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应用类专业现代工程实训平台的内涵建设研究

时间:2022-02-21 12:02:56

能源应用类专业现代工程实训平台的内涵建设研究

摘 要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导向,以能源应用类专业作为小规模的试点范围,本文从实训教学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培养、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第二课堂和校企合作等五个方面研究探索现代工程实训平台等内涵建设的相关问题,为综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起到平台示范作用。以期为同类院校工程实训平台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能源应用类 工程实训平台 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23

Research on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Modern Engineering

Training Platform for Energy Application Specialty

LV Xiangcui, GUO Chunmei, ZHANG Wei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Abstract As the practice teaching bas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nd practical ability, the modern engineering training platfor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With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as a guideline and taking energy application specialty as a small range pilo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ed problems for construct modern engineering training platform in five aspects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teaching system,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ing staff,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ode, the second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the enterprises. It can have platform demonstration effec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 for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Hoping to carry out a pilot study for the subsequent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cluding the training of outstanding engineers in the course of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 energy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training platform;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0 引言

现代工程实训平台的构建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天津城建大学工程实训中心已经建成并即将投入使用,为能源应用类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工程实训创造了先进的硬件环境。为保证实训中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实训中心的内涵建设就变得尤为重要。

工程实训的目标是培养基础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具有综合工程素养和创造性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其关键在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并未根本改变。如何实现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到现代工程实训的无缝对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能源应用类专业的工程实训平台,通过借鉴国外同类院校及国内兄弟院校现有工程训练教学的成功经验,本文对工程实训中心的实训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实训教学模式、第二课堂和校企合作等五个方面进行实践性研究,探索具有我校能源应用类专业特色的实训教学理念,并构建与现代工程教学相适应的实训、实践教学体系,达到适应当前人才培养需要之目的。

1 加强现代工程实训平台内涵建设的途径

工程实训中心先进的训练系统及装置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较好的硬件条件,规范的教学管理、高素质的师资和适当的实训方法是工程实训内涵建设的关键。以工程实训中心为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实训中心平台建构上,围绕上述三要素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1.1 突出能力培养的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实验实训教学体系的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为集中加强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训练并突出工程应用型学生的特色,我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简称“建环”)专业自2010级实施 “3+1”模式教学体系改革,在大四学年进行校企合作的集中实践教学训练,集中安排五门专业课程设计(10教学周)和生产实习(3教学周),以及Transys建筑能耗模拟技术、Fluent室内环境模拟技术、洁净室与空气洁净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等专业实践技能提升及专业知识扩展课程。

实训教学体系的设置的特点分阶段、模块化、个性化。分阶段指的是将前两个学年归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阶段、第三个学年为基本专业实践教学阶段以及大四学年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三个阶段,各阶段之间自成模块。各阶段之间是递进关系,形成探究实验-设计-实习-产学研结合的纵向的有机整体,同时实现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学生课外实践与科技创新平台贯穿大学四年的各个阶段,在平台设置上尤为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个性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2 适应实训要求、业务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建设

工程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决定实训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工程实训教师具有多重角色特点,要求其既具有较高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又能够不断完善自我,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协调发展。因此,在实训中心师资队伍的业务素质建设上应进行多方面的探索性实践:

(1)加大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走出去。有计划地选拔骨干实训教师到相应的公司和科研所进行进修或访问或短期的挂职锻炼,去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掌握新工艺、新设备、新规程,积累自身实践经验,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实现专业教师的工程化;(2)注重引进来。从相关企业、设计院聘请高级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设计或讲座,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本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3)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鼓励、支持实训实验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学生科技立项、教学改革、共同编制实验、实训教材、为企业提品研发、技术服务等科研活动等,加快科研成果向产品的转化,为高校人才的培养和企业人力资源的建设提供可持续动力。通过上述措施,中心拥有了一批技术硬、综合素质高的特色师资。

1.3 融合多种资源的实训教学模式

第一,实行分层次、个性化实训教学模式。考虑到学生专业类型、基础、学习能力和需求的差异,将实验实训项目进行梯度分解,分为验证型、综合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采用阶梯式教学,使学生人尽其能,既要“吃得饱”、又要“吃得了”。个性化是指学生可根据自己专业基础和爱好的不同来选择自己的实训项目,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体现出快速、高效的特点。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训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动态的、直观的、灵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将理论的叙述、抽象的公式推导,转化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动画,真正做到简明易懂,既充分调动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方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理论部分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教学活动以现场教学为主,两者互相穿插、互为促进,注重学生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引进任务驱动教学法,即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通过讲解或操作实践使学生完成“任务”,将原来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章节进行分解并重新整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以项目为载体,它是一种复合性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设计了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情境教学、互动教学法等多种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

1.4 构建开放性实训平台,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综合创新训练体系

第二课堂活动是实现大学综合性实践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训练和培养大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我校将工程实训中心开辟作为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基地,在实训教学中将每年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等各类学生竞赛、创新设计活动、科研兴趣小组课题、教师的科研课题以及校外实践基地项目纳入综合创新训练体系。

此外,建立并已开展实行了可获得学分的第二课堂培训计划,并将其列入人才培养体系;从教学管理的角度积极创造条件,并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专业学科竞赛等活动。初步形成了以学科竞赛为引领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摸索出了一条知识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素质教育之路。

组织学生以团队方式自行申报或参加教师的能源应用领域中的有关科研子课题,鼓励学生提出有创意的设计方案。在项目实施中,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由学生自行探索、选择和实施解决方案,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的通力协作与配合,成果可以作为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进行考核。这样不但使学生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得以训练,并且可以通过研究型和创新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显著提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和责任感。

1.5 探索基于卓越工程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加强资源共享

工程素养及技能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工程实训中心应该与校内外相关单位密切合作,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为学生实践实习提供保障,旨在实现既有资源的最大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已经实施两年,与多家企业联合实施校企联合培养计划,逐渐摸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实训中心与公司、企业的密切结合表现在:一是让企业的工程师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并以专家讲座或讲课的形式直接参与教学;二是由企业赞助,在中心建立了校企联合实训实验室和产学研基地;三是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支持和鼓励实训教师参与企业的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工艺改造充和工程技术咨等活动,切实为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技术问题等,实现双赢目标;四是设立实训基地,将学生的实习实训放到合作企业中,从而让学生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得到实战的锻炼,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同时企业依靠学校补充应用型工程师。

2 结束语

工程实训是高校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以我校能源应用类专业作为小规模的试点,尝试从实训教学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培养、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第二课堂和校企合作等五个方面,初步研究了现代工程实训平台建设中所遇到的关键性问题,努力探索综合型创新人才的新的培养模式和路径。作为地方高校,应以工程实践教育为载体,结合自身特色、审时度势、进一步探索加强时训中心内涵建设的有效途径,从而使实训中心向着科学、高效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祥翠,郭春梅.面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科教导刊 ,2015(7下):35-36.

[2] 彭天好,许军,许国安,等.科学地构建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中国科技信息,2010(11):225-226.

[3] 张玉洲.建设国内一流工程实训中心的实践探索.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119-122.

[4] 余晓平,彭宣伟,曾莉.建能专业建筑节能方向实践课程的建设与探索.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67-169.

[5] 陈小勇.浅议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大观周刊,2012(41): 361-361.

[6] 孙爱良,王紫婷.构建大学生学科竞赛平台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6):96-98.

上一篇:多媒体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借阅服务的创... 下一篇:人力资本下“干中学”与企业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