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沥青公路使用寿命的技术因素研究

时间:2022-02-18 09:52:47

影响沥青公路使用寿命的技术因素研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硕果累累,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沥青公路使用寿命不足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首先对沥青公路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随后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应对办法。

【关键词】沥青公路;使用寿命;延长

1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国民经济水平逐年上升,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发展迅猛,沥青公路铺设的总里程、覆盖面都较改革开放前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却经常看到一些早期破损的沥青公路,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不利于行车舒适性、安全性的保障,对公路交通的持续稳定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影响沥青公路使用寿命的技术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就成为了摆在相关部门和人员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沥青公路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结构设计

在当前的沥青公路施工项目设计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际脱离、生搬硬套标准技术指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设计、应用相脱节。很多沥青公路施工项目所采取的技术指标都与实际的施工环境存在差异,在沥青混合料常用的技术要求中,低温性能指标、水稳定性指标、高温车辙指标的试验条件都与实际控制条件不符。(2)设计人员在对路面厚度、结构进行设计时,并没有充分结合实际车辆轴载,缺乏对运输货物种类、车辆构成、实载率等因素的全面调查,最终表现为沥青路面的强度、厚度不足。(3)照搬标准结构的技术指标,对施工水平、车辆轮压、材料供给、自然因素等考虑不足。很多沥青公路采用半刚性基层结构,这虽然能够在初期降低施工成本,却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引发裂缝,造成早期水损害,是影响沥青公路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

2.2 路基施工

相当一部分沥青公路的路基、沟槽填土施工没有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无论是路基还是沟槽填方、填土,都没有根据规定要求的虚铺厚度进行,超厚回填的现象较为普遍。(2)根据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在路基地面的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在制作台阶后分层填压,在进行沟槽回填时,应分层倒退进行,以留出台阶。但是不少施工人员却并没有给予这些要求以足够的重视,不设置台阶、沟槽填筑高度不一致的现象较为普遍,这样就就会使碾轮因存在纵坡的影响而无法让土基密实度达到规范要求的水平。(3)部分施工单位在完成路基填筑施工时,才发现填筑宽度没有达到标准要求,但他们的应对方法却是将一些松散的土倾倒在边坡之上,通过人工的方法进行夯实,这样的施工成果虽然看上去并无一样,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极易导致路基滑坡,使路面寿命因沉降、裂缝而大幅缩短。

2.3 路面施工

受施工环境的影响,在一部分沥青公路的施工过程中,无法对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进行应用,人工铺设或人工配合机械铺设的情况相对较多,受技术水平低下的影响,很难对沥青公路路面的平整度进行有效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在摊铺过程中受到卸料冲击、铁锹高抛、乱压乱踩等因素的影响,使等厚的松铺层存在密度差异,压实系数因此大幅降低,最终导致路面平整度较差。(2)沥青混合料在碾压前已经摊铺较长一段时间,其内部温度较高,可塑性强,但是表面却已经变冷,形成僵皮。这样一来,压路机在碾压过程中,前轮就会出现波浪,进而产生推移横裂纹。(3)很多沥青公路的两侧设置有路缘石,所以在碾压过程中就容易出现操作人员担心将路缘石碰坏而留有余度的现象,因未经受碾压,边缘部分容易出现低洼、松散掉渣等问题。(4)路面接茬松散、平整度不足,产生原因分别为两幅之间皆属每幅边缘,没有充分压实;两幅虚铺厚度不一致,进而产生高差。

3 如何保障和延长沥青公路的使用寿命

3.1 优化设计方案

设计人员应对施工所在地的实际道路状况、交通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以便使路面结构设计与相关计算工作的开展更具实际性。对于标准技术规范中的各项条款的使用前提与条件要正确理解,避免生搬硬套,同时做好路面结构形式的创新与改进。例如,很多沥青公路采用了半刚性基层结构,这种方法虽然能够降低前期施工成本,提升抗冻性、水温性和强度水平,却会在湿度、温度交替变化的情况下出现收缩、开裂,导致早期水损害。因此在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在其顶面设置粘层或透层,以提高其粘附力和渗透性;在沥青混凝土各层之间要设置粘层,并在上面层、中面层之间设置防水层。在这方面,国外同行的做法是采用柔性基础结构,该方法虽然施工成本较高,但却能够极大的延长沥青公路的使用寿命,降低后期养护费用,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所以应对相关的技术与标准进行学习引进。

3.2 完善路基施工

要对路下管线、构筑物的施工工艺进行有效控制,避免沥青路面出现塌陷。给水、排水管材料除了要达到工艺标准外,也要注意做好对管线连接工艺的有效控制。一般来说,国内的沥青公路排水多采用顶管法,在施工过程中,应对超挖送管现象进行遏制,确保连接胀圈的严密度。窖井的基础要保证密实,除了对砌筑质量进行严格要求外,内抹灰也要达到防渗标准。在回填井坑的过程中,要做到分层夯实,并在施工现场实地抽样试验,以使密实度达到技术标准的要求。另外,就是要对井盖、路面的坡度、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由监理人员抽检验收,对不合格的部分一定要要求返工处理,以免对日后的实际应用造成影响。

3.3 提高路面施工技术水平

路面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对路面平整度的有效控制,由于在一些地段,尤其是城市地区的沥青公路建设中,很多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无法应用,所以使此项目标实现的难度大幅提升,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1)提升标高控制点的密度。在城市地区,沥青公路的施工受交叉口较多的影响多以人工方式进行摊铺,所以根据常规技术标准中的10~20m设置一个标高控制点必然无法满足实际施工的要求,因此,工作人员可以提升标高控制点的密度,在摊铺结束后及时进行挂线找补。(2)在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的作业方法时,容易导致高差问题,对路面平整度造成影响,所以人工摊铺的部分要充分考虑到二者差值的影响,使其较机械摊铺部分稍高,确保碾压后的厚度一致性,使路面平整度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3)沥青公路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多条纵横向接缝,在对其进行搭接时,要尽量使用热接缝技术。若因故无法使用热接缝技术,要在另半幅摊铺前,切齐、清理纵缝边缘,并涂上少量的粘层沥青。在摊铺过程中,要与已经摊铺结束的部分有5~10cm的重叠,及时铲除摊铺结束半幅上的混合料。

4 结语

总的来说,沥青公路使用寿命的延长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往往需要涉及到诸多领域,只有在对使用寿命的影响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解决裂缝、水损害、路面车辙等早期破坏问题,才能使沥青路面的整体质量得到保障和提升,延长其使用寿命,让沥青公路更好的发挥其服务功能,为人们的出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新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技术及可靠性[J].交通世界,2011,(17):228-229.

[2]张建军.重载交通超长寿命沥青路面技术性能的研究[J].交通世界,2010,(17):249-251.

[3]李景玉、李金平.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技术对策探讨[J].今日科苑,2007,(12):57-58.

上一篇:对房屋建筑工程中项目管理的探讨 下一篇:建筑施工现场墙体保温施工防火探讨