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2-10-26 02:16:46

康复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配合临床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西医治疗组)各30例,两组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及临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取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经过治疗后,皮疹已经消退,只局部留有神经痛长期不愈,延续疼痛超过一个月的神经疼痛病[1]。关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定义至今无统一意见,一种定义为皮肤带状疱疹急性炎症期后持续3个月以上的局限性疼痛。另一种定义为急性带状疱疹治愈后的疼痛,持续时间1个月至6个月[2]。我院自近年来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该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采用护理配合效果更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0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西医治疗组)各30例,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衰、精神疾患及妊娠患者。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8~76岁,平均56.8岁;轻度疼痛7例,中度疼痛13例,重度疼痛10例;病程5d~8个月,平均3.2个月。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1~78岁,平均57.3岁;轻度疼痛13例,中度疼痛12例,重度疼痛5例;病程3d~10个月,平均3.5个月。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西医治疗,转移因子皮下注射,2ml/次,1~2周1次,连续注射1~3次;注射维生素B1针、维生素B12针,4ml/次,1次/日,连续注射2周。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双花皂角汤汤加减治疗,基础方剂为:当归15g,生地10g,川芎10g,金银花15g,赤芍15g,皂角刺6g,穿山甲10g,天花粉10g,乳香6g,没药6g,生甘草6g。加减法:年老体弱者加党参、白术;发于头部者加蜈蚣、生姜;发于躯干者加元胡、香附;发于上肢者加姜黄;发于下肢者加牛膝;便溏者加砂仁、生山药;大便干结者加酒大黄。以上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患者均以持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进行卡方检验,以P

2 护理干预

2.1 疼痛的控制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使人们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此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疼痛性疾病,其主要特点为顽固性疼痛,此疼痛使多数患者受尽折磨,对中度疼痛的患者(疼痛程度像≤5分)由护士指导其采取以下非药物疗法减轻疼痛:(1)呼吸止痛法:疼痛时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而后慢吸慢呼,呼吸时双目闭合,想像新鲜空气缓慢进入肺内;(2)松弛止痛法:松弛肌肉,如叹气、打哈欠、深呼吸、闭目冥思等方法能减轻或阻断疼痛反应,起到止痛作用;(3)转移止痛法:可通过多种形式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如看电视、讲故事、创造欢乐的气氛、与亲近的家属、朋友相互交谈等。若非药物疗法无效或重度疼痛(疼痛程度≥6分)时,护士报告医生使用有效止痛剂,另外对伴有焦虑或抑郁的患者除心理支持外,根据医嘱适当应用催眠镇静药,如苯二氮芥类(安定、硝基安定),也可应用抗焦虑或抑郁药,均有一定的疗效.1.3疼痛的心理护理:熟悉病人的病情、心理特征、生活习惯,了解病人的家庭状况,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详细了解止痛药的药理、疗效与副反应,指导病人正确用药。

2.2 舒适护理

保持室内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效果,适宜的室内温度,创造舒适的环境,避免强光、噪音等环境因素诱发或加重疼痛。医务人员讲话声音应小,各项护理操作应做到稳、准、轻,尽量减少碰击声,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使房间声响保持在35dB以下。

2.3 心理护理

在入院之初,首诊护士就详细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经治医生的情况、医术及责任护士的情况。护士在进行住院宣教的同时,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热情的服务、还要有娴熟的技术,以化解患者的不良情绪。5例患者年纪较大,均在70岁以上,个别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护士均能主动热情照顾患者的起居,并经常与患者聊天沟通,消除其陌生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鼓励其亲人朋友给予更多的关爱,从点点滴滴让患者感受温暖、重建希望,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很好地配合医疗护理。加强责任意识,针对患者老年体弱、病程长的特点,护士除按等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外,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预见性护理,预见性护理在老年患者显得格外重要,要求护士要细心、从细微的病情变化,做好预测、判断、处理;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平整、干净,污染后及时更换,为患者提供整洁舒适安静的就诊环境;切口疼痛的护理:评估切口疼痛的程度,给予心理疏导,减轻对疼痛的敏感性,必要时给予止痛剂。

3 健康教育

3.1 健康知识的教育

评估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交谈,初步了解患者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生理缺陷、心理、生活习惯及家庭背景及病情的轻重等。同时用望、闻、问、切的方法采集一般资料,运用辨证分析确定证型评估患者。让患者认识、了解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及主要症状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或聊天让患者了解带状疱疹是一种神经和皮肤都同时受创的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近来也有低龄化发病的趋势,多认为是紧张、劳累、感染或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及恶性肿瘤病等综合因素引发的免疫力低下所致。本病的特点是:发病年龄及季节的无预见性、无规律性,发作时皮肤的创面灼痛、神经闪电样刺痛难忍,后遗痛持久顽固。安慰体贴患者,尽量解除和减轻患者疼痛,耐心讲解本病的发生原因和疼痛机制,以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感到心情舒畅,转移及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有效地减轻疼痛。

3.2 饮食调护教育

选择食物时,必须根据病证的性质,结合食物的性味归经,选用相宜的食物配膳,才做到寒热协调、五味不偏,则脾胃得养。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忌辛辣鱼腥等发物,少食煎烤油炸之品,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保持大便通畅,不宜饮酒。或者饮食时要结合原发病的饮食禁忌。

3.3 用药知识的教育

中药汤剂宜温服,如病人出现食欲不振、腹痛、便溏时应停止服用。教会患者相关自我护理的知识与技能,有助于患者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中医的物理治疗如针灸、耳针、梅花针、理疗、推拿、按摩等疗法,可改善血液循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对针灸治疗的患者,应指导患者起针后休息10min,6h内不要洗浴,以防针孔感染。敷贴膏药的患者讲解对按摩推拿的患者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自我按摩知识教育。

3.4 日常注意事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顽固性疼痛性疾病,其发病的主要特点为疼痛,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滞留于体内的病毒所致,患者在感染带状疱疹初期,没能及时的进行治疗,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以至于病毒依然滞留于体内,成为带病毒者,当带病毒者受到某些因素导致自身免疫力降低时,滞留于体内的病毒将再次被激发,病毒沿神经生长繁殖,继而造成神经的损坏或破坏,从而引发神经疼痛,也就是大家常见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对于此病,我建议大家要及早的治疗,以免病情恶化。在发现自身患有带状疱疹后要及时就诊,如果不及时治疗,在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会留下疼痛的后遗症,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此病的发生不仅给你身体带来伤害,而且严重的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如果带状疱疹出现在面部,也就如张女士那样,治疗不及时最易导致面瘫。发病期间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平时适当的锻炼身体,从而增强自身免疫力。

4 结果

4.1 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疼痛分级标准[3]进行疼痛改善程度的制定,即治愈:患者疼痛部位疼痛感完全消失,VAS评分为0分,不影响生活及工作;显效:患者疼痛部位疼痛感明显改善,VAS评分

4.2 临床疗效(见表1)

4.3 复发率及不良反应

随访观察6~18个月,观察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3.33%;对照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16.67%。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恶心2例,对照组出现恶心1例,头晕1例。

5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而引发的一种以疼痛为主要感觉的皮肤病。一般病毒感染有一定的自限性,15~30天左右皮疹可自行消退。但神经痛与皮疹消退不成比例,有的老人即使皮疹完全消退,神经痛往往持续数月或数年,甚者达10余年之久。目前,现代医学解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个难题,其只能通过止痛药物来暂时缓解疼痛但很少能根治,而我院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后遗神经痛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5.1 影响疗效的因素

治疗此病,不同病人的疗效差异极大,最快的7~10天,最长的4~6个月,那么,影响疗效的因素:(1)年龄和体质:年龄越大、体质越弱疗程愈长;(2)心情:易生气发火、急躁、再加信心不足的患者则疗程长;(3)睡眠:充足的睡眠可提高免疫力,而患者往往由于疼痛影响睡眠,疗程就长,故应加服助眠剂;(4)劳累:重症病人应停工休息,中轻度患者也应避免过劳,否则会影响疗效;(5)其它疾病:疱疹病人特别是后遗神经痛往往伴有糖尿病、胃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必须同时进行认真治疗,方能相得益彰,提高疗效;(6)病情:凡后遗神经痛在三个月以上者疗程延长,后遗神经痛在二年以上的病人,则至少一个半月方可痊愈;(7)诊治时间:就医时间愈早,疗效愈好;(8)气候及生物钟:气候强烈变化时,人体免疫力下降,疼痛加重,患者切勿紧张,否则,也会影响疗效;还有人体生物钟与疗效也有关系,医学上称为“病毒的认时性”,一般人体在下午四点左右及夜三点左右免疫力较低,病毒会乘机作怪,此时用药效果就好。

5.2 后遗症的原因

引发后遗神经痛的主要原因是,神经线的外皮粗纤维被疱疹病毒大量吞食破坏的结果,其次是残余的病毒不定期在作怪。留下后遗症与下列因素有关。疱疹类型:凡大水泡型及疤痕性(即坏俎型疱疹)的带状疱疹易留下后遗症。这两种疱疹由于结痂时间长,此期间病毒活动猖獗,易把神经外周的组纤维严重破坏,而导致掉痂后留下后遗神经痛,前者较好治,后者则更难治;年龄、体质:凡60岁以上,又多病丛生,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易留下后遗症;治疗方法和时间:未及时治疗者易留下后遗症。

出现后遗症应采取三种方法:心理治疗又分支持疗法(即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因这是自限性疾病,主要耐心);还有释疑疗法(即要把病人发病的外因找出来,并向病人详细讲解治疗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中药外治;中药内服,随症治疗。目前在医学界流行“此症无特效办法”的观点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

5.3 中医病因病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当属于中医“蛇丹痛”范畴,认为其主要病因为外感湿热毒邪,内因是正气虚弱,形成邪实正虚的基本病机。毒邪入侵伤及络脉,络气郁滞,甚则瘀塞不通,不通则痛。若正气大虚,呈现阳失温煦,阴失濡润,阳气虚,元阳不足,清阳不升;阴血不足,脉络拘急,则形成不荣则痛。在临床治疗方面,众多医家都认为,瘀血为本病最主要、最基本的病理因素,其他相关病机均在此基础上产生 。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因余毒未尽,留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瘀,则出现疼痛。因此,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最常见的方法,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可配以补气、养血、解毒、清热等方法。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双花皂角汤加减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方中当归、生地、川芎、赤芍、乳香、没药活血通络、养血止痛,金银花、天花粉清热解毒,皂角刺、穿山甲通络破瘀,能够引药效直达病所,生甘草解毒益气、调和诸药。在护理工作中,要指导患者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增加抵抗力,保持大便通畅。告知患者注意局部卫生,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穿棉质内衣。保持心情舒畅,多听音乐,适当运动,以散步为主,以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

在治疗过程中,安静、舒适的医疗环境能使患者缓和其紧张、焦虑的心情,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使其产生对就医过程的安全感和提高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这些积极的情绪会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正确的护理是有效控制疼痛的关键,通过以上的了解,想必大家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护理有了新的认识,做好疼痛的控制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朱学俊.现代皮肤性病学诊疗手册.北京医科大学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发行.2004.5:2-3.

[2] 武百山,倪家骧,硬膜外腔持续输注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8,15(3):241-243.

[3] 张理宾,李彦平,急性疼痛前列腺素与VAS疼痛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九江医学.2008,23(12):121-123.

[4] 沈晓英,张元兴.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J].吉林中医药,2010,13(9):74-78.

上一篇: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下一篇: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