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提升策略

时间:2022-02-21 01:36:46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提升策略

[摘 要]在新课改的浪潮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理念逐步渗透到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思想中,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当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我将从自己的实际教学案例中展开讨论。

[关键词]信息技术 提升 策略 有效性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77

信息技术已经成了人们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使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秩序差,导致教学的整体有效性受到影响。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展开分析与研究,寻找更科学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将从自己的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中很难正确把握教学难点,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欠佳,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是教学教育中的主要科目,教师或多或少存在不用心的问题。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大部分教师只是简单的对当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操作演示,然后让学生根据演示的步骤进行操作。整个过程中,教师并不重视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导致学生虽然学会跟着操作,效果似乎不错,但是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原理,以至于在下次遇到相同的问题时,难以进行解决。在教学中,教师用在课堂演示中的时间往往较长,学生自作和研习的时间却很短。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是一股脑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操作时间短,不能真正得到练习。有些学生也只记得教师所讲的几个简单的步骤,很多知识在教师讲过之后很快就遗忘,使得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知所措,无法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教学的效果自然也就难以得到提高。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今后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为了应对信息技术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应重视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策略。教师应从课前准备、教学观念及学生的能力等方面入手制订相关策略。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促使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学实施中最为基础的内容。因此,在正式开展教学前,教师需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全面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正确把握和认识教材,明确教材的重点及关键内容,从而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保证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在课堂准备过程中还需要对教学设备进行检查,计算机是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主要工具,一旦计算机出现问题,那么教学活动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教师在课堂正式开始前,应做好学情分析,应当重视教学软件及教学设备的检查,保证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教学条件。

2.积极更新教学观念

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作为人们必须掌握的常识性知识,如果不打好稳定的基础,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已经成了现代人才所必备的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更新教学思想,发挥教学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基础保障。教师要加以重视信息技术,积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因材施教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使他们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如在进行幻灯片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打字速度,对于打字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在完成基础的幻灯片制作的基础上,再进行一些操作设计。对于打字速度较慢的学生,教师则要求他们完成基础的任务即可。同时,教师也应当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一方面能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提升,另一方面也能强化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促进课堂学习效率不断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我学习、相互讨论,让学生能在交流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得到他人的意见,促进创新性人格的生成,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并且逐步实施教学改革。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效果依然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还需要教师积极地寻找科学的教学对策,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 韦 迪)

上一篇:报告显示:2016中国“互联网+”总指数省级排名... 下一篇:网上个人社保代缴每月19.9元即可代缴被指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