与厂家商谈后续船的减少订货数量及订货价格时也有较大难度。一方面由于不同系列船的船级社不同则,利用时牵涉到转证书的问题和费用,另一方面厂家往往以上游厂家材料订单已下不能减量为由,降低因船厂减少订货数量应返还部分的管子单价,使得船厂白白付给厂家其中的差价。

3.2剩余积压物资具体管理思路

剩余积压物资的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这些剩余积压物资如何进行充分的再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做到真正的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由于该项工作涉及到了船厂的生产设计、施工作业管理、物资采购、仓储管理各环节,即生产部门现场管理(退库、再领用)、设计部门的生产设计(在后续船优先考虑使用)、物资部门的采购(结合配套部库存平衡表,调整后续船相关物资的实际采购量)及仓储管理(定期统计剩余积压物资清单)等环节,所以要做好该项工作,需要从生产设计、现场生产作业管理、物资采购、物资信息反馈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管理。

1)船舶产品的各生产阶段是一个衔接紧密的生产链条,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强与设计、施工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及信息交换,建立物资管理信息化平台。物资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库内剩余积压物资进行归集、整理,统计出台帐清单,并将该台帐清单信息及时反馈到各相关部门,把采购、库存、生产需求等信息系统连接起来,实现物资及剩余积压物资管理的信息化,确保供应与生产之间的有效衔接。

2)加强现场生产作业管理环节中的资材管理。对于以船套订货及领用的物资,生产部门尽量不串用,做好生产现场剩余物资的分类处置工作,完工后尽快将该船多余资材退库,与物资管理部门做好发放及退库数量记录,并将实际消耗量等相关信息反馈设计部门。

3)要突出设计部门在剩余积压物资再利用工作中的重要角色,设计部门根据生产实际消耗量持续更新每一系列后续船的真正实际所需数量,更新后续船的技术协议供货范围,做到源头控制。并从技术设计或工法改进方面负责在后续船或工装上充分利用已产生的剩余积压物资,或者在新船型设计时充分选用现有剩余积压物资的规格,根据实际消耗情况调整后续船相应物资的采购定额量,减少后续船的采购量,遏制可能产生的新剩余积压物资。

4)加强采购环节的管理。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是企业物资管理的首要环节,综合企业内部设计、生产、仓储等部门的信息进行物资计划编制,按设计部门下发的后续船采购定额指令,并结合库存情况,调整后续船相关物资的实际采购量。

5)加强剩余积压物资的仓储管理,对生产部门退库物资分类别、分产品接收并做好记录,办理退库验收手续,并做好标识,对于质量完好的剩余物资转入正常物资管理。通过定期开展物资盘点的清仓查库工作,对库内剩余积压物资进行归集、整理,统计出台帐清单,并将该台帐清单信息及时反馈给设计及生产部门,设计部门根据清单给出相关再利用的具体意见,明确积压物资的去向和用途,如转在建的后续船使用或作工装材料用或新船型待用等,仓储管理部门按照发陈储新的原则优先发放积压物资给生产部门,做好库内剩余积压物资的防护保养工作,定期对需变卖处理的积压物资实施销售或置换处理,减少物资因锈蚀等原因造成的浪费。

6)建立剩余积压物资日常工作机制。成立由设计部门、生产部门、物资采购及仓储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专题工作小组,不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讨论分析剩余积压物资新产生及再利用情况,协调解决设计、采购、生产部门对积压物资和剩余物资的有效利用存在的问题,促进剩余积压物资的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避免二次剩余积压和物资浪费。

4结语

对剩余积压物资管理工作机制的建立日渐成为造船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要做好剩余积压物质管理工作,需船厂内包括设计、生产、采购、物资仓储管理等部门需要密切配合,进而控制船厂的成本,对造船企业全年的成本控制目标和利润目标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APP:感觉不会再有“爱”了 下一篇:纳税筹划在造船企业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