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智美”教育追求“至美”境界

时间:2022-02-18 11:03:16

实施“智美”教育追求“至美”境界

课程文化是学校特色文化的核心,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学校文化,就要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为此,山东省莱芜师范附属小学精心雕琢“智美”课程体系,打造学校发展特色,为师生的幸福成长搭建完整的平台。

一、生命健康基础课程,夯成长之基

学校构建了生命健康课程体系,力求引导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该体系包含安全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课程和阳光健身课程。

一是安全教育课程。首先,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有针对性地开设不同内容的安全课程。课程内容覆盖运动损伤、网络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等各个方面。其次,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安全教育和安全逃生技能培训。最后,学校在安全教育的方法形式上进行创新,通过知识讲座、情境培训、自救互救演练、观看安全教育影视片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建立了环境优雅的心理咨询室,并配备四名具有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为问题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为各班级每月提供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

三是阳光健身课程。一方面,学校抓实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以广播操、少年拳、花样跳绳等为组织形式,达到了“活而不乱、身心舒展”的效果。另一方面,学校力促健体类校本课程的发展,先后开设了传统田径、艺术体育、球类竞技等三大门类、十余种健体类课程。

二、“真善美”主体课程,促素质提升

1.“书香求真”课程,启知性之智

学校积极构建“书香求真”课程,以语文课程为龙头,实施“全科阅读”策略。通过全面的阅读指导,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一是研发多样化书香阅读课程。首先,学校精心编选了《诗之韵》《书之香》《文之美》阅读校本教材,全面推进语文教学革新;其次,学校分学段实施特色阅读:低年级抓实“单元主题绘本”教学,将音乐、美术等多元课程资源与语文课程相整合,中、高年级力促“名著阅读进课堂”,课内共赏,课外细读,相得益彰;最后,多元展示成果共享。学校定期举办“读书节”“学科素养展示节”“书香课程展示”等活动,把书香校园建设引向深入。

二是着眼各科,渗透阅读。近年来,数学学科着力探索“数学阅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英语学科以课题研究引领课程建设,探索“少儿英语阅读与智能评测”的教学模式,各学科积极培养儿童阅读素养,进行课程整合的探索。学校教学楼门厅前安放的“数苑探秘”和“文海拾贝”两块版面,成为检验、锻炼、提升学生全科阅读素养能力的课间“小擂台”。

2.崇德向善课程,树为人之根

学校的德育课程建设逐渐发展为隐性教育、浸润式教育。各学科教师也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实现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一是校园文化隐性课程浸润德育。学校构建起以“生态”“明礼”“至善”“崇德”“励志”等为主题的文化隐性课程。植物憩园与“风荷池”相映成趣,“至善苑”“知礼苑”“明德苑”三条知识长廊启迪修身。

二是以班级文化构建德育主阵地。各班级教师和家长形成合力,共同构建起班级价值体系,创建班级博客,涌现出了“清泉班”“思达班”“太阳花班”等一大批有鲜明特色的少先中队。

三是家长大讲堂课程。电台主持人、交通民警、“巧手奶奶”纷纷走进课堂,走上讲台,给学生讲一些在校内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学校还通过家校联系卡、家长培训会、新生家长“携手会”等形式,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了家校携手办学的合力。

四是节日教育系列课程。学校制定了《传统节日课程实施方案》和《传统节日课程实施纲要》,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校本课程教材,开展传统文化探究实践活动,使节日教育日常化、系列化、课程化。每年端午节前夕,教师都会组织学生缝香包、包粽子、诵经典诗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不仅了解了传统节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了节日背后蕴藏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五是“美行成习”课程。学校定期举办文明礼仪培训,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对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学校精心组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活动,并以“四德工程”为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两年来,学校先后有二十多名学生获市、区“四好少年”、优秀少先队员、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五百名学生被评为学校“好习惯少年”。

3.艺术审美课程,成学生之美

学校将“整合式艺术特色教育”作为实现“智美”教育的有力途径,力图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出具有“智”慧人格和“美”好气质的附小学子。

一是艺术教育与校园音乐文化整合。每日清晨、午间、课间休息时,校园内都会播放一些旋律优美的乐曲,使学生紧张的大脑得到放松。

二是艺术教育与特色课程整合。学校努力为学生构建跨学科、综合性的课程,如“赢牟战鼓”校本课程,学生不但诵读了《曹刿论战》,还在教师的带领下奔赴齐长城遗址,感悟厚重的历史文化。学生亲自演奏长勺战鼓,感受古音乐文化带来的震撼。学校通过内容丰富、活动多元的综合课程,将艺术教学内容与学校特色课程有机融合在了一起。

三是艺术教育与主题活动整合。学校将艺术教育与三大校本主题活动――文化艺术节、体育竞技节、学科素养展示节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内容丰富的探究活动中,了解、认识、尊重各个国家的艺术、文化和历史。

四是艺术教育与校外资源整合。学校以开放的姿态整合社会资源,与莱芜市电视台、童画泰山少儿书画院、立华棋院等单位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建立了校外艺术教育资源库。

三、扬长个性拓展课程,展理想之帆

学校通过详细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通过内挖潜力,外联借力,挖掘、拓宽师资资源,积极构建“扬长”课程体系,具体分为校级、年级、班级课程,集中在每周五下午活动。学校相继开设和成立了羽毛球、国画、馨兰稚雅文学社等二十余项活动课程或社团组织。学生自愿选择,走班学习,不但陶冶了情操,而且培养了特长。

在学校组织的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艺术节系列活动中,三百余名学生分别在“梦之舞”舞蹈比赛、“寻找校园好声音”歌唱比赛、“飞翔的梦”器乐比赛中,展示了自己的个性才艺。学校连续多年在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展示中获一等奖。

一次次整合,一次次改进,通过课程与课堂内外的叠加、学校与家庭的碰撞、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学校的“智美”课程体系。这个体系以生命健康课程为基础,以书香求真课程为主干,以扬长个性课程为拓展,赋予了师生生命成长的巨大能量。

上一篇:“再创造”教育理论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性... 下一篇:基于CIS的旅游品牌形象塑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