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2-02-19 05:57:04

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X线平片及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表现。 结果 3例患者X线平片无法明确诊断,所有的患者经3D及MRP成像后均能立体的多方位的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关节面塌陷及骨折线走形等空间信息。 结论 64排螺旋CT的3D技术能对胫骨平台骨折正确诊断和分型,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Schatzker分型;三柱分型

[中图分类号] R4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c)-0116-02

胫骨平台骨折(tibial plateau fracture,TPF)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临床上分型较多且复杂,骨折严重者往往需要手术治疗,常规X线片及普通CT扫描常常难以显示细微骨折、关节面的塌陷情况及骨折线的走形及碎骨块的移位等情况。多排螺旋CT(MSCT)采用薄层容积扫描,通过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容积再现重组(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能够立体的、多方位地反映骨折的三位空间关系,为骨科医生对骨折的分型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2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探讨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胫骨平台骨折诊断的重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0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27例,女15例,年龄26~78岁,平均48.8岁。交通事故30例,跌伤7例,高出坠落伤5例。2例为双膝骨折,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及64排螺旋CT扫描。

1.2 方法

X线片采用CR和DR,拍摄膝关节正侧位片,CT使用Philips 64排128层Brilliance螺旋CT,扫描范围上缘包括股骨下段,下缘包括胫腓骨上段,以膝关节为中心扫描,骨算法重建,重建层厚0.67 mm,数据传至工作站,利用软件进行MPR和VRT重建,从不同角度观察并储存最佳图像。

2 结果

4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左侧26例,右侧18例,其中2例为双侧骨折。8例合并腓骨骨折;42例均合并关节积液。普通X线漏诊3例,1例为外侧髁细微骨裂(图1),1例为髁间后区撕裂(图2),1例为外侧平台的轻度塌陷。4例X线仅表现为塌陷,MSCT显示为塌陷合并劈裂骨折,7例X线提示裂纹骨折,MSCT显示为粉碎性骨折。所有的手术患者术中所见骨折形态均与MSCT图像一致。MPR通过多方位重建,可以清晰的显示骨折线的走向(图3)、骨折碎片的移位方向及关节面的塌陷程度(图4)。根据CT结果将本组42例(44侧)病例进行Schatzker分型及三柱分型,按Schatzker分型法将其分为6型:Ⅰ型单纯胫骨外侧髁劈裂骨折3侧,Ⅱ型胫骨外侧髁劈裂骨折合并平台塌陷14侧,Ⅲ型单纯外侧平台塌陷3侧,Ⅳ型内侧平台骨折11侧,Ⅴ型同时有内外侧平台骨折4侧,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胫骨上端骨折5侧,还有4侧不能分型。按三柱分型如下:外侧柱骨折13侧,内侧柱骨折7侧,后侧柱骨折5侧,外侧及内侧柱骨折4侧,外侧及后侧柱骨折6侧,内侧及后侧柱骨折1侧,三柱骨折8侧。

3 讨论

3.1 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常规X线平片因其方便快捷,常作为首选检查方法,能够对大多数骨折做出诊断。由于胫骨平台的解剖特点,普通X线平片是二维图像,解剖结构前后重叠,不能直观显示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情况[1]。对于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常规X线片由于复杂解剖结构之间的重叠与遮盖以及自身分辨率低的不足往往难以显示,而表现为“正常”[2]。而64排螺旋CT以0.625 mm的高分辨率,快速容积扫描,得到提高了Z轴的空间分辨率,使各向同性成为可能。能避免骨质结构的重叠,可以发现一些微小的骨折,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类所谓的隐匿骨折的漏诊。VRT图像可以直观显示骨折表面状况、平台关节面的塌陷范围和碎骨片的三维空间位置关系[3]。MPR通过多方位重建,可以清晰的显示骨折线的走向、骨折碎片的移位方向及关节面的塌陷程度。

CT三维重建骨成像在骨折线走形及髁间骨折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在除去股骨、髌骨后,有效地避免了骨质结构的重叠与干扰,从各个角度直观清晰地看到胫骨平台骨折部位、范围和形态,俯视时还可观察到胫骨平台劈裂移位方位,评估塌陷范围与程度,充分显示胫骨平台的立体图像[4]。完整的立体三维图像使骨科医师更容易地将影像资料与实际骨折情况相结合,帮助其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制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3.2 MSCT在骨折分型中的应用

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分型方法很多,目前较普遍采用的是1979年由Schatzker J等[5]提出的分型方法,Ⅰ型:外侧平台劈裂骨折,无关节面塌陷;Ⅱ型:外侧平台劈裂骨折合并关节面塌陷;Ⅲ型:单纯外侧平台塌陷骨折;Ⅳ型:内侧平台骨折;Ⅴ型:双侧平台骨折;Ⅵ型:双侧平台骨折合并干骺端骨折。Schatzker分型是建立在X线平片基础上的分型方式,X线平片很难全面客观地显示骨折的详细信息,影响骨折分型的判断。MSCT可以对胫骨平台进行轴位、冠状位、矢状位等多方位观察,在冠状面或矢状面直接测量塌陷及劈裂的程度,做出正确分型。施健等[6]对40例胫骨平台骨折分别进行X线平片及MSCT诊断和分型,前者符合率是75%,后者符合率是100%。于吉文等[7]通过对365例病例的研究,提出了改良Schatzker分型,分出若干亚型,但其过于复杂,不利于CT诊断中应用。罗从风等[8]认为根据Schatzker分型,部分骨折未能归类并且对有些类型骨折的治疗指导不是很明确,提出了三柱分型法:取胫骨平台俯面观,A点为胫骨结节,O点为胫骨棘连线中点,C点为腓骨头前缘,B点为胫骨平台内侧嵴。胫骨平台被OA、OC、OB三条线分割为三个部分,分别定义为外侧柱、内侧柱及后侧柱,将累及皮质破裂定义为柱骨折。这种分型是基于CT扫描的三维分型系统,有利于帮助外科医生更好的理解骨折类型及选择手术方法,从而制定明确的术前计划。帮助其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及选择最佳手术入路。特别是对于累及后柱的骨折更具有指导意义。本组病例在进行Schatzker分型时,部分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无法明确分型。我们同时回顾性地进行了三柱分型,42例44侧均能正确进行分型。林义才等[9]报道称三柱分型能帮助临床医师对胫骨平台骨折有全面、三维立体的认识,能有效的指导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的选择,从而显著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疗效。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全部细节,能够显著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及分型的正确率、减少漏诊率。正确的分型是临床制定手术方案、选择手术路径与固定方式可靠地影像学依据。三柱分型法不失为一种简便而适用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振强,闫呈新,张玉敏. 128层螺旋CT的MRP和VR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9):1401-1403.

[2] 戴志龙,芦中庆,侯建明,等.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 临床军医杂志,2010,38(5):807-809.

[3] 陈方庆,罗从风,陈健,等. CT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8,10(11):1019-1021.

[4] 钟开祥,赵云娥.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外伤性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价值[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2,13(2):110-112.

[5] Schatzker J,McBroom R,Bruce D. The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the Toronto experience 1968-1975[J]. Clin Orthop,Relat Res,1979,138(12):94-104.

[6] 施健,施小平,王勤英,等. 64排螺旋CT三维影像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9):93-94.

[7] 于吉文,刘建,何维栋,等. 根据CT扫描及三维重建改良胫骨平台骨折的Schatzker分型[J].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28-32.

[8] 罗从风,胡承方,高洪,等. 基于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11(3):201-205.

[9] 林义才,赵劲民,花奇凯,等. 三柱分型指导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2):272-274.

(收稿日期:2013-02-05 本文编辑:林利利)

上一篇:23例小儿肺挫伤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康复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