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路径初探

时间:2022-02-20 12:40:29

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路径初探

[摘要]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中学教育的必修课程,对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当前中学教育界并未给予思想政治课程足够的重视。可见,加强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非常必要。

[关键词]中学教育 思想政治课程 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198-01

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可观的政治意义及现实意义,但当前的中学教育界并未给予该门课程足够的重视,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如教学目标不明确致使教师难以把握准教学的真正目的;教育模式单一致使课堂氛围呆板;教学理论脱离实际生活致使学生对理论的应用能力差;教育过程滥用多媒体设备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等。可见,加强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非常必要。为此,本文笔者结合实践经验,浅析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跨世纪以来,政治教育的开展应以创新教育为中心,而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此外,面对当前的德育教学困境,中学教育界应重视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改革。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改革

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围绕下列方面进行改革:

(一)以德育教育为首要教学目标,由此提升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学科教师应妥善处理知识能力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切忌把两者割裂开来。为此,若要实现此教学目标,则学科教师必须注重自身思想道德的修养,以培养更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注重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改革德育教学理念,由此建立起开放式的德育教学环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与知识更新的速度逐渐加快,因此学科教师应及时更新知识及把握最新热点话题,以此扩充德育教育的教学资料。

(三)改革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以营造思想政治课堂的良好氛围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具有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及教学方法简单的缺陷,而面对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若依然采取此种不合时宜的教学形式或教学方法,定会把学生推向反方向。为此,学科教师必须紧随时代的发展步伐,改革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

(四)改革教育评价机制

传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仅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机制,而未建立起德育教育的评价机制,因此学科教师应以学校德育评价机制为基础,建立起适宜本学科的综合性评价机制,由此促进中学生德育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创新

创新是指人对所见事物持独特及非常规的见解,且创新是思想意识、认知水平及能力的表现。中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因此学科教师应做到“差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即引导具备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学生进行创新;引导不具备创新意识的学生从基础做起。可见,学科教师应具备民主的意识,分别从下列方面进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创新:

(一)钻研教材的适用性

教材仅为教师提供教学的思路,因此学科教师应重视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体现教材使用的创新性此外,当前从事课改教学的教职工作者多惯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因此创新的能力及习惯均待提高,同时多数中学专职的思想政治教师缺乏,如此现状难以实现对材料的二次开发。为此,必须重视对教材适用性的专研及专职思想政治教师的配备,如此才能为中心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创新提供原动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师生间应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关系,如此才能产生高效率的课堂。因此,学科教师应重视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及创造适宜所教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现代化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仅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而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此定会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度呆板无趣。为此,科学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兴趣及能力,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注意特别要重视对学生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及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培养。此外,学科教师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及教学资源,以增强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及积极性。

除文中所述创新内容外,本文认为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必须明确该门课程的政治性,以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学科教师应设法改变学生固化的思维模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总之,与其他中学课程相比,思想政治课程具有某种特殊性,因此科学教师务必要重视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以增强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堂的兴趣及积极性,从而实现该门课程设置的初衷或教学目标,并最终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潘文丽.浅析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如何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5(04):85.

[2]刘霞.高职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与优化研究

――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研究对象[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09):136-140.

[3]杜继艳,杜秀杰.新课标下师生互动优化与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03):97-98+117.

上一篇: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整体设计的构思与改革 下一篇:独立院校学生大学英语听力授课技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